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可用耕地面积小、人口众多的现状,决定了我国的粮食现状不容乐观.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关于粮食生产效率如何有效提高的研究很多.文章结合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和总结了粮食生产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细碎化的关系,以期实现粮食生产效率的切实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细碎化现象的长期性特质和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成本过高的现实背景,本文利用11省1 143户农户的样本数据,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地块连片种植对单位农机服务费用的影响,希望通过研究探讨在土地细碎和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地块规模经济的可能实现途径。研究发现:(1)地块连片种植对块均农机服务费具有抑制作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土地细碎对块均农机服务费用的不利影响,促进土地细碎条件下地块规模经济的实现。通机耕道地块数和趋同种植地块数每增加一块,块均农机服务费分别降低41.68元和30.33元。(2)块均面积与块均农机服务费之间呈"倒U型"关系,地块规模经济还受到机械作业单元规模的限制。结论表明应通过鼓励地块相邻农户共同生产等连片种植的政策取向促进农机服务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地块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户获取地块规模经济的可得性。  相似文献   

3.
耕地细碎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来,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形式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度特征,随着耕地的减少,耕地细碎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户作为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必然受其影响.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和经验,设置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耕地细碎化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对政策制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今年三秋期间,各市围绕全省玉米机收面积90万hm~2、机收率达33%,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13.3万hm~2、覆盖率4%以上的目标要求,层层召开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进行组织动员、确定目标、布置任务、狠抓落实,全省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细碎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与其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概述土地细碎化的内涵,介绍土地细碎化程度测定方法,分析土地细碎化产生的原因及土地细碎化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郑慧慧  杜宁  魏宸博  张超  徐艳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7):232-240,259
为量化不同面积与形状的地块机械耕作效率差异,科学评价土地整治在机械旋耕效率提升方面的潜力,设计一套标准田块,选取69.83kW东方红LX950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进行耕作,工作宽幅为200cm,采用田间实验法对不同面积梯度和形状的地块进行机械旋耕效率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尺度建立地块面积、形状与机械旋耕效率的耦合关系及函数模型,修正后得到区域尺度机械旋耕效率。结果表明:地块形状的规则程度影响机械旋耕效率,形状越规整,机械旋耕效率越高。在相同的面积梯度上,矩形地块机械旋耕效率最高,梯形地块次之,直角三角形地块最低。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大,机械旋耕效率不断增加,当地块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机械旋耕效率趋于稳定。当地块面积超过7000m2时,机械旋耕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矩形、梯形地块机械旋耕效率较高,维持在0.25s/m2,其他形状地块机械旋耕效率较低,维持在0.30s/m2左右。案例区地块单元水平的机械旋耕效率为0.27s/m2。其中,中低效地块单元数量最少,占比7.10%;高效地块单元数量最多,占比58.24%。案例区西部机械旋耕效率大于东部,主要由于东部区域土地细碎化程度高于西部区域,地块单元面积较小,形状也不尽规则,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区域机械旋耕效率。实验结果表明,面积大于7000m2地块是大型机械化耕作的适宜耕作规模,地块面积与形状规则程度均影响机械旋耕效率,土地整治工程在扩大地块面积的同时也需保证地块形状的规则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做好小麦机收会战工作,对实现粮食丰产丰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成熟收获期间,天气、疫情、油料供应及道路堵塞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研究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小麦跨区机收会战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突发事件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麦机械化收割后,有许多麦茬地长出大量麦苗,这是收割机在收割小麦的过程中产生的粮食损失导致的,对机收过程中因小麦成熟度高、机手原因造成的损失以及收割机割台损失、脱粒损失、清选损失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农业背景下,机械收割已经成为各地区小麦收获的最主要方式。随着机收作业的普及,如何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减少机收损失是广大小麦种植户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分析当前小麦机收损失主要引发因素的基础上,对小麦机收减损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帮助我国小麦种植户提高机收作业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效减少机收损失。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 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京津冀地区耕地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耕地破碎化和人工干扰程度,以空间网格为基本单元,采用核密度函数法对耕地进行密度计算,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密度分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破碎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用耕地破碎度指数和人工干扰指数对比分析提出耕地整治的方向。结果表明: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95.08点/km2,85%以上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区域中部和东南部的中密度区到高密度区,耕地面积随着密度降低而减少;耕地斑块密度指数、斑块边界密度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耕地斑块聚集度在不同密度区的变化情况均反映出破碎化程度随着耕地密度减小而增大;耕地破碎度指数和人工干扰度指数均随着耕地密度降低而升高,人工干扰是该区域耕地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因素。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能合理地反映耕地聚集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可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耕地整治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跨区作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跨区作业调查,计算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经济效益,并着重指出了跨区作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实际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出影响跨区作业经济效益的两大主要因素,是信息系统不完善和散机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14.
跨区机收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解决了小地块与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机部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精品工程".为此,概述了跨区机收作业的内涵,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意义及发展历程,并对当前跨区机收的组织、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发展前景,以期指导其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180个,及时监测分析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辽宁省轮作区域耕层厚度和容重没有变化,土壤pH值基本持平,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中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6.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在耕地地力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4个影响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县65 559.26 hm2耕地中,1~6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0.51%,17.15%,20.38%,16.90%,13.28%,21.79%,对应于国家6~10等地;明确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研究区域的耕地地力状况,基本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置确定评价单元,结合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从剖面组成、土壤管理、土壤性质、立地条件4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安塞县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级,并研究了影响该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面积分别为4 136.49,18 247.91,21 129.16,22 045.70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31%,27.83%,32.23%和33.63%;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看出,地貌类型、海拔、有机质、灌溉能力、全氮为影响该区耕地苹果种植适宜性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地区 ,对春小麦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进行了研究 ,得出覆膜春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水 3 0 mm,与不灌水相比 ,均有增产效果。其中在拔节期灌水 3 0 mm产量可增加 3 71 .1kg/hm2 ,水分利用率提高 1 1 .2 %。考虑降雨分布等因素 ,认为拔节期是地膜春小麦集雨节灌最佳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