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西省赣州市农科所研究员张瑞祥、副研究员张红林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优质高产e型杂交稻eK优4480低耗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近日在南昌通过国家科技部的审查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这一项目取得的成果,一致认为eK优4480这个e型杂交稻品种敲开了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e型杂交水稻晚籼组合eK优448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K优4480系采用赣州农科所育成的高秆隐性(eui基因)籼型长穗颈不育系K17eA与从广东省农科院引进的R4480杂交选育而成。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米质优,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已分别通过广西和江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安排e型杂交稻播栽期以及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e型杂交稻的分期播种资料找出对其影响的关键气象要素及阶段,对e型杂交稻新组合不同播种期的主要性状进行分析,并与其对应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型杂交早稻对气象条件要求最敏感的时期是始穗前后0~10d,而e型杂交晚稻对气象条件最敏感的时期则是始穗前0~10 d;e型杂交早稻最适播种期为3月下旬,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其产量优势呈下降趋势;e型杂交晚稻e优21在赣南作一季稻栽培具有较好的高产潜力,且最适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 验证30%嘉润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效果和促进水稻生长、抗早衰、增产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2.1试验对象及作物品种。①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稻曲病。②试验作物。水稻二晚品种,eK优4480。  相似文献   

5.
eⅡ优31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产优质e-杂交稻新组合eⅡ优315为材料,汕优63和Ⅱ优86为对照,对eⅡ优315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研究,并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eK优18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种子公司与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的e型杂交早稻组合,其丰产性好,耐肥抗倒,制种时母本用少量"920"可完全解除包颈,获得制种高产。2006年3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杜 《北京农业》2008,(32):49-49
<正>困扰我国两系超级杂交稻推广的"魔咒"终于被袁隆平院士破解。笔者日前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293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在广西南宁验收成功,实现我国两系超级杂交稻制种零风险。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新组合eⅡ优315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Ⅱ优315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 eA与FR315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e-杂交稻组合。本文研究了eⅡ优315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eⅡ优315株高133.5 cm,全生育期为145 d;实割产量8350.5 kg.hm-2,比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10.1%,达显著水平。本文还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eⅡ优315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长穗颈不育系Ⅱ-32eA与FR315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e-杂交稻组合.本文研究了eⅡ优315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eⅡ优315株高133. 5 cm,全生育期为145 d;实割产量8350. 5 kg·hm-2,比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10. 1%,达显著水平.本文还对eⅡ优315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华南双季稻作区,境内稻作生态类型复杂多样。晚季台风、暴雨频繁,高温多湿,害虫世代重叠,病害易于流行。海南晚造水稻生产上以弱感光型的杂交稻博优64为主,品种较为单一,抗性衰退,丰产性下降,品质变劣。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杂交稻组合的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愈来愈迫切。针对此状况,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不同熟期的杂交稻新组合,不仅有利于杂交稻种子产业化经营,应对种子市场竞争,而且对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化的海南晚造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1999年开展对杂交稻强优组合的选育研究,并育成了强优势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博Ⅱ优128和博Ⅱ优26。  相似文献   

11.
杨勇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49-49,53
阐述了籼型杂交稻两优61的特征特性,介绍了两优61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籼型杂交稻两优61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几种重穗型杂交稻的耐荫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重穗型杂交稻在低光强下的光合适应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遮光14d处理导致重穗型杂交稻生物、经济产量和^14C-光合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因品种而异,重穗型杂交稻“特优124”与“汕优63”下降的幅度小,且受低光强处理后的光合恢复能力强,属耐荫性类型;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两优培九”则相反,属不耐荫类型;“粤优938”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易引起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两优培九结实率低和籽粒充实度不饱满现象的发生。对低光强下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组分的分析表明,特优124和汕优63的叶绿素b含量有所增加,而Ⅱ优162和两优培九的叶绿素b/a值则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eui基因对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研究了含有不同eui基因的杂交稻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e 杂交稻与原杂交稻株叶形态和主要农艺性状相近 ,但e 杂交稻比原杂交稻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长、倒二叶长、倒一节间长这 6个性状均有较明显的增长。含eui基因的杂交稻早生快长 ,生育期缩短 ,分蘖力下降 ,成穗率提高。e 杂交稻谷粒长、谷粒宽、千粒重和理论产量比原杂交稻有所增加。在分蘖及齐穗期 ,含有eui1基因的e 杂交稻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含eui2基因的e 杂交稻和不含eui基因的对照。e 杂交稻的群体生长率也比不含eui基因对照的高。eui基因对杂交稻群体生长率增加的作用主要是在生长前期和中期 ,且以eui1基因的作用最为显著。就大多数性状而言 ,不同eui基因的效应依次为 :eui1≈eui1+eui2 >eui2。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技推广》2005,(5):24-24
一、籼型三系杂交稻(17个):协优9308,国稻1号,国稻3号,中浙优1号,丰优299,金优299,Ⅱ优明86,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D优527,协优527,Ⅱ优162,Ⅱ优7号,Ⅱ优602,天优998,Ⅱ优084,Ⅱ优7954。二、籼型两系杂交稻(2个):两优培九,准两优527。三、粳型三系杂交稻(3个):辽优5218,辽优1052,Ⅲ优98。四、籼型常规稻(1个):胜泰1号。五、粳型常规稻(5个):沈农265,沈农606,沈农016,吉粳88,吉粳83。农业部推荐的28个符合超级稻标准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科技要闻     
《北京农业》2011,(34):54
<正>我国育出水旱兼用高产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水旱兼用型两系杂交稻系列良种,大面积示范667米2产750~850千克,其中"两优2161"验收667米2产超1000千克。它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培育出水旱兼用两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两优2161"具有耐旱、耐寒、耐粗放田管、广适应和超高产等特性,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是该省主推的籼型杂交稻强优组合,已在红河、文山、临沧等地大面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25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水稻研究所主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超级杂交稻天优998良种繁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示范"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17.
<正> 三系杂交稻推广以来,每年种植面积近一亿亩,对稻谷增产起到一定作用。杂交稻的育成,经千百次组配和选择而获得的优良因子组合,优势强,增产潜力大。而利用杂交稻的花药离体人工培养,诱导大量花粉植株,自然或人工加倍,从中筛选鉴定具有杂交稻类型的纯合二倍体,丰产性状类似杂交稻,克服了杂交稻繁殖、制种工序,扩大了杂交稻应用的范围。我所自1976年以来,先后利用籼型杂交稻的南优2号、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红优3号(红410A×661)、菲优(菲改A×圭630)、威优64号(V_(20)A×测64)和粳型杂交稻的辽优(辽秋A×C57)、当优C堡(当选晚2号A×C堡)等九个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4、2005年早造广东省杂交稻区域试验资料,通过新复极差检验、变异系数与回归系数分别对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优优316及对照组合华优8830、培杂双七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优316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均较好,是一个较有发展前途的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9.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为 0 .0 2 %~ 0 .4 7% ;依不同B系遗传背景和不同剂量而异。eui基因存在遗传多型性 ,发现了eui2 (t)新基因。eA系穗颈节显著伸长、异交潜力明显提高。e 杂交稻株高增高 3~ 10cm ,早熟 2~ 3d ,粒重增大 ,有增产的潜力。就不用 (少用 )赤霉素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以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6个长穗颈不育系及3个相应原不育系与3个高秆隐性恢复系及其相应的原恢复系为材料,组配成一套9组共36个组合的F1材料.每组的4个杂交稻F1遗传背景一致,但eui基因型不一致,分别带有eui1、eui2基因,同时带有eui1、eui2基因以及不含eui基因.比较了这4种不同eui基因型的杂交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籽粒灌浆的差异.结果表明:e 杂交稻同原杂交稻在株叶形态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十分相似,但e 杂交稻比原杂交稻在株高、穗长、穗颈长、剑叶长、倒二叶长、倒一节间长6个性状上均有较明显的增加,eui基因对杂交稻其它农艺性状影响较小.e 杂交稻在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上与原杂交稻相当.不同eui基因的效应以eui1基因较大,eui2基因较小;同时含有eui1、eui2基因的组合表现与仅含eui1基因的组合相似.4种不同eui基因型杂交稻的籽粒灌浆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