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实现让"人人吃饱饭"的理想,颜龙安和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专家走到一起,立志攻下这个对全世界反饥饿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70岁的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他选育的不育系"珍汕97A"是中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水稻.  相似文献   

3.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4.
正人物简介:颜龙安,男,193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颜龙安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1982-2003年,他培育的以"珍汕97"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1.2亿公顷,增产稻谷1874亿千克。他先后解决六大技术难题,带领课题组选育出一系列已大面积推广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1987年发现"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属世界首创。此外,他的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颜龙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并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5.
三系杂交水稻组合选育成功是水稻育种的一次革命,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回顾了中国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不育系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存在的问题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三系水稻育种的进展,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龙安等在“萍矮58/华野”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单基因显性核不育材料,在水稻中为世界首次发现,被命名为“萍乡核不育水稻”,该不育基因定名为“Ms-p”。在植物显性核不育中,首次证明其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为证实植物界核不育型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新论据;在植物上,首先把植物的感温性和确实存在的育性基因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育性变化的临界温度值和敏感期;提出了用纯合体不育系作母本和具显性上位基因品种作恢复系制种的显性核不育“二系制种法”应用模式。本文概述了显性核不育水稻在细胞学、遗传学、感温性研究及育种选育上的进展,阐述了它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四川杂交水稻系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四川杂交水稻具有多种胞质不育系和杂交稻,但各胞质不育系的保持系,大多数具有矮仔占或矮南特或两者的血缘,恢复系刚主要以泰引1号和IR系统的早期材料为恢复基因供体。文中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中丰富其遗传背景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对杂交小麦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回顾了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历程 ,重温了其育种经验 ,分析了杂交小麦研究落后于杂交水稻的原因。作者指出 ,对于T型、AL型和Q型杂交小麦 ,应首先解决不育系种子严重皱缩和发芽率低的缺陷 ,其次应降低恢复系的株高 ;对于K型杂交小麦 ,应着重解决易恢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形势,任务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育种上讲,杂交水稻育种可以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从利用杂种优势水平来看,杂交水稻育种可以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与三系法比较,两系法具有配组自由、种子生产成本低、无不育细胞质负效应、易转育新不育系等优点。迄今为止,我国已育成20多个通过省级鉴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组合,解决了低温敏不育系繁殖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实施了光温  相似文献   

10.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在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面20年来的实践和成效,总结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经验与体会:一是虽然用保持系X保持系杂交制保转育不育系的方法,育种效率较高,但多个优良性状往往难以有效聚合在一起,原来的优良性状也可能会丢失,容易顾此失彼;二是应加强利用新种质材料,特别是野生稻资源材料,选育不育系,扩大遗传基础,才能增强杂种优势,育成好的不育系;三是选育不育系,低代就进行性状鉴定是关键,该淘汰的早淘汰,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四是选育过程中,在实现不育性稳定的同时,要重视不育系的产量、品质与抗性等方面;五是选育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发成就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两系法杂交稻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大;不育系可一系两用,种子  相似文献   

13.
<正>"1.5℃的温差,平常人可能感觉不出来,但对于两系法水稻育种来说,却可能导致制种失败,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和他的科研团队通过22年努力,选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不育起点温度只有22℃,比原来的降低了1.5℃,解决了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问题。由于该项发明系统、全面地解决了两系法杂交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生态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家垦58S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遗传特点,长江流域对实用籼型光温敏偿育系的要求,利用我国丰富的光温资源,提出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生态育种法,已选育出一批较为实用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并发现光温敏核不育再生复育两用系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对两系法杂交水稻在育种中地位、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发展阶段,籼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目标以及选育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性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应用的安全性,在当前大规模进行两系或超级杂交稻产业化过程中应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对光温敏不育系育性生态、遗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临界温度性状是能够稳定遗传的.并提出安全型不育系选育、鉴定、生产和管理上的系列对策和实用技术,供新一轮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袁隆平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以1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为突破口,先后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等"五道难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138736万平方米,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他主持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比  相似文献   

18.
华北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生态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N422s、108s、LS2s分别与12个生态型材料配组,对F1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培矮64s与爪哇稻、华北育成粳、韩国地方粳、韩国育成粳、南方育成粳、东北育成粳、东北地方粳等为强优势配对模式;南方地方籼、华北地方粳、韩国地方粳、新株型灿稻等是108s的优势生态型;LS2sz与爪哇稻、华北地方粳、华北育成粳等配组优势较强。探讨了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筛选问题和这4个不育系及这12个不同生态型材料在北方两系杂交粳稻中的应用。认为培矮64s、N422s、108s这3个不育系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和配合力,在华北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LS2s不具备广亲和性,配合力也较差,在育种中可间接利用其大粒的优势。华北粳是4个不育系的优势生态型,因此在水稻优势生态型的研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上实现了三系配套,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大米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我所水稻育种工作者为达到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多年来进行不懈努力与探索。通过多年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与实践表明,杂交水稻育种在高产基础上提高稻米品质和增强抗性越来越显得重要。众多学者认为:杂交水稻的品质受不育系品质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三系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抗…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的杂交粳稻选育实践表明,野败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最宝贵资源,但野败粳稻不育系花时不正,恢复面窄,制种困难,生产上难以利用;B型不育系花时较集中,异交结实率较高,恢复面较广,但带有灿稻因子的B型不育系不育性不稳定;选育优质、高产、抗性好的组合,要求不育系的相应保持系稻米品质在二级以上,且抗当地主要病虫害和不良环境因子。南繁不仅可以大大加快杂交水稻育种进程,而且能增强杂交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南繁实践证明,水稻北种南栽,一般株高略有降低,生育期明显缩短,叶片数减少,分蘖力减弱,千粒重降低。因此,水稻育种中,对生育期应在本地严格选择,对其他性状南繁选择时应适当放宽标准;而株叶形态、穗形、粒形、芒型变异小,早代南繁时即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