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羊泰勒虫媒介蜱的传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甘肃省永靖且的麻点璃眼蜱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试验羊体内未发现羊泰勒虫;用其饱血雌虫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感染羊,收集饱血若虫,再用其饥饿成虫叮咬健康羊体,被叮咬羊体内也未查出羊泰勒虫,证明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张家川和永靖县的青海血蜱经人工孵化的幼虫叮咬羊泰勒虫自然感染羊,收集饱血幼虫蜕皮后,用其若虫叮咬健康羊,40d后在被叮咬羊血片中发现羊泰勒虫,但未显示明显的临床症状。用采自羊泰勒虫病疫区羊体的青海血蜱成虫、若虫、幼虫同时叮咬健康羊,18d时在试验羊体内发现羊泰勒虫,试验羊表现贫血、黄疸、稽留热、肩前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出现心包积液,肝、脾、肾肿胀及出血的典型病理变化。由此确定,甘肃省的羊泰勒虫是由青海血蜱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将实验室培养的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 anatolicum)和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清洁幼虫和若虫饲喂于感染环形泰勒虫的牛体,收集饱血幼虫和若虫,用所孵化的若虫和成虫感染试验牛。结果显示,小亚璃眼蜱幼虫、若虫阶级感染,所发育之若虫、成虫均可传播环形泰勒虫;而亚洲璃眼蜱各阶级的传播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蜱传播试验确定小亚璃眼蜱对中国新分离的牛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和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方式,进而明确其在中国牛梨形虫病传播中的流行病学意义。试验结果表明:小亚璃眼蜱可在雌虫阶段受到巴贝斯虫未定种的感染,并可在次代若虫(2/2)和成虫(3/3)阶段将病原传播给试验牛;小亚璃眼蜱幼虫和若虫吸入环形泰勒虫,饱血脱落的幼虫和若虫所蜕化发育的饥饿若虫(2/2)和成虫(2/2)均可将病原传递给敏感动物;感染巴贝斯虫未定种的小亚璃眼蜱饱血雌虫所孵育出的次代幼虫和若虫仍可被环形泰勒虫感染,所发育出的若虫(2/2)和成虫(2/2)可在一次传播试验中将环形泰勒虫和巴贝斯虫未定种同时传播给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残缘璃眼蜱人工培育及环形泰勒虫的实验性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饲喂于牛体,观察了成虫,幼虫,若虫在实验室饲喂条件下的生活周期及滞育现象。通过蜱传播试验证实,残缘璃眼蜱饥饿幼虫,若虫吸入病原,其蜕化之若虫,成虫能将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 传播给敏感动物,而幼虫阶段吸入病原,如若虫阶段在免体饱血,所蜕化产生的饥饿成虫不传播该病。  相似文献   

5.
正硬蜱病是由蜘蛛虫纲、蜱螨目、硬蜱科的各种蜱寄生于牛羊体表引起的吸血性体外寄生虫病。硬蜱又称壁虱、扁虱、草爬子。在辽宁省牛羊产区,本病广泛流行,已成为危害牛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1虫体特征呈椭圆形,背腹较平,头、胸、腹融合为一体。虫体前端为假头,后部为体部。硬蜱的种类很多,与牛羊等动物发生疾病关系较密切的有6个属:血蜱属、璃眼蜱属、硬蜱属、牛蜱属、扇头蜱属、革蜱属。2发育史硬蜱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鉴定、识别血红扇头蜱及草原革蜱的形态结构,探究来源于内地(广州某地区)的血红扇头蜱及新疆境内广泛分布的草原革蜱携带同一种病原驽巴贝斯虫的情况,试验对血红扇头蜱及草原革蜱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并参考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序列合成引物,提取该种蜱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血红扇头蜱和草原革蜱分别在其孔区、齿式、气门板及基节外距等部位具有超微结构差异,可分别作为其同种蜱的鉴别要点。经PCR成功扩增出了血红扇头蜱和草原革蜱所携带的驽巴贝斯虫病原DNA阳性条带大小为452 bp,来源于广州某地区的血红扇头蜱携带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8.16%(12/147),来源于本地的草原革蜱驽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3.84%(6/156)。  相似文献   

7.
1998~ 2 0 0 0年对永靖县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等调查 ,查明其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 ;该病流行于东部和西南山区 7乡 38村。羊泰勒虫感染率为 5 0 .1%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2 5 .4%、5 5 .9% ;绵羊无浆体感染率为 5 9.6 % ,1岁以上与 1岁以内羊感染率分别为 5 0 .9%、6 1.7% ;发病季节为 3~ 5月份 ;发病年龄为 1岁 (含 1岁 )内羔羊 ,尤以 2~ 5月龄羔羊发病率最高 ,有的高达 6 3.9% ,致死率达 5 7.8%。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调查发现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 3属 4种 ,共采集鉴定 15 45只 (森林革蜱 5 86只 ,草原革蜱 39只 ,青海血蜱 2 6 8只 ,麻点璃眼蜱 6 42只 )。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羊泰勒虫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 ,绵羊无浆体传媒为草原革蜱。麻点璃眼蜱在我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查明甘肃省羊血液原虫病的病原 ,制订控制技术而开展本调查。方法 于 1 998~ 2 0 0 1年在病情流行的 1 1个试点对羊只进行检查。结果 检出病原为羊泰勒虫 ( Theileria.sp)和绵羊边虫 ( Anoplasma ovis)两种 ,主要致病病原为羊泰勒虫 ,羊泰勒虫病发病季节为 2~ 6月 ,4月下旬到 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 ;流行区查出硬蜱 4属 7种。麻点璃眼蜱属我省首次发现和报道。黄羊感染羊泰勒虫病目前未见资料报道。结论 羊泰勒虫人工传播试验证实青海血蜱是我省羊泰勒虫传播媒介 ,麻点璃眼蜱不传播羊泰勒虫  相似文献   

9.
麻点璃眼蜱的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2000年3-9月份从甘肃省永靖县的绵羊、山羊体表采集蜱842只(雄虫453只,雌虫389只),经鉴定为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该种蜱对山羊的侵害大于绵羊,,一般寄生于羊后肢内侧,肛门周围和母亲外生殖器周围等无毛或毛稀少、毛毛短的部位。经实验室人工饲养,证明该种蜱为二宿主蜱,饱和血雌虫产卵前的生殖滞育期平均39.5d,产卵期平均22.5d,卵孵化平均27d,幼虫从开始吸血到变为饱血若虫19.5d,饱和血若虫蜕皮约37d;成虫活动季节为3-10月份,5-6月份为高峰期,羊在高峰期的感染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永靖县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查出在甘肃省永靖县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区域是: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盐锅峡、太极、刘家峡、杨塔、王台、红泉等10个乡镇56个村;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血蜱;发病季节主要是3~5月份,9~10月份也有少量羊只发病。羔羊和从非疫区引进的羊只发病率高,平均发病率达58.72%,致死率达55.62%;成年羊发病率为22.09%,致死率为30.23%;3~6月份羊带虫率分别是:羔羊83.69%,成年羊52.43%。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流行区蜱种有革蜱属、血蜱属和璃眼蜱属3属4种: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麻点璃眼蜱。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  相似文献   

11.
<正>蜱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它对人、畜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吸食血液,更重要的是它们传播很多严重疾病,如:牛羊焦虫病、森林脑炎、出血热、炭疽、布氏杆菌病、螺旋体、Q热病等,还可在叮咬时释放毒素引发蜱瘫病,直接或间接造成严重的人、畜死亡和财产损失。仅河北就分布着微小牛蜱、全沟硬蜱、长角血蜱、日本血蜱、残缘璃眼蜱、血红扇头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波斯锐缘蜱等。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等。  相似文献   

12.
四种硬蜱的实验室人工饲养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为了给蜱及蜱传疾病研究提供充足、有效的实验材料,我们对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physa loides haentaphysaloides)、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 asiaticum)、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进行了实验室人工饲养。在25℃,92%相对湿度,黑暗条件下.以兔为唯一饲血动物,四种硬蜱均可完成整个生活史的发育。镰形扇头蜱完成一代需86一l20天,亚洲璃眼蜱需l04一l47天,微小牛蜱需50一74天,嗜群血蜱需88一l25天。通过实验室人工饲养,成功进行了单雌蜱蜱群的繁殖。除微小牛蜱外,其他三种蜱均可进行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的调查方法,查明永靖县羊血液原虫病的病原为羊泰勒虫和绵羊无浆体;流行区域是:关山、徐顶、陈井、三条岘、盐锅峡、太极、刘家峡、杨塔、王台、红泉等10个乡镇56个村;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血蜱;绵羊无浆体传播媒介为草原革蜱;发病季节主要是3—5月份,9—10月份也有少量羊只发病。羔羊和从非疫区引进的羊只发病率高,平均发病率达58.72%,致死率达55.62%;成年羊发病率为22.09%,致死率为30.23%;3—6月份羊带虫率分别是:羔羊83.69%,成年羊52.43%。绵、山羊发病率无差异。流行区蜱种有: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麻点璃眼蜱3属4种。青海血蜱和森林革蜱为流行区羊体寄生的广布种。  相似文献   

14.
犬吉氏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病是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源性原虫病.传播本病的硬蜱主要有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5--9月份蜱盛行的季节.  相似文献   

15.
前言据1981年我们对全省牛血孢子虫病病原和传播媒介蜱进行的全面调查,我省牛血孢子虫病主要病原种类有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焦虫、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以及边缘边虫;蜱有微小牛蜱、缺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以及镰形扇头蜱。其流行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疆鄯善县春季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2021年3—5月在鄯善县的5个村庄采集羊体表蜱虫及盐碱地区域环境中的蜱虫,利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羊只携带蜱虫情况及其种类。结果显示:共在150只羊体表和环境中分别采集到1392只和1007只蜱虫;采集到蜱虫归于2科3属5种,分别为硬蜱科的亚洲璃眼蜱、小亚璃眼蜱、血红扇头蜱和图兰扇头蜱以及软蜱科的拉合尔钝缘蜱,其中亚洲璃眼蜱数量最多,占48.99%,在5个村均有分布;3—5月羊带蜱率逐渐上升,分别为14.67%、35.33%、68.67%,携带的种类由拉合尔钝缘蜱1种逐渐增加到5种。结果表明,新疆鄯善县春季流行的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而随气温升高,蜱虫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春季应加强蜱虫的消杀工作。本调查为鄯善县春季蜱虫传播疫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托克逊县璃眼蜱及其携带病原情况,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璃眼蜱形态学及其携带病原牛环形泰勒虫的基因(Tams1)进行PCR扩增,鉴定和检测采自托克逊地区疑似牛体表璃眼蜱(473枚)及其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采集的硬蜱经形态学鉴定为小亚璃眼蜱(248枚)和亚洲璃眼蜱(225枚)。小亚璃眼蜱携带牛环形泰勒虫有20枚,阳性率为8.06%(20/248);亚洲璃眼蜱携带牛环形泰勒虫有16枚,阳性率为7.11%(16/225)。4个乡采集的璃眼蜱均有不同程度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情况,其中伊拉湖乡牛环形泰勒虫阳性率最高,为8.40%(11/131)。说明托克逊县的气候环境适合媒介蜱的孳生,是当地牛环形泰勒虫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寄生在犬体的蜱除叮咬吸血并分泌毒素引起“蜱麻痹症”外,还能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危害极大,95 ̄98年,我们对华南地区七个军警犬队(基地)及部队养犬单位的犬和部分家犬的体表寄生蜱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开展了综合防治,共彩集犬体寄生蜱3000余只,经鉴定,隶属3属6种。计有: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长角血蜱,台湾血蜱,豪猪血蜱。其中血红扇头蜱为广西硬蜱新记录,长角血蜱为广东硬蜱新记录。所调查7个单位的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璃眼蜱形态学及璃眼蜱属特异性基因(ITS-2)和其携带病原基因(Tams1)PCR扩增及其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等,鉴定和检测采自新疆吐鲁番地区疑似牛体表璃眼蜱(n=50)及其携带病原状况。结果显示,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小亚璃眼蜱,PCR扩增的璃眼蜱种属特异性ITS-2基因和环形泰勒虫Tams1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491 bp和534 bp。本试验获得的ITS-2序列与Gen Bank中已记载的小亚璃眼蜱ITS-2序列一致,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符,故这些璃眼蜱属于小亚璃眼蜱种(Hyalomma anatolicum)。在检测的50只璃眼蜱中,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有3只,阳性率为6%(3/50),并发现所扩增的携带病原目的基因序列与已登录记载的牛环形泰勒虫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结果表明,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璃眼蜱种属鉴定及无典型硬蜱种的鉴定具有简易、准确度高等特点,而且在璃眼蜱种属确定的基础上分离其携带的病原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前言据1981年我们对全省牛血孢子虫病病原和传播媒介蜱进行的全面调查,我省牛血孢子虫病主要病原种类有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熊虫、柯契卡巴贝斯焦虫以及边缘边虫;蜱有微小牛蜱、缺缘璃眼蜱、长角血蜱以及镰形扇头蜱。其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以环形泰勒焦虫、瑟氏泰勒焦虫、双芽焦虫最广,且常在一个地区同时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