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6年2期《林业科技通讯》刊登了“关于青虫菌6号液剂对油松毛虫毒力问题的商榷”(简称“商榷”)的文章,根据我们研究的情况,初步提出一些看法与该文作者商榷。“六五”期间,国家科委分别下达给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细菌杀虫剂组和我们课题组苏云金杆菌的重点科研课题。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新菌株选育、生产工艺、剂型改革和应用技术等方面,主要任务是提高苏云金杆菌菌种毒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总结出采用航空常量、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洒青虫菌六号液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经验。在高差较小,起伏较缓的丘陵林区,飞机航高10—15米、时速160公里/小时,喷幅50米,每公顷喷菌液750—1500毫升,每平方厘着米落100μ左右的雾滴30个时, 喷雾3天后,对3—4龄幼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对下代虫口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湖北、湖南、广东示范推广10多万公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 七十年代以来,我县马尾松纯林周而复始也遭到了松毛虫危害,严重影响着森林生长。1984—1985年在省林业厅、省农科院、省民航局、省林校、地区林业局等上级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具体指导下,应用省农科院植保所虫菌组研制成的新型生物菌剂——青虫菌六号液剂,采用飞机喷洒防治马尾松毛虫,防治面积17.8万亩,取得了90%以上的杀虫  相似文献   

4.
<正> 1964年6月,由林业部和中国民航局主持,我国首次在湖北省红安县进行飞机喷洒微生物农药防治松毛虫试验,获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随后,许多省、市防治面积在不断扩大。后来,由于生产菌种混杂、毒力减退、剂型单一、使用不便和工业产品质次价高等原因,防治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和林业部的大力支持,将这项研究列为重点课题,并取得了新进展。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虫菌组在开展苏云金杆菌晶体毒素在液相中保存的方法、剂型改革以及提高其经济效益研究的基础上,1983-1984年同上海动物园药厂协作,研制成青虫菌六号液剂。两年来,青虫菌六号发酵液含菌数和成品收率均比国内生产水平高2-3倍,工  相似文献   

5.
1983—1984年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同上海动物园药厂协作研制成“青虫菌六号液剂”,发酵液含菌数和成品收率均比国内生产水平高2—3倍,工业生产经济效益较高。液剂成品在上海、深圳甚至武汉市高温的6—9月,经室内和露地储存100余天都表现毒力稳定,无继续发酵现象。为了探索液剂的杀虫效果和经济效益,经地面人工喷洒菌剂防治马尾松毛虫预备试验,效果良好。乃子1984年6—7月在武汉市区和郊县、孝感地区应山县和广东省翁源  相似文献   

6.
<正> “青虫菌六号”液剂是由湖北省农科院配制筛选出的一种新型生物杀虫剂。经过毒力测定和飞机防治马尾松毛虫证明,该剂型分散性好,菌株毒力高,无论是防治越冬代幼虫,还是第一代幼虫,效果均达85%以上。青虫菌为苏云金杆菌类群中的一种,为广普性天敌细菌,对多种昆虫,特别是鳞翅目昆虫有很强的致病力。为了弄清“青虫菌六号”液剂对桑蚕的致病力,以便为该菌剂在蚕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6年结合我市飞机喷药防治了马尾松毛虫进行了有关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溴氰菊酯是目前防治松毛虫的常用农药,近年来使用浓度逐年提高,部分地区已出现抗药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防治松毛虫药剂筛选试验。三年来筛选结果认为,以青虫菌6号液防治松毛虫较理想。青虫菌6号液由湖北省农科院微生物厂试制,上海市西郊动物园药厂1984年生产,该菌是苏云金杆菌的一变种,为了探索其对松毛虫的杀虫效  相似文献   

8.
青虫菌(Bacillus thuringiensjssrp)是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于1985年对松毛虫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1987~1988年对第一、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青虫菌6号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在防治区内第6天虫口死亡率高于对照区,以300倍液效果最好。林间经三年试验以300倍液,每亩用量25毫升,校正减退率为64~73%。2.防治效果不受温度影响。3.防治成本较低。4.青虫菌6号对天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虫死净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死净是广州农药厂生产的一种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胶悬剂和5%乳剂对马尾松毛虫均有较强的毒力,3种剂型的LC50依次为115,84.6,64.4mgkg-1;LC90依次为226,179,381mgkg-1;在使用浓度250mgkg-1下,LT50分别为4.4,6.1,3.9天;在250—1000mgkg-1浓度之间,施药后9天,松毛虫死亡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苏氏克虫菌1号、2号防治文山松毛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研制出的苏氏克虫菌1号和2号生物农药, 对文山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林间药效对比试验。其用药后1天、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3 6 %和54 4 %; 苏氏克虫菌2号分别为7 2 %和43 2 %,差异达极显著。用药后10天和15天的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 2 %、87 6 %, 2号分别为76 0 %和84 0 %, 二者的效果差异由极显著降为显著水平。纵观其防治文山松毛虫幼虫效果, 苏氏克虫菌1号比2号的药效来得快, 且最终效果也强于2号。  相似文献   

11.
青虫菌剂作为微生物农药,在防治农、林业害虫中日渐推广使用。但是,菌种经过多次培养传代后,生势会逐渐衰退,产生芽孢和晶体的能力减弱。为了提高杀虫性能和稳定生产,菌种(株)的选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已用菌种中自然选择优良菌株并以紫外光进行诱变,现把试验的初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功夫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功夫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建立了功夫菊酯的毒力回归线。确定了LD50,为今后马尾松毛虫的抗性监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油松毛虫不同虫态种群资料代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对油松毛虫卵、越冬幼虫、5龄幼虫和蛹种群的资料代换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所采用的7种代换方法中,卵(块)种群较特殊,任何一种代换都不能使方差稳定;越冬幼虫种群以反正弦代换和Taylor的代换方法为最好;5龄幼虫种群亦以Taylor法最为理想;蛹种群可用的代换方法较多,但以负二项分代换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鲁山林场的油松林为对象,调查分析抚育当年、4 a(2006年)、8 a(2010年)和12 a(2014年)油松毛虫的虫情变化,结果表明:除抚育当年和4 a外,可有效降低油松毛虫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差异可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抚育时间越早,林内油松毛虫虫口密度、有虫株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正> 通过人工诱变取得的UV17号菌株,经过多年的试验,并与国内同类优良菌株的毒效比较和生产防治试验,效果良好,深受生产单位的欢迎。为使其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迅速投产,以供防治农林害虫应用,我们于1980年3—4月进行了工业菌粉的中间试验,对该菌株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探讨,共取得质量优良的成品1.097吨,并对菌粉进行了生物测定,使其达到了定型标准。  相似文献   

16.
林间气温是影响苏云金杆菌杀虫毒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了解7A对松毛虫毒力与气温的关系,更好的指导大面积应用,利用直线回归方法对二者的关系加以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7.
<正> 松毛虫脊茧蜂(Aleiloles den-dralimi(Matsumura)是松毛虫类幼虫期的一种优势寄生蜂。自然寄生率为10%~85%,幼虫期240 d,雌蜂携卵量平均89粒。该蜂在河北丰宁县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措施保护脊茧蜂,3年来在累计3万多hm2的防治区推广生物防治为主的抑制松毛虫防治技术,获经济效益2 167万多元,为害虫的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几年来,在利用青虫菌防治农业害虫和林业的马尾松毛虫方面,很多单位做了研究工作,有些地区进行了较大面积的使用。但是,在国内资料和“国外林业概况”都未见用以防治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 walker)的试验报导。柚木野螟属于鳞翅目野螟亚科,是为害柚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在大发生的时侯,柚木整株树的叶子都受危害,叶肉被吃,只剩下网状叶脉,林相如同火烧一样。这种害虫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用 1 5 %Nomolt胶悬剂分别对油松毛虫的 5龄末幼虫和 6龄 1~ 2日龄幼虫进行处理 ,发现 5龄末幼虫比 6龄 1~ 2日龄幼虫对Nomolt敏感。 5龄末幼虫经药剂处理后约有 5 2 4%的个体在 2~ 9d (大部分在 2~ 5d内 )中毒死亡 ,47 6 %的个体于施药后的 2~ 3d蜕皮进入下个龄级 ,这两部分幼虫受药后平均存活7 9虫日 /头 ;而药剂处理 6龄 1~ 2日龄幼虫则有 95 3%的个体存活 7d以上 ,平均存活 1 3 5虫日 /头 ,并有少数“超龄期”幼虫发生 ,但受药幼虫最终均 1 0 0 %的死亡 ;对照幼虫平均存活 2 8 6虫日 /头。  相似文献   

20.
Ha-DpCPV对4~5龄马尾松毛虫有一定毒力,浓度与感染死亡率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致死中浓度LC50为1.15×104CPB/ml.Ha-DpCPV与DpCPV比较,其毒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