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寿星桃及其杂交后代对桃蚜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蚜(Myzus persica Sulzer)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危害桃新梢和叶片背面,造成叶片卷缩,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甚至造成落果。为防治桃蚜,生产中大量喷布杀虫剂,导致环境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等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筛选我国野生或地方抗桃蚜品种资源进行鉴定。寿星桃是我国特有的桃种质资源,属于桃的一个变种,多年观察发现寿星桃对桃蚜具有抗性。本试验对寿星桃的抗蚜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统计,并分析其杂种后代对桃蚜的抗性,旨在摸索寿星桃抗桃蚜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桃绿蚜(即桃蚜)是影响桃树早春生长的主要害虫,发掘桃抗蚜资源,阐明其遗传规律,促进抗性品种培育,是应对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方法】利用‘粉寿星’(Prunus persica var.densa)为亲本材料,构建了6代遗传群体,对‘粉寿星’抗蚜性的遗传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抗蚜性分离群体中,抗性呈不连续分布,且具有较明显的双峰特征,抗性单株(RR或Rr)与敏感单株(rr)杂交,出现1∶0或1∶1的抗/感分离比例,抗性单株与抗性单株杂交(RR×R_或Rr×Rr)出现1∶0或3∶1的抗/感分离比例,感病单株之间杂交不出现抗性单株,抗性遗传6代未发现明显变化;连锁遗传分析表明,‘粉寿星’的抗蚜性与矮生性状没有连锁关系,与果肉黄/白色位点较近,遗传距离约为27.5 c M。【结论】‘粉寿星’对桃绿蚜的抗性为单基因控制显性遗传,并与果肉黄/白色位于同一连锁群,与矮生性状无连锁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抗蚜桃育种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桃粉蚜在郑州春季发生规律与桃及其近缘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鉴定不同桃及其近缘种对粉蚜的抗性,旨在为桃粉蚜的科学预防和桃抗粉蚜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从2月下旬开始,每隔5 d对种植在郑州果树研究所抗性鉴定圃内的桃种质及其近缘种进行粉蚜发生、发展和危害调查;同时于粉蚜发生期采集发生粉蚜的桃树新梢和叶片,对圃内各种质材料进行过量接种,7 d后评价不同种质的抗粉蚜特性。【结果】郑州地区桃粉蚜一般在每年3月上中旬出现,6月下旬以后开始大量减少,集中危害发生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时持续到6月中下旬;桃粉蚜大发生时,新梢、幼叶及成熟叶片均受危害,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覆有白色蜡粉。27份不同来源桃种质均表现感蚜,抗性等级为4级或5级;18份桃及其近缘种质群体中‘榆叶梅1号’群体高抗粉蚜,‘蒙古扁桃1号’群体和‘四道岭野生李’抗粉蚜,‘贵州毛桃4号’群体中抗粉蚜,甘肃桃、山桃、光核桃、西康扁桃等其他群体易感粉蚜。【结论】明确了郑州地区春季桃粉蚜发生和危害特点,拓展了对桃粉蚜寄主范围的认识,鉴定到‘榆叶梅1号’‘蒙古扁桃1号’‘四道岭野生李’和‘贵州毛桃4号’等抗粉蚜种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是春季对桃树危害最大的害虫,严重影响了桃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利用树体自身抗性进行桃树蚜虫防控是最为环保和经济的方式,而筛选桃树抗蚜种质资源是抗性利用的先决条件。【方法】以栽培种来源的抗蚜材料09南3-30为试材,通过抗性表型观察,结合系谱分析、遗传分析和集群分离分析(Bulk Segregant Analysis, BSA)定位的方法对该试材的新颖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在本研究中首次报道了一类新的栽培种抗蚜材料09南3-30。09南3-30具有强烈的趋避性桃蚜抗性,结合系谱分析表明该材料区别于以往毛桃和山桃类抗蚜材料。基于群体的遗传规律分析表明,这种抗性受到单基因或主效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基因控制。以桃树中桃红玉×09南3-30杂交F1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二代测序的BSA集群分离分析法,将该抗性定位到了桃第3号染色体的特定区段。【结论】09南3-30的抗蚜表型、结合系谱分析、遗传分析和定位分析都表明其为一类来自于桃栽培种的新型抗蚜资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桃砧木抗根结线虫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自然病圃播种和盆栽试验,测定了桃的不同种和类型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和同一种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很大,寿星桃(红花重瓣)、甘肃桃(红根)、垂枝桃是很好的抗性材料;山桃、部分光核桃和部分毛桃等亦是有希望的抗性材料;贝蕾、寿星桃中的白花单瓣和粉花单瓣以及其它几个种和类型的抗性很差。  相似文献   

6.
辣椒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青 《长江蔬菜》2003,(1):41-43
温室苗期接蚜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表明,24个参试辣椒品种对桃蚜的反应不同,其中凉椒一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抗;苗丰三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超丰五号等8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中抗;大羊角椒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感;保椒二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以高抗品种猪大肠和高感品种大羊角椒为亲本进行杂交,其杂交F1代对桃 蚜的反应表现为高抗(HR),F2代的抗虫与感虫植株分离符合3:1的比率,表明辣椒抗蚜性能够稳定遗传,其遗传方式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  相似文献   

7.
桃褐腐病是果树上的常见病害,给桃树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发掘抗褐腐病种质资源,培育抗病品种在桃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桃褐腐病离体鉴定技术规程,包含菌种获得、菌种鉴定、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等主要技术关键点,并应用于105份桃种质资源的抗褐腐病鉴定,发现褐腐病抗性呈现正态分布,抗性较强的有11份种质。  相似文献   

8.
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所国家果树种质桃质资源圃内的380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冻害调查。结果表明:桃抗寒力因品种不同而异,抗寒能力较强的品种(系)有西伯利亚C、GF677、珲春桃、中宁3号、曲枝山桃、五宝桃、白花山桃;最弱的是寿红、安康毛桃9、6-3-54、Mafim、霞晖7号、昆旺毛桃、红不软、南山贡桃、奉化玉露、南山甜桃1号、南山甜桃6号、莱山蜜、满城雪桃、迟园蜜、早魁蜜、早硕蜜、中华寿桃等,摸清了桃种质间抗寒力的差异,从中筛选出抗寒品种(品系),为桃的北方产区选择品种以及抗寒育种亲本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桃野生种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AFLP技术对94份野生桃种质资源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E+2/M+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清晰可辨的236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41个,多态性检出率为59.9%。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约为0.3267时,普通桃、陕甘山桃、光核桃3个种被聚为一类,与这3个种相近的为新疆桃,其次为甘肃桃,最远为山桃(白花山桃、红花山桃)。在遗传距离0.2178处,五月鲜扁干、白黏胡桃和珲春桃3份材料各自聚为一类。在遗传距离约0.1997处,普通桃又可明显分为4个组:组I包括原产于南方和西北地区的地方品种,且大部分南方蟠桃主要聚在此类;组II仅有油桃(甘肃酒泉)一个野生材料;组III包括野生毛桃和大部分原产于北方的地方品种,北方硬肉桃主要聚在这一类;组IV由白碧桃和白花山碧桃2个观赏桃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家庄动物园内桃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动物园内桃品种包括果桃1种(中华圣桃)、山桃1种、观赏桃14种,属北方桃花生态类型,具有花期较早、花期延续时间长、花色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桃种质亲缘演化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 RAPD技术对 48个桃品种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筛选出的 20个引物共扩增出 16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83条,占50.3%。经聚类分析,48个供试材料共分为五类。其中甘肃桃,山桃,部分古老的以北方蜜桃、硬肉桃为代表的北方品种,以美国油桃为代表的油桃品种,以及以南方水蜜桃为代表的品种各自聚为一类。据此对桃种质的演化及分类地位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传统的古老品种具明显的地域特色,而现代品种间遗传背景相近,地域差异不显著。美国油桃单独聚为一类,可能存在一条古老的进化途径。新疆桃与北方古老品种亲缘关系相近,可能共同起源于硬肉桃。  相似文献   

12.
桃流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胶病为桃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综述了引起桃流胶病的致病菌种类,病原菌的发生与侵染规律,组织病理学研究,田间自然条件与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及筛选出的抗性品种,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在抗性育种与抗病性筛选的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极晚熟桃新品种‘秋红晚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祥  李淑芝 《园艺学报》2007,34(4):1064-1064
 ‘秋红晚蜜’是从地方桃优异资源中选出的极晚熟新品种。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中下旬。果个大, 平均单果质量280 g, 果面鲜红。自花结实率高, 丰产稳产, 耐贮运性和抗细菌性穿孔病能力强于其它极晚熟品种, 特别是克服了目前生产上晚熟品种抗寒性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以Malectin(PF11721)、Malectin-like(PF12819)和Pkinase(PF07714)保守域全蛋白序列为种子序列,鉴定桃(Prunus persica)基因组中全部MRLK类受体激酶(Ma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家族成员,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桃绿蚜侵染不同时间MRLK在抗蚜和感蚜品系材料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共获得41个MRLK家族成员,这些基因分布在桃的8条染色体上。家族成员氨基酸数量介于391 ~ 1 035 aa,分子量44.05 ~ 115.09 kD,等电点5.38 ~ 9.16。分析系统进化树发现拟南芥、水稻和桃的MRLK家族分为5个亚组,其中桃MRLK家族成员分布在Ⅰ、Ⅱ和Ⅲ亚组上。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家族成员全部定位在细胞膜上。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该家族成员启动子包含光、激素以及响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桃绿蚜侵染结果表明,桃MRLK家族中19个基因在5个桃材料中均未表达,15个基因在抗蚜品系‘P5868’与其他4个材料之间无差异表达。PpMRLK2、PpMRLK9、PpMRLK22、PpMRLK23、PpMRLK24、PpMRLK26和PpMRLK32在抗蚜品系‘P5868’中表达量比其他品系高,其中PpMRLK26表达量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抗蚜品系‘P5868’中表达的22个MRLK呈组成型表达,蚜虫侵染处理不会对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综上,推测PpMRLK26可能调控抗蚜品系‘P5868’的抗蚜性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张烨  高贵如  安哲 《北方园艺》2007,(10):35-37
晚熟桃优良品种"秋红蜜"是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在唐山市桃树栽培区普查中从地方优异晚熟桃品种资源中通过调查与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的优质、丰产、抗性强、适应性广、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前后成熟的晚熟桃优良新品种.并在2006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秋红蜜,进入应用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现有桃花品种25个,具有花期较早、花期较长、花色淡雅、色调柔和、花型活泼等特点。其中,‘春蕾’、‘单二乔’、‘碗寿粉’为首次报道品种;‘单红’、‘单二乔’雌蕊败育,需冷量极低,流胶病抗性强,具有稳定的秋花特性,是早花、抗流胶病品种选育的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17.
 ‘乾兴银凤’桃是从日本引进品种中选出的优良品种, 经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区域试验, 表现丰产, 抗逆, 不裂果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的SCAR标记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69株F1 群体为试材, 利用RAPD技术扩增出了与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G/ g) 连锁的2 258 bp的多态性片段, 经克隆、测序后, 根据获得的序列重新设计了两对引物进行SCAR转化。引物对BFP94 /BFP95在有毛和无毛个体中均扩增出了2 258 bp的片段, RAPD显示的多态性消失。利用引物对BFP96 /BFP98成功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 并命名为SCP2022258。该标记仅在果实有毛的个体中出现, 与有毛/无毛性状的连锁距离为718 cM, 且扩增稳定, 为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 技术对新疆桃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RAPD 技术, 用筛选的22 个10 碱基随机引物对桃属203 个材料扩增, 着重对其中的新疆桃类型进行了分子评价。针对新疆桃分类地位存在的异议, 认为新疆桃应该是普通桃内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20.
‘双红艳’桃是2000年用‘河洛红蜜’作母本,‘玉西红蜜’、‘艳光’和‘地方桃’的混合花粉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晚熟离核新品种。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质量350g,阳面呈玫瑰红色,肉质细密,味甜。离核,硬度大,耐贮运,抗逆性强。果实于9月中下旬成熟,恰逢中秋节和国庆节,市场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