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准备、鳅种选择、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疾病防治和起捕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养殖户在池塘高效养殖泥鳅。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首先需要一个好的放养模式,目前江苏省淡水池塘养殖放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一、池塘条件 梭子蟹养殖池塘以沙泥底质为好,池塘面积以10~25亩为宜,水深1.5-2.0米,在池塘四周挖宽4米、深0.5米的环沟,加高池埂1.2米,每只塘口设置进排水涵洞各1个,每两排塘口建进排水渠道各一条;池塘最好选择在潮差较大、潮流通畅、盐度较稳定、池塘进排水方便的位置。最为理想的是位于潮间带,利用潮差纳水,无此条件的场所则以水泵提水。  相似文献   

4.
余继升 《新农村》2005,(9):21-21
1.选塘 一般“1-6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面积的池塘较好,尤以1~2亩为最佳,过大不易管理.过小效益欠佳.  相似文献   

5.
落后的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以及不完善的水质处理,使得鱼病发生频繁,池塘的整体养殖效率大大降低.对目前国内外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池塘高效养殖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改进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池塘鱼蛙立体养殖技术是在常规池塘养鱼的基础上,通过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实施牛蛙的无陆地养殖,建立池塘鱼蛙共生系统,实现池塘鱼蛙立体养殖,综合提高池塘养殖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技术自1998年以来,经过反复试验,2003年进行生产性应用,全期共实施池塘面积9.13hm^2,设置网箱3636米^2,养鱼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池塘养鱼从产量上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尚有部分池塘增产潜力大;从养殖品种上看,鲢、鳙、鲫、鲤占90%,品种单一,远不适应市场需求;从市场物价上看,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可从以下几点人手解决好池塘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养殖斑鳜技术水平低、产量低的问题,试验从池塘选择、地质、苗种选择、养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入手,总结出了养殖成活率可达近90%,平均尾重0.42kg,产量高的池塘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9.
商品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准备、饵料鱼准备与培育、鱼苗放养、饵料投喂、水质监控、疾病防控等方面总结了商品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刑志伟  李静 《农家致富》2005,(14):40-41
2004年,笔者在六合区龙袍镇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进行了池塘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投入产出比达到1:1.8。现将我们的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池塘条件、清塘、鱼种投放、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方面对乌鳢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河蟹池塘高效立体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条件、虾种放养前准备、种苗放养、饵料培育、饲养管理、起捕上市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养殖池塘水质的动态变化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分析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池塘水质的分级评价标准,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矩阵,用以对多个试验池塘的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这为提高池塘的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北方地区淡水池塘进行了一年四季高产高效养殖试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取得了一年四季养殖每667m^2净产鱼1640kg、净效益10250元,探索出一条池塘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5.
紫宝良  王春凤 《饲料博览》2022,(1):50-52,56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物质追求转变到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寻求精神享受的方向,锦鲤等观赏性鱼类的经济市场变得越发广阔,锦鲤人工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创新.为了满足锦鲤饲养的需要,池塘高效养殖技术逐渐应用于锦鲤养殖工作当中.文章重点介绍了锦鲤的人工繁殖技术和池塘高效养殖技术,以期促进锦鲤养殖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革胡子鲇室外池塘饲养育成技术 室外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不宜超过3335平方米(5亩),水深1.5~3.0米。排、注水口应设置防逃设施,若水面距池塘上沿距离较近,需在池边设置防逃网,尤其是在下大雨或注水时,要预防逃跑。鲇鱼种放养前15-20天,应进行池塘清整。若池底淤泥较厚应挖除,而后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清塘后3天注入新水,并施少量基肥,待池水毒性消失后,即可放入革胡子鲇越冬鱼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实用技术》2005,(8):39-39
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没有明显的下限,下限水温接近0℃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是集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水产品种。金鳟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尤其在池塘流水中养殖,一年四季均可生长,经济效益极高。现将金鳟池塘流水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池塘选择及建设 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10亩左右.水深2~2.5米.保持淤泥20厘米以下.池埂不渗漏.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良好。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的规定,增氧机、投饵机配备齐全.并用石棉瓦等材料建好防逃设施。  相似文献   

19.
杨孝武 《农技服务》2010,27(2):248-248
从池塘要求、鱼种放养、投喂、科学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黑魚小水体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养殖条件 养殖场地应尽可能达到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养殖池塘为长条形,面积2-3亩,池深0.7-1米,水深0.5-0.6米,池壁泥土应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