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缩节胺对棉花苗期主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喷施不同浓度的缩节胺(DPC)对棉花苗期主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期喷施3~7.5g/hm2的缩节胺,棉花主茎日增长量比对照增加0.03~0.05cm,增长百分比为7%~11%;喷施15~60g/hm2的缩节胺,棉花主茎日增长量和对照相比降低0.1~0.12cm,降低百分比为9%~27%;对主茎日增长量的影响,DPC的作用从第6天开始,第15天作用减弱;DPC作用持续的时间和缩节胺的用量有关,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缩节胺用量为20g/hm2。 相似文献
2.
棉株施用缩节胺后能减少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abner)在棉株上的落卵量48.8%—88%,田间虫量减少39.5%—77.3%,取食嫩叶、花蕾后的2龄幼虫体重下降、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化蛹率和羽化率都有下降,总的生存率降低了57.62%。测定表明施用缩节胺后,棉株各部组织内棉酚有增加趋势,以蕾内增加较多,为49%—92.1%,铃壳次之,为13.8%—65.5%,叶内较少,为3.6%—39.7%。而单宁量除大铃壳内有增外,大多下降。施用次数与剂量的增加,与棉酚量的提高有共同趋势。花蕾期施用,棉酚量的增加高于花铃期。 相似文献
3.
滴灌定额对棉花株型、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5个滴灌定额处理(W1:600 m3·hm-2,W2:540 m3·hm-2;W3:480 m3·hm-2,W4:420 m3·hm-2,W5:360 m3·hm-2),研究棉花农艺性状、成铃模式、产量及纤维品质对滴灌定额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滴灌定额的减少,棉花株高表现为W2>W1>W3>W4>W5,果枝台数和蕾花铃总数(8月10日)均以W1处理最大,分别为9台和13.8个,W5处理最小,分别为8.75台和10.2个,其中W1与W2处理上、中、下部铃数及铃重均无显著差异。棉花籽棉和皮棉产量均以W1处理最高,达到6 431 kg·hm-2和2 520 kg·hm-2,但与W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在W1和W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3、W4、W5处理棉纤维长度、整齐度较W1处理分别低0.4、1.1、1.6 mm和0.5%、0.7%、0.9%。因此,控制滴灌定额在540 m3·hm-2,可在不显著降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4):95-99
以冀棉95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密度水平(3.0、5.0、7.0、9.0与11.0万株/hm~2)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棉花株高呈增加趋势,果枝台数与果节数呈降低趋势;单株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中部铃、上部铃的成铃数呈下降趋势,而单位面积的成铃数,内围铃呈递增趋势,外围铃、下部铃、中部铃与上部铃则先增后减。不同处理之间的子棉产量差异达极显著,单位面积干物重与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之间的棉花纤维品质只有马克隆值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如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和伸长率差异均不显著。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河曲大红黍为材料,设定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糜子的株高、茎粗、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单株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值、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密度与作物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值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大,茎粗变细,分蘖数减少和光合生理指标均降低,穗重、穗粒重和有效穗粒数逐渐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降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曲线模型的方程式为Y=176.78471+ 11.51879X-1.29607X2,理论最适密度范围为4万株/666.7m2-5万株/666.7m2.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水平对覆膜棉花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棉花群体结构对棉田小环境的影响状况,确定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内在因素,进行了不同棉花密度田间小气候测定试验.研究表明:密度不同棉花的植株形态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大田的光、温、热等气候因子也会跟着改变.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透光率均有减小趋势,盛花后最小的透光率仅为10%左右.土壤水分方面,密度过小地表散失严重,密度过大叶片蒸腾过多耗水量大,而18万株/hm2密度更能充分利用水分.不同层次的温湿度上,密度过小叶片蒸腾水分易散失,密度过大散失虽慢但蒸腾多,所以也是中等密度18.0和22.5万株/hm2处理好,不过各处理温度变化较小.产量上,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大后减小,18.0万株/hm2处理最高,平均产量为3 247.4 kg/hm2. 相似文献
7.
机采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棉花脱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陆中54号(株型较松散)和新陆中75号(株型较紧凑)为试验材料,代表南疆早中熟品种类型,以一膜六行、一膜四行、一膜三行模式代表目前机采种植模式, 研究了机采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和不同株型果枝交错程度与脱叶效果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新陆中54号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籽棉产量增加10.0%,皮棉产量增加8.9%,但新陆中75号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下降5.8%和8.2%,而一膜四行模式产量下降幅度较小;一膜三行脱叶率、挂枝率均高于一膜四行和一膜六行模式;果枝交错系数α1与脱叶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85,果枝交错系数α2与挂枝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24,吐絮期LAI与脱叶率和挂枝率相关性不明显;相同品种三种机采种植模式之间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新陆中54号在一膜三行模式下增产显著,脱叶效果好;新陆中75号一膜六行、四行模式产量较高,但综合考虑脱叶效果和纤维品质,一膜四行模式更适宜机采。因此,对于南疆株型松散型品种推荐采用一膜三行模式,株型紧凑型品种推荐采用一膜四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39 000~63 000株/hm~2对春玉米和夏玉米田间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玉米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田总杂草的数量,春玉米田和夏玉米田总杂草的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春玉米的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夏玉米的株高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产量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种植密度较低时,春玉米的产量增幅明显。因此,在四川省适当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既可以降低田间杂草发生量,又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但春玉米种植密度不宜高于57 000株/hm~2,夏玉米最高可达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合于南疆机采棉田的化学打顶剂配方,于2017—2018年在新疆阿拉尔垦区开展棉田打顶试验。试验采用田间喷雾法,研究了氟节胺和氟乐灵按1∶1,2∶1,3∶1,4∶1,5∶1这5种比例喷施对棉花株型、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乐灵喷施比例增大,药后30~60 d的棉花株高增幅减小,控顶持效性增强;相反,氟节胺比例越高,棉花冠层横切面积越小,株型越紧凑。各配方中以氟节胺∶氟乐灵为3∶1处理棉花产量最高,单产可达6 036±162 kg·hm~(-2);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该配方处理棉花平均株高增加7.5±1.6 cm,单产、衣分、纤维长度、纤维伸长率间无明显差异,棉叶POD酶和SOD酶活性分别提高17.8%、7.1%,对棉花抗高温胁迫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北疆棉区推广棉种新陆早10号与新陆早12号在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600~900kg/hm2氮肥用量是较为适宜的施氮水平,氮肥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形成理想群体冠层和获得高产。两品种相比,新陆早10号较新陆早12号对较高氮肥用量反应敏感。因此在较多氮肥用量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0号、中高氮肥用量条件下选择新陆早12号栽培种植较为适宜。叶面积指数升高,叶片平均倾斜角度减小,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和群体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对光能的截获率增加,可以得出不同品种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表现及理想群体冠层结构的合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分状况下化控对棉株蕾铃数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喷施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艾氟迪(AFD)和缩节胺(DPC)对棉花蕾铃数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高低是决定籽棉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分高则产量高。喷施调节剂后棉株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未喷施处理。喷施DPC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喷施DPC可使棉花增产,但纤维品质下降。喷施AFD对棉株蕾铃生长影响较大,使棉蕾铃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从大幅升降趋势变为先升后降的平缓趋势或缓慢上升趋势,对棉蕾开花成铃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新蕾生成,使得伏前桃产量明显增加,秋桃产量大幅下降,导致籽棉产量减少,棉花纤维品质略微改善。 相似文献
12.
高密度种植下棉花群体质量主要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尉犁县,在相同的气候、土壤质地、肥水条件下,对18×104株/hm2,22.5×104株/hm2,27×104株/hm2三种高种植密度下棉花群体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密度为18×104株/hm2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密度,单位面积皮棉产量下降,三种栽培密度下以18×104株/hm2的棉花群体质量主要指标单位面积总铃数、铃重、结铃率、干物质累积、叶面积系数最优。试验结果证明,现行常规管理模式下,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棉区,高肥力棉田棉花种植密度不应超过18×104株/hm2。 相似文献
13.
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谷子降雨生产潜力的影响,以谷子品种大同29为试材,设置低、中、高三种留苗密度,于2013—2014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降雨年型下,集雨各密度产量和总耗水量均随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雨水偏少的2014年谷子总耗水量较少,中、高密度产量亦无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处理两年平均产量较低密度增加26.41%,总耗水量平均增加10.40%;谷子抽穗期土壤含水率、各时期0~200 cm土壤储水量及收获期供水能力在两种降雨年型下均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WUE在多雨的2013年随留苗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少雨的2014年则以中密度WUE最高,达到24.35 kg·mm~(-1)·hm~(-2),且该年WUE平均较2013年高10.37 kg·mm~(-1)·hm~(-2)。 相似文献
14.
2019―2020年以豫谷3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方式,分别为种2行空1行(P1)和种3行空1行(P2);裂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低密度27万株·hm-2(D1)、中密度33万株·hm-2(D2)和高密度39万株·hm-2(D3),设3次重复,探究不同处理组合对谷子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种植方式、密度以及处理之间的互作效应均对谷子籽粒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P1处理的谷子产量(2 971.1 kg·hm-2)较P2处理高20.37%(P<0.05),D2处理的谷子产量(2 872.1 kg·hm-2)较D1和D3处理分别高10.34%(P<0.05)和6.98%(P<0.05);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IWUE、WUE)和羧化速率(CE)逐渐下降,P1处理的生育期平均SPAD值、Pn、IWUE、WUE和CE较P2处理分别高4.73%、1.95... 相似文献
15.
水肥因素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棉株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新陆早7号为试材,进行了不同水肥条件下膜下滴灌棉株群体冠层结构测定和产量结果分析。试验表明,合理水肥条件下的棉株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LA)和散射光透过率(TD),在盛花盛铃期分别为3.55~3.95、40°~48°和18.5%~28.1%。在一定水肥范围内,滴灌棉花产量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阈值产量有下降趋势。适宜水肥条件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密度和品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品种选择和密度优化为玉米节水高产提供依据。试验材料选择郑单958、屯玉808、先玉335、先玉1266、浚单29、陕单226、陕单609、延科288、西农211和华农138共10个玉米品种,设置6.75×104、7.5×104、8.25×104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产量、生物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和品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密度下以8.25×104株·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平均产量为7 954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2.1 kg·hm-2·mm-1;不同品种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屯玉808的耐密性最好,西农211耐密性最差;产量越高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因此在关中平原,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并选用耐密型高产品种是实现玉米种植节水高产的有效途径。本试验条件下,以8.25×104株·hm-2密度水平种植屯玉808、华农138、先玉1266和陕单609,以7.5×104株·hm-2密度种植郑单958,可同时获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限水灌溉与肥促化控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简易坑测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三因素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限水灌溉与施氮、化控进行了组合研究,并相对皮棉产量效应模型建立了三项技术措施。经模拟寻优,筛选出皮棉产量≥1875kg/hm2的优化组合方案为:灌水量678.8~824.4m3/hm2,施氮量285.9~363.4kg/hm2和喷缩节胺(DPC)45.8~51.3g/hm2。同时,根据不同处理生育动态优化模型,用筛选出的优化组合方案进行模拟,获得优化栽培下棉花均衡生长发育的优化动态模型及相应的定量化实施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灌水量和密度对转基因抗虫棉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中棉区大田条件下,采取不同种植密度下控制供水的方法,研究了灌水和密度对转基因抗虫棉生长发育、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密度对棉花生长具有双向调控功效,二者优化高效组合是灌水675 m3/hm2,密度4.5~7.5万株/hm2,比CK增产21.6%~23.6%,灌水效率达2.49~3.19 kg/m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