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杨龙泉 《蚕桑通报》2009,40(1):34-35
蚕种催青是蚕桑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催青质量与蚕种一日孵化率和蚁体强健度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到广大蚕农饲养期间的管理操作。为了稳定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近年来我们通过蚕种催青管理软件和高压喷雾加湿系统的应用、按时发种的调控、运种工具的改进、适用补催青技术的全面推广。使全年各期催青蚕种的一日孵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方便蚕农饲养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关系着蚕农的经济效益,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有着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依据具体的工作经验,从蚕种的催青环境、相关的催青技术参数以及蚕种的补催青等方面探讨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技术性很强,它关系到蚕种孵化高低、蚕发育整齐度和强健度。近年来,随着广大蚕农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对蚕种的孵化率,特别是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提高愿望最为迫切。但是,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的因素很多,如品种差异、原蚕饲养、采种技术、蚕种保护、浸酸处理、催青技术、补催青等。  相似文献   

4.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2,33(2):24-26
孵化率是检验蚕种催青好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大面积推广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后 ,蚕农对孵化率的要求更高 ,希望发种不带苗蚁 ,隔日收蚁一日孵化率要求达95 %以上 ,远远高于全国和省定的实用孵化率标准。而蚕种孵化率的高低牵涉到制种、冷藏、浸酸、催青、补催青等诸环节 ,催青则是最后环节。近几年来 ,我市经过不断摸索、总结 ,规范操作 ,催青质量稳定 ,收蚁孵化率基本达到了蚕农的要求。据1999~2001年954批1524703张蚕种跟踪调查 ,农村收蚁一日孵化率达96.92 %以上 ,催青室留样蚕种收蚁一日孵化率达98.68…  相似文献   

5.
胡玲  李启亮 《广西蚕业》2008,45(1):70-71
在农村,蚕农的养蚕形式大多是以户为单位收蚁,蚕农对一日实用孵化率特别关注,要求收蚁的蚕种一天能基本收齐,不足90%以上便感到失望,尤其是近几年来,蚕种的质量,受到上下各级部门的普遍关注。在蚕种质量有保证的条件下,合理的催青技术是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在催青过程中,始终把如何提高一日实用孵化率作为主要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6.
强化蚕种催青管理提高蚕种催青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榛 《中国蚕业》2007,28(4):47-48
目前,在蚕桑生产中蚕农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对蚕种的一日孵化率的要求愈来愈高。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如原蚕饲养、制种、蚕种保护、冷藏、浸酸、催青、补催青等方面的技术处理都有密切关系;各相关部门和各个  相似文献   

7.
蚕种催青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的一日孵化率、蚕茧产质量等各项指标.近年来,蚕农对孵化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种的内在质量是基础,同时也取决于催青过程中的合理调节.现就催青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加强催青技术管理 提高蚕种催青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和蚁蚕的整齐度、强健度,以至影响蚕茧的产质量.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实行,广大蚕农的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日益增加.由于我市全面实行小蚕共育,且大多数共育室的共育量较大(一般60张以上),因此,广大蚕农对蚕种质量的要求更高,他们希望既要头数足、蚁体强,又要一日孵化率高.笔者经过10多年的催青实践,认为加强催青技术管理,是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关键.其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9.
影响蚕种孵化率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彩莲  孙峰 《四川蚕业》2000,28(3):29-31
<正> 近年来,本市有蚕农反映蚕种孵化率不高,并有逆出或不出现象,尤其是秋蚕。他们认为是蚕种质量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除在蚕种催青中进行种质调查外,发种后对有关乡镇各批次蚕种的补催青及孵化率均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小蚕共育室的补催青等工作做得比较好,各批次蚕种一日孵化率均达到95%,高的共育室达98%;但是也发现少数蚕农对蚕种补催青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蚕种的孵化。  相似文献   

10.
姚丽娟 《蚕桑通报》2005,36(1):48-50
普通蚕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受蚕种制造、浸酸(浴种)、冷藏、催青及蚕农补催青等诸多技术环节的影响,其中蚕种催青技术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小蚕一日二回育等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蚕农对蚕种孵化率的要求更高,一日孵化率要求达到95%以上,这对蚕种催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 ,催青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广大蚕农的质量意识也普遍提高 ,蚕农对蚕种质量的要求也更高 ,对蚕种既要头数足、蚁体强 ,又要一日孵化率高。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催青实践 ,认为加强催青技术管理 ,是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关键。1 掌握好三期重点胚子 ,促使胚子发育齐一1 1 调节好起点胚子丙2 胚子是抵抗低温的临界胚子 ,是催青中决定外温的起点胚子。起点胚子的齐否 ,关系到整个催青阶段胚子发育的整齐度及温湿度等有关技术措施的调节。在实…  相似文献   

12.
严芳  张岩 《四川蚕业》2006,34(3):30-31
蚕种催青是蚕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儿的整齐度和强健度,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广大蚕农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蚕种的孵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愿望最为迫切。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催青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催青  相似文献   

13.
严芳  张岩 《蚕桑通报》2006,37(4):53-54
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蚕发育的整齐度和强健度,搞好蚕种催青就打好了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广大蚕农质量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蚕种的孵化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愿望最为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本市有蚕农反映蚕种孵化率不高 ,并有逆出或不出现象 ,尤其是秋蚕。他们认为是蚕种质量不好。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除在蚕种催青中进行种质调查外 ,发种后对有关乡镇各批次蚕种的补催青及孵化率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其结果表明 ,绝大部分小蚕共育室的补催青等工作做得比较好 ,各批次蚕种一日孵化率均达到 95% ,高的共育室达98%以上 ;但是也发现少数蚕农对蚕种补催青工作不够重视 ,从而影响了蚕种的孵化。1 影响蚕种孵化率的原因1.1 领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1 领种时装得太多 一只领种框或黑布袋装50 0张以上 ,多的甚至达 80 0张…  相似文献   

15.
精心蚕种催青 做好蚕种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蚕种催青关系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蚁蚕的整齐、强健,是蚕茧优质丰产的基础.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更,蚕桑生产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变化,目前多数为联户共育、分户饲养.因此,蚕种催青始终要把提高一日孵化率放在首位.同时,又要兼顾蚕农领种方便.多年来,我县催青种不仅孵化整齐,一日孵化率也高,春期98%左右,夏秋季95%以上.一、精心组织,把握关键,提高催青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补催青是蚕种进入农户饲养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蚕种的孵化率,关系到蚕品种优良性状的发挥,进而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只有认真抓好蚕种补催青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补催青是蚕种进入农户饲养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蚕种的孵化率,关系到蚕品种优良性状的发挥,进而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只有认真抓好蚕种补催青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蚕种补催青是蚕农收蚁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得好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从而开局良好,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蚕种补催青常见问题和技术,以增强蚕种补催青意识。  相似文献   

19.
提高蚕种催青孵化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姜玲 《江苏蚕业》1997,(3):27-28
<正>蚕农饲养的一代杂交种其孵化率、孵化整齐度、蚁体强健、茧产质量等指标直接与蚕种的催青质量相关.我市在蚕种催青中一直注重狠抓有关催青技术着子,蚕种的一日孵化率、总孵化率,春种达95~100%,秋种达92~95%.现根据历年的实践谈一点体会.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人员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钱祥明 《江苏蚕业》1998,20(3):32-33
<正>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孵化率的高低和蚁蚕的整齐度、强健度,以至影响蚕茧的产质量.尤其是近几年来,广大蚕农对蚕种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希望自己领到的蚕种既要一日孵化率高,又要头数多、蚁体强健、好养.而影响蚕种孵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与催青工作有关外,还与蚕种的特性和制种的质量有关.目前,我省将要扩大推广的5对新品种与大面饲养的当家蚕品种苏五×苏六相比,在催青技术上有明显的差异,且5对新品种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正确认识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