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正>甘蓝,又名洋白菜、包菜、圆白菜、卷心菜,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是当今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需要从国外引进种子的主要蔬菜之一。那时,国家不仅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种子,而且种子的质量和数量也  相似文献   

2.
王学国,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蔬菜专家。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为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辣椒课题主持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辣椒研究协会理事,中国辣椒杂志编委,吉林省突出贡献人才,吉林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科技特派员。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科润黄瓜研究所黄瓜育种专家李加旺研究员,1954年生于天津市两青区,198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随后分配到天津黄瓜研究所,从事黄瓜育种工作至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研究员张清海教授,现为中国农学会、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作物品种资源学会会员,河南省种子协会和河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磷酸一铵产业协会  相似文献   

5.
<正>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烟雨朦胧的4月,将河西走廊的麦田滋润出好一片绿意,一位头顶草帽,脚踏雨鞋,农民装扮的庄稼汉,看着绿莹莹的麦苗,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他就是甘肃省小麦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组长,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麦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杨文雄研究员。1励志与历练杨文雄1964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会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是在寒风呼啸树叶凋零的北方,还是在骄阳酷晒郁郁葱葱的南疆,亿万百姓四季餐桌上不乏清脆欲滴的黄瓜,让人们享受着美味与温馨。黄瓜,早已脱下"黄袍"由细菜变成众人常年吃得起的大路菜,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在寒风呼啸树叶凋零的北方,还是在骄阳酷晒郁郁葱葱的南疆,亿万百姓四季餐桌上不乏清脆欲滴的黄瓜,让人们享受着美味与温馨。黄瓜,早已脱下"黄袍"由细菜变成众人常年吃得起的大路菜,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现任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组委员,《农业科技通讯》编委,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农业保险气象灾害跟踪评估专家,吉林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吉林省遗传学会理事,吉林省科技管理协会理事,吉林市农学会理事,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铁成研究员,1964年3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5年毕业于延边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从事玉米育种及新品种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9.
现任丹东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省遗传学会理事,辽宁省玉米育种专家——刘春增研究员,在玉米育种生涯中走过了35个春秋,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主持育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玉米品种20多个,其中国审品种2个,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著名的水稻、旱稻育种专家张艳芝研究员.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之后分配在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自1981年以来.她一直从事水旱稻育种、旱稻栽培、旱稻抗旱性生理特性及遗传规律研究工作。她先后主持和参加辽宁省科技厅、农业部等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  相似文献   

11.
<正>蒲元宝是陕西农垦华阴农场第六作业站职工、陕西农垦种业公司西瓜研究室育种专家。从1974年开始从事西瓜育种工作,蒲元宝已在这个领域深度耕耘四十载。到目前为止,蒲元宝已持有30多个自有的品种资源,在全国中熟西瓜品种(杂交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培育出了改良红冠龙(1208)、华垦11号、华垦24号、华垦30号等优良中熟西瓜品种(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正>程顺和,作物遗传育种专家。1939年出生于江苏溧阳。1962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现任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从事小麦育种40余年,参与育成扬麦3、4号和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17号等。其中扬麦3、4号分别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为国际天然纤维年,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国家现代麻类产业化的发展.我国麻类基础科学研究开始走出低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福建农林大学祁建民研究员作为麻类遗传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多个基础和应用项目领域呕心沥血.不懈耕耘,为我国黄/红麻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我踏上辽阔的原野,采一块碧绿的大地,连同我的热血献给你,长江黄河化作你欢腾的脉搏,昆仑太行争当你隆起的骨骼!"2014年1月10日上午,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站在被授奖的行列里,在媒体的闪光灯下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这张证书,是他30多年来栉风沐雨、孕育丰收的凭证,写满了他激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从国家统计局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 000万吨大关,比2012年增产1 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我国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其中玉米贡献最大。在山西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部粮食作物面积的半壁江山,玉米总产量占到了全部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程顺和,作物遗传育种专家。1939年出生于江苏溧阳。1962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现任江苏省农科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从事小麦育种40余年,参与育成扬麦3、4号和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17号等。其中扬麦3、4号分别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  相似文献   

17.
读过《白杨礼赞》的人都知道,茅盾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而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写下这篇稿件,要赞美的是"已育黑杨到白头"的张绮纹研究员,赞美她用行动重新诠释了杨树精神.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张绮纹研究员作为一名杨树研究工作者,她是平凡的,同样,张绮纹研究员也是不平凡的:从事林业科研非常辛苦,出成果也难.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有幸第一次见到刘更另院士,会上他极富逻辑的脱稿发言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后的9月,在举国同庆建国60年的日子里,实现了期待已久的,对这位为农村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院士的采访。采访在刘更另院士的家中进行,80岁高龄的他身穿淡蓝色衬衫,脚穿千层底布鞋,面色红润、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9.
“茄子嫁接砧木苗不爱出芽,要用赤霉素勾兑白酒浸泡后,再用恒温箱进行变温处理,才能提高砧木苗的出芽率,嫁接后的茄子能抗病、丰产、品质好。”礼贤镇东安村农民张福良正蹲在同村董成龙家的地头手把手地教他茄子嫁接技术,董成龙一边听一边将要点仔细地记到小本上:“砧木苗长出五六片叶子时开始和茄子嫁接;嫁接后七天内每天交一至两遍水,保持湿度;温度要控制在15度以上,注意遮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