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1965年在各级党委的重視和領导下,有計划、有組織地大面积推广了农垦五十八,証明这个品种非但适宜于作单季晚稻栽培,也适宜于作为双季晚稻,并且还可以取得較高的产量。据初步統計,全省双季晚稻共种植农垦五十八有七十万一千亩,平均亩产五百斤上下,一般比当地原有小紅稻、小麻稻、白壳籼等品种,增产两成到一倍以上。在大面积、大幅度增产的同时,涌現了不少“赶早稻”、“超早稻”的公社和大队。在沿江圩区,如蕪湖县的易太公社种植的四千二百亩,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其中四点二亩丰产田,亩产高达八百六十六斤;当涂湖阳公社,种植了三千零八十亩,平均  相似文献   

2.
1965年我省扩大推广单季晚粳农垦五十八共八十二万亩。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紅旗,积极努力,普遍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一般亩产七、八百斤,比当地品种增产三、五成,高的成倍增产。各地还出現了不少大面积的高产典型。例如,圩畈地区的蕪湖县保丰公社四千多亩,平均亩产八百斤左右。巢县环城公社岗岭大队六百八十五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其中三百三十亩亩产超千斤。江淮丘陵地区滁县滁东公社買郢大队六百三十七亩,平均亩产八百五十斤。寿县保义公社塘郢大队七百二十亩,平均亩产七百五十斤。皖南山区黟县际联公社中街生产队二十六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四斤。泾县百元公社叶村生产队二十八亩,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二斤;淮北平原地区的凤台县示范繁殖农場二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丰产喜訊頻传,到处人心振奋,大大开闊了人們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原来对推广农垦五十八有“三怕”:一怕产量不高,二怕耗肥太多,三伯难掼难打。現在变成“三信”:一信农垦五十八确实高产,二信只要狠下功夫,低产能变高产,三信有了打稻机,脫粒并不难。称它是“增产稻”,是晚稻的“挂帅品种”,把扩大种植农垦五十八列为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湖阳公社位于当涂县东南边缘,三面为石臼、丹阳两湖环绕,南邻江苏高淳县境,是一个低圩水网地区。耕地面积九千九百六十五亩,人口一万五千二百人,人多地少。自然肥料湖草、泥肥等比较多。双季稻在这里虽然种过多年,但晚稻品种单一,一向栽培晚熟秈型小红稻,产量不高。1965年在县委提出“为革命种田”的号召下,全社广泛讨论晚稻超早稻的增产途径,大胆更換双晚品种,选用农垦五十八作双晚栽培。全社共栽三千零八十亩,平均亩产四百七十斤,比往年小红稻增产三成左右。其中样板大队(塘沟大队)三百一十四亩,平均亩产六百六十斤,第二生产队三十三亩,亩产八百零六斤,全大队第一、三、五生产队均出现一至三亩不等的千斤高产田。从全社产量来看,这个公社1965年大力扩种农垦五十八作双季晚稻基本上是成功的。在实践中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季間作稻在我区宁国、旌德等地,已有十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宁国、旌德两县1964年种植双季間作稻二万余亩,一般两季亩产都在七百斤以上,有不少社、队两季亩产达到和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綱要規定的指标,有些田块已突破了千斤。如宁国三元公社1964年栽种双季間作稻一千八百六十一亩,占水田面积的51%。早、晚稻两季亩产达七百二十二斤,比中稻、单季晚稻产量分別增产33.5%和53.4%。其中有九百八十一亩早、晚两季亩产达到八百斤,有一百二十五亩两季产量突破了千斤大关。  相似文献   

6.
在我区,采用双季晚稻田中套种紫云英,是多快好省地发展绿肥生产,提高双季稽产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双季晚稻田套种紫云英,不仅可以成功,而且能获得高产。为了大力发展绿肥,广开肥源,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总结。双季晚稻田套种紫云英的栽培技术是:(一)适时播种是保证双季晚稻田套种紫云英成功的一项重要措施。过早过迟播种  相似文献   

7.
一徐河公社位于桐城县圩畈地区,是全省粮食生产上的一面紅旗,也是1965年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出单位之一。全社一万一千八百四十亩田地,其中水田一万一千五百四十六亩。这个公社自1961年起,粮食生产連續五年超“綱要”。1964年粮食亩产一千零二十四斤,闖过了千斤关。1965年,在党的正确領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虽然自然災害頻繁,粮食生产形势还是大好的。預計年亩产一千一百多斤,可能达到一千二百斤。全社一万零四十四亩早稻,在遭受早期低溫、雹災,中期风災和后期旱災的情况下,亩产仍达七百五十一斤,比1964年增产两成多;一万零八百三十五亩双季晚稻,在早期抗旱插秧和长期低溫的情况下,預計亩产仍在五百斤左右。由于县委和样板工作队不断总結推广了这个公社的高产經验,因而也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同等条件的十二个公社近十一万亩田大面积的均衡增产,1965年  相似文献   

8.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用矮脚南特作双季晚稻栽培二百六十六点五亩,占双季晚稻面积的21.5%,部分田获得较好收成,亩产五百多斤,比小红稻增产五成甚至一倍多,一般亩产三百五十至四百斤,比小红稻增产二三成;但也有部分田产量很低,只收二百来斤。为了总结这一经验教训,在矮脚南特收刈前后,我们曾经进行了田间调查,并召开社员座谈会。现将其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平乐县榕津公社位于平原地区,土质不算好,浅瘦土田和胶坭田较多。过去早晚两(?)亩产不过700多斤。1963年,有两个生产队开展了科学实验工作,全社也闯过了亩产千斤关。在这个胜利基础之上,1964年该社再乘胜前进,全面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并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抓“高产、稳产”。全社1,500多亩双季稻,全年亩产跃进至1226.4斤;全社38个队,其中亩产超千斤的队有36个,超1,300斤的有10个。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双季稻面积比重較大的水稻地区,1958年实种水稻2343.3万亩,双季稻占1082.12万亩,其中双季連作稻为707.76万亩。因此爭取連作稻的早晚兩季丰收,对我省水稻增产起重大的作用。1958年我省在早稻大丰收的胜利势形下,掀起了一个轟轟烈烈的晚稻超早稻运动,取得了連作晚稻空前大面积丰收,个別丰产田亩产达到1500—2000斤以上,有力地駁斥了連作晚稻低产論。据初步統計,1958年全省一季水稻(早稻或晚稻)亩产2000斥以上的有50多万亩。早晚兩季合計亩产2000斤以上的,约达400多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深入发展,战胜种种自然灾害,获得了小麦连年丰收。全区十六个县(市)中有两个县亩产超过了六百斤,三个县(市)亩产过“黄河”,全区近五百万亩小麦总平均单产上了“纲要”;不少队创有亩产千斤的高产典型。其中博爱后桥大队有三亩二分八厘郑引一号小麦,单产达到了一千一百三十一点四斤,为高产再高产树立了榜样。为了继续提  相似文献   

12.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13.
湖南醴陵企石农业社在1957年种植双季稻704么,早晚两季平均每亩产量1078斤,其中晚稻共产谷340,520斤,平均亩产稻谷475斤。双季晚稻获得丰收的六项技术措施是值得究研和供参考的,兹介绍其增产经验如后:  相似文献   

14.
怀宁县叶祠公社,在以阶级斗爭为綱、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开展了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贯彻执行了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羣众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在连年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丰收。1965年粮食预计总产三百三十九万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一斤,比1964年分别增长29.7%和30%;棉花总产可达三万六千斤,平均亩产皮棉九十斤,比1964年增长285.2%和69.8%;油菜籽总产九万斤,平均亩产一百八十七斤,比1964年增长51.4%;生猪饲养量一千六百四十三头,比1964年增长33.4%,基本上达到两亩地一头猪;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1965年丰收的特点是:季季丰收、项项丰收、全年丰收,粮、棉、油的产量不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一年,而且还创造了许多高额丰产典型,有十四亩零七厘三季连作,亩产高达一千八百斤;有二百亩双季晚稻破天荒赶上或超过了早稻。其中有四亩二分五高产尖子,亩产达一千九百二十斤(内有双晚农垦五十八,亩产一千一百二十斤),有二十五亩五花籽油莱亩产达到二百四十七斤。由于1965年农业生产全面增产,对国家贡献也越来越大。三千六百八十五亩耕地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八十二万斤,比1964年增长25.6%;皮棉三万五千九百四十四斤,比1964年增长285.2%;油菜籽二万三千斤,比1964年增长15%;生猪三百九十头,比1964年增长一倍多,还提供了很多的鸡、鸭、蛋、菜等等。集体经济也不断地巩固与发展。1965年集体提留的儲备粮十五万七千斤,比1964年增长249%,提留儲备基金一万一千元,比1964年增长19.4%,提留来年的生产费用也有很大增加。一年来,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的成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结果,是党的领导的结果,是实行“革命种田”“科学种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华中地区双季稻的增产潜力无比优越,尤其是双季晚稻的增产潜力最为巨大。湖北省孝感县五四农业社晚稻有亩产1,000斤的;而一般产量只有2、3百斤。插秧过迟是晚稻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提早晚稻的插秧期,必须提早早稻的成熟期。根据经验和试验结果,早播早栽是提早早稻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景谷县上个世纪70~80年代都有种植双季晚稻的历史习惯,水稻生产实现一年两熟的栽培制度。双季晚稻种植一般5月底6月初育秧,6月底7月初早稻和前作收获后,紧接着种植双季稻,晚稻茬口限制更小一些。景谷县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把景谷县规划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烟草示范区,2014年已发展烤烟生产5400hm2,烟区主要安排在坝子早稻田上种植。实行早季种烟,烟后种稻种粮的作物茬口安排,实现烤烟一水稻;烤烟一玉米等熟制生产轮作,达到早季种烟赚钱,烟后种稻种粮保口粮,实现钱多粮多,粮钱双丰收的目标。根据永平镇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人文地理优势特制定如下双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北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在1957年冬播时全社抓住了小麦密植、精细整地保墒、多施肥料等增产措施,使全社小麦由1957年夏收2502亩单产218斤至1958年夏收2,314亩单产510斤,其中29亩高额丰产地平均亩产2,173斤7两,其中11亩平均亩产3,215斤,其中2亩平均亩产3,454斤。  相似文献   

18.
H 优518 是湖南省农业大学与衡阳市农科所联合选育,湖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的超级晚稻新品种。2013~2015 年,连续3 年在湘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牛角坝、黄阳司、上岭桥、竹山桥等7 个乡镇推广超级晚稻H 优518 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克服了双季晚稻机插栽培技术上的“瓶颈”,取得了双季晚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成功。文章介绍双季超级晚稻H 优518 在湘南推广机插栽培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杂交超级稻"H优518"在新干县作双季晚稻机插种植,表现为适应性较好、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等。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现将其在新干县作双季晚稻机插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季晚稻空壳率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素芳  夏晓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00-4401,4591
根据1980~2006年金华市双季晚稻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双季晚稻抽穗期相关气象因子与双季晚稻空壳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季晚稻抽穗期降水量2、0℃负有效积温是空壳率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抽穗期多雨水天气或强冷空气是造成双季晚稻空壳率上扬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并探讨了趋利避害的相关途径,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