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寒 《绿色科技》2022,(5):266-268
为了充分发挥思政元素的德育功能,对枟药物分析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深入发掘与整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合与课程相关的历史知识、热点时事、名人故事等教学元素,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想、专业操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应全面...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隧道施工技术是交通土建专业的必修课程,基于思政育人新要求和新任务,立足行业与学科特色,通过梳理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隧道施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从教师思政认识与思政能力、思政元素挖掘、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探究了思政元素融入该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3.
村镇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不仅是村镇外在形象的体现,也反映出村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通过对苏北经济发展现状和各方面条件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于苏北村庄绿地建设和管理的规划思想,并在依托案例中提出了村庄绿地规划思路,提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绿地类型以及植物种类和绿化模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全面推进苏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秋红  张涛 《绿色科技》2022,(3):261-265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为寻找适合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提取适合本专业的思政元素,开发适合专业课程的思政案例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系统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设计、学生满意度提升的方法与举措,以期推动课程思政实践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楔形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市郊的纽带,是从城市郊区沿城市的辐射线方向插入城市内的绿地。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市级大型的楔形绿地,是上海市生态规划特色的重点,也是贯彻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在详细分析绿地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向自然的城市绿场"的规划理念。结合其功能定位,将该绿地景观结构定为:群湖、群岛、两轴、4片、5湾、6桥。探索了大型城市楔形绿地的景观规划,对相关项目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地域文化内涵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意义,阐述城市公园绿地中实施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手法及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将山、水、城、绿有机结合,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绿地。  相似文献   

7.
何艳洁  山楠 《绿色科技》2020,(5):215-216,219
指出了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心要求是高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应渗透和贯穿思政教育,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充分挖掘和深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急需转变,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延安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围绕新农科建设使命和目标,构建了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以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提出了基础理论和专业训练、专业实习见习、生产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和毕业训练等4大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思政课程实践、专业认知、实习见习、社会劳动、科研创新等在内的12个具体教学环节,以及贯穿始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方案。从实践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团队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并总结了延安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为高等院校农林人才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课程建设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教学内容和目标建设,二是教育思想建设。课程教学既具有知识文化传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思想政治教化功能。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落实“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课程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为例,分析了在线课程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在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设计形式单一,二是重建设、轻应用、缺管理,三是忽视在线课程的内涵建设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外已建成的慕课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广大教师依托这些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同时,提出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措施:一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二是要明确在线课程建设目标,三是确立在线课程教学的运行方式,四是对教师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五是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在线课程的建设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们对于城镇景观及城镇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镇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规划工作由于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也面临新的发展,本文针对临海市杜桥镇自然地理条件的利用和分析,结合现有的绿地情况,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对该城镇绿地系统进行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2.
从医院未来发展来说,医院的外环境品质将是病人选择前来就诊的一个重要因素.优美的医院环境可以间接或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良好的医院环境作为医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尤其体现在康复医院中.规划建设康复绿地提倡园艺疗法如:“森林浴”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事物,分析华西永宁院区康复绿地规划建设实践与总结可为医院康复绿地规划建设者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唐小英  李宁 《绿色科技》2021,(7):272-273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全程育人,是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备条件。因此,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围绕“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企业专家进课堂、课程实践、课程考核”四个维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以做好“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工作。  相似文献   

14.
竹子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竹学研究和竹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文章以中国南方地方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南方地方高校在发展竹学中所具有的地域、学科竞争、人才智力等优势,以及面临的难以与重点高校竞争、团队建设困难及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提出了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建议,即:寻找突破口,与产业痛点紧密结合;集中有限力量,持之以恒,特色发展;高度重视竹学在乡村振兴和高校服务地方、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展竹学事业,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园林专业的特色核心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课程实践,分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联系性、操作性、完善性及互动性的不足,提出“依托园林学科、借助生态学科、提升技术创新”的课程定位,围绕着课程体系、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条件、教学团队6个方面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为风景区规划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测绘工程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为例,针对专业特征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设计出“四三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观念与情怀、专业思维与态度、个人素养三个维度的思政目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实践知识的思政内容;“集体+自主+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成果+知识+表现”的评价方式。实践结果表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增强学习获得感,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已逐步渗透到各环境规划领域,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绿地环境规划为例,对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在大学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汪婷  马扬梅 《绿色科技》2022,(1):266-27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是三全育人大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职业素质提升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复杂过程,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高度一致.以《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为例,阐述了茶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进而提出了茶文化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融合路径:依托"第一课堂"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暴露出当前城市建设中防灾避险绿地严重缺失、公园绿地偏少等一系列问题。以成都市为例,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入手,分析当前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校园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对城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完善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与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课程思政的实施,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强化价值、理想、信念、道德的教育,助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是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然而,当前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以散点式形式开展,缺乏完整、清晰、明确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案,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尚未形成。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多元主体融合、课程内及课程间的思政要素融合、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等角度,对融合性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并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通过党支部专题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研究;通过定期邀请思政课教师开展辅导和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通过强调和突出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整体评估和动态调整。其次,从系统梳理课程内思政要素的"融入点"、积极吸收相关研究的前沿性成果、及时将课程思政要素加入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展配套教材和在线课程建设等入手,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具有内在结构的课程思政体系。最后,通过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强化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搭建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红色"专业实践平台,促进课程思政理论的落地与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