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直接以生物质为原料的低温燃料电池。这种燃料电池只需借助太阳能或废热就能将稻草、锯末、藻类甚至有机肥料转化为电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纤维素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高出近100倍。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尽管以甲醇或氢驱动的低温燃料电池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聚合材料缺乏有效的催化系统,低温燃料电池技术一直无法直接使用生物质作为燃料。新研究中,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这种新型低温燃料电池,能够借助太阳能或热能激活一种催化剂,直接将多种生物质转化为电能。  相似文献   

2.
唯佳 《技术与市场》2009,(10):91-9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研发获重要突破 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项目——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技术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项目检查,并获得9项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设计出以甲烷等碳氢化合物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使用气体燃料和氧气直接反应产生电能,其效率高、污染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利用方式。但传统燃料电池使用氢为燃料,而氢既不易制取又难以储存,导致燃料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此前科学家曾尝试用便宜的碳氢化合物为燃料,但化学反应产生的残渣很容易积聚在镍制的电池正极上,导致断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雷蒙·戈特及其同事使用钢和陶瓷的混合物制造电池正极,解决了残渣积聚问题。这种新电池能使用甲烷、乙烷、…  相似文献   

4.
正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研发出一种更环保的制氢方法,并使用自制的催化剂,让获得的氢气同二氧化碳结合,以制造化学品和燃料。新方法不仅能获得更纯净的氢气,也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氢动力汽车被认为是比天然气动力汽车更环保的选择,但它也有问题:人们一般使用化石燃料天然气来制造氢气,而这一过程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燃料系统是燃机电站的重要系统之一,燃料系统工艺流程设计是整个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以某燃机电站为例,介绍了燃料系统工艺流程初步方案,通过燃料Wobbe指数、燃料露点等特性参数的理论计算分析,得出初步方案不满足机组运行要求,进而提出改进方案。经过对比选定后的改进方案投入运行良好,有效解决了燃料系统工艺流程初步方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管宁 《国际木业》2005,35(5):20-21
与矿物燃料相比,木质燃料的显著优越性在于它是可更新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这里的几段文字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木质燃料的优点及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把木质燃料加工成非常干燥,极细颗粒的木粉时,它就形成了一种形态均匀,易于使用的高能量燃料,这种木粉燃料燃烧速度之高,以致能够改变燃烧技术,木粉燃料的火焰形态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同,并且能产生同等的能量,撇开木材预加工和筛分作业的困难,它具有大规模生产的优点,同时无论生产规模大小,都不影响使用木粉简便,高效率的特性,燃烧技术的改变,使木粉成为比其它任何燃料更具有市场潜力的替代燃料,一般而言,所有的燃油  相似文献   

8.
白秀萍 《世界林业动态》2005,(34):10-10,F0004
日本山口县林业指导中心从今年7月份起将木质颗粒用于冷暖设备的燃料。燃料颗粒作为制冷燃料使用在日本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9.
直接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笔者构建了阴阳两极均为液体杂多酸的光催化剂生物质燃料电池,其中杂多酸既是光催化剂也是储存电子的载体。以葡萄糖为燃料,研究了该电池在不同的燃料浓度、温度和流速条件下的电池性能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极磷钼酸的还原度是决定电池功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磷钼酸的还原度呈线性增加。相同电池运行条件下,随着电池燃料浓度的增加和光催化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度增加,电池输出功率增大;随着温度及电池液循环流速的增加,电池的输出功率也增加。经"光照充电"后,该电池可在无光照条件下持续工作放电,试验中的电池输出功率为10 m W/cm~2以上,最大值达31.5 m W/cm~2。该燃料电池可直接、高效利用生物质能,在新能源领域有较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颗粒成型燃料制造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木屑等原料采用内压滚动式成型机和相应工艺条件能连续稳定制造符合质量标准的颗粒成型燃料,生产能力达到250kg/h。当颗粒成型燃料应用于家庭等取暖炉时,制造成型燃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环保生物燃料电池利用生物催化剂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燃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介绍了环保生物燃料电池的优势,包括可以将有机废水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最清洁的电能,同时又能处理污水,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乙醇燃料的规模生产被称为21世纪生物工程成果的标志之一,美国、巴西、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无不寄希望于用乙醇燃料替代价格狂飙的石油,但目前看来,生物燃料不仅不再是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其本身似乎也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徐芝生 《国际木业》2008,(11):41-41
今年1月份,欧盟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指令”议案,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将运输部门可再生燃料消费量增至10%。在运输量不会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可再生燃料占有率增至10%的目标只能通过大量使用生物燃料来实现,这引起了环境部门和木材工业部门的担心。木质生物能源利用已经从传统木材利用工业部门分流了大量的原材料,今后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如果不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生物燃料需求的增加可能会使生长缓阌均天然林转变为短周期速生人工林和薪炭林。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木业》2009,(8):44-44
德国:德国内阁批准了环境部的建议,调低了2009年在化石燃料中添加生物燃料的比例,即从6.25%降到5.25%。从2010年到2014年,添加比例将重新被提高到6.25%。德国环境部将通过评估生物沼气对保护环境的作用,并在2011年对生物燃料添加比例进行分析,从而对生物燃料生产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重新评估。近几个月一些欧洲国家因担心生物燃料的生产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生物燃料添加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木煤-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木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可再生、清洁和成本稳定的燃料,可由农作物秸秆、竹加工剩余物及普通的废旧木料等可再生的物质制成,北美和欧洲正在大量使用。主要介绍木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品特点、用途和制造工艺,并分析这种燃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沈照仁 《世界林业动态》2006,(24):10-10,F0004
俄罗斯《林业报》2006年5用30日头版报道:全世界现在都关注生物燃料的发展。瑞典的一家公司一举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部建了4个以木材为原料的燃料颗粒厂,其产品出口欧洲。  相似文献   

17.
根据GB/T1572-2001燃料结渣特性测定方法和GB/T476-2001燃料灰渣分析方法及有关不同判别法则,对木屑成型燃料燃烧的结渣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木屑成型燃料具有轻微结渣与沾污倾向,可作为多种炉用燃料,以实现燃烧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燃烧,从而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习曲线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调研与分析,结合该产业的发展轨迹和国家相关的规划目标,构造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学习曲线,利用该曲线来预测中国固体成型燃料成本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如果2020年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量要达到5 000万吨的规模,应该如何量化并制定政府的补贴政策。结果表明,若要在2020年实现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商业化并达到5 000万吨的利用量,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成本需降低至462元/吨,此时学习系数为0.509,学习率为70.2%。为促使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需要在2020年以前对该产业进行财政补贴,最大补贴规模为2016年的6亿元,从2012年到2020年的累计补贴为41.24亿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木屑、竹屑及玉米秸秆等生物质原料,采用棒状成型机将原料压缩为棒状成型燃料。试验测定了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抗跌碎性、抗渗水性和吸湿性等物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生物质原料纤维排列形态对成型燃料的密度有影响,原料纤维形态结构排列整齐与零散结构相比,成型后成型燃料的密实度更好。生物质原料固定碳含量影响成型后成型燃料的表面颜色,固定碳含量低的生物质原料,成型后成型燃料的表面颜色较深。试验结果也表明了原料纤维形态和原料特性对成型燃料的抗跌碎性、抗渗水性及吸湿性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东升  朱典想  牛前明  朱江 《木材工业》2008,22(1):34-36,42
木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可再生、清洁和成本稳定的燃料,可由农作物秸秆、木、竹加工剩余物及普通的废旧木料等可再生的物质制成,北美和欧洲正在大量使用.本文介绍了木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产品特点、用途和制造工艺,并分析了这种燃料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