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介绍了机动车倾翻试验的必要性,并对新开发的车辆倾翻试验台进行阐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测量机动车倾翻稳定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依据测定的拖拉机或行走式农业机械的基本参数,用计算法计算其静态侧向倾翻角,用以代替通过倾翻试验台的实测法来得出倾翻角。计算法与实测法比较,相对误差在2-3%,可以应用在无试验台的单位检测用,也可在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铰接式车辆横向一级失稳过程的推导,求得了横向一级倾翻轴的准确位置,它低于过去传统计算方法中的横向一级倾翻轴,本文的理论分析结论不仅可用于分析稳定性,还对设计时铰接点的布置、摆动轴的高低等总体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轻型载货汽车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驾驶室能否前倾翻已经成为用户购车首选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驾驶室倾翻呢?根据经验,有两种方案能达到目的:一种是油缸支承式,一种是扭杆弹簧式。本文就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佳倾翻方式。  相似文献   

5.
四轮农用运输车转向侧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用运输车转向侧倾进行了受力分析,考虑了悬架对车辆侧翻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车辆转向侧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影响车辆侧翻稳定性的因素,为设计阶段改善车辆行驶稳定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进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轻型载货汽车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驾驶室能否前倾翻已经成为用户购车首选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驾驶室倾翻呢?根据经验,有两种方案能达到目的一种是油缸支承式,一种是扭杆弹簧式。本文就这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以选择最佳倾翻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蔗种植区域主要在缓坡和丘陵地,为更好地开展履带式甘蔗收割机丘陵山地作业,需对履带式收割机的坡道行驶稳定性进行分析。以两履带与四履带式甘蔗收割机为研究对象,以极限倾翻角为评价指标,对两机纵、横坡倾翻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利用RecurDyn仿真软件对两机坡道行驶稳定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两履带式(输送臂水平旋转0°、+90°)、四履带式的纵上坡极限倾翻角仿真值分别为24.0°、31.0°、35.0°。两履带式(输送臂水平旋转0°、+90°)、四履带式的纵下坡极限倾翻角仿真值分别为36.0°、32.0°、27.0°。两履带式输送臂水平旋转+90°时纵上坡行驶稳定性比水平旋转0°时好,四履带式纵上坡行驶稳定性比两履带式好,纵下坡行驶稳定性则相反。两履带式(输送臂水平旋转-90°、0°、+90°)、四履带式的横坡极限倾翻角仿真值分别为21.0°、18.0°、12.0°、16.0°。两履带式输送臂水平旋转角度与横坡倾斜角度相反,行驶稳定性越好。四履带式横坡行驶稳定性比两履带式输送臂为+90°时好,比两履带输送臂为-90°、0°时差。研究结果表明:四履带式坡道行驶稳定性比两履带式好,更适应...  相似文献   

8.
首先搭建了空气悬架1/4车辆模型试验台,通过比较悬架3个性能指标的试验和仿真,其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建立的1/4车辆模型是正确的。然后建立1/4半主动空气悬架的模糊控制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空气悬架在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和降低轮胎动载荷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秆禾草履带收获机防倾翻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秆禾草收获机在南方山坡地带作业易发生倾翻的问题,设计了防倾翻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上位机、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成,通过倾角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共同监测,实现防倾翻预警功能.对整机质心进行了测量,测得整机质心与驱动轮轴之间的水平距离为944.5 mm、质心高度为1080.4 mm、质心与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为27.9 mm...  相似文献   

10.
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控制器以及台架试验系统。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调阻尼减振器试验与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1/4模型台架试验,分析了半主动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用车辆自动导航作业中常见的侧翻事故,基于轮式车辆侧翻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实时性强且可有效降低车辆侧翻事故发生率的车辆侧翻预警系统。系统基于LabVIEW2015平台进行开发,通过获取车速、前轮转角和侧倾角数据,实时判断车辆的侧翻危险程度,并根据不同的侧向加速度阈值进行三级侧翻预警。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且预警效果良好,平均预警误差率为7.14%,可以满足预警系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用三轮机动车跨越障碍物的侧翻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理论对车辆侧翻现象进行分析。考虑减振弹簧和阻尼器的影响,推导出三轮机动车六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方程,提出其刚体侧翻运动模型。通过振动分析,得到三轮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单个车轮碰撞障碍物时各自由度以及质心的位移响应,由刚体侧翻运动分析得到其侧翻临界条件,并利用该条件分析了车辆质心位置以及后轮轴间距变化对侧翻临界载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二轮拖挂车的车身、车轮和路面障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动力学理论和车辆行驶试验对车辆侧翻现象进行分析。将路面固定障碍物简化为正弦半波形状,推导出车辆侧倾时的动力学方程,求解方程得到车辆侧翻的条件。由车辆侧翻试验观测系统实测得到侧翻速度和侧翻高度的关系,并将试验值和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自卸载重汽车的侧翻问题,分析了自卸载重汽车的侧翻机理,利用MEMS陀螺仪对自卸载重汽车转弯的曲率半径进行测量,并通过MC9S12X128单片机传递处理侧翻信号,报警给驾驶员,达到提示预防的安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零转弯半径割草机(Zero Turning Radius Mower)在斜坡作业时连续翻滚特性的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偏航的6自由度ZTR割草机连续翻滚特性的预测模型,将偏航分为初始偏航和动态偏航进行研究,得到了割草机偏航和滑移过程中的力学平衡方程。对偏航和滑移过程进行了运动分解,得到了偏航和滑移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Mat Lab软件求解该预测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某零转弯半径割草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割幅不同的割草器进行了连续翻滚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误差最小仅为2.4%,基于偏航和滑移的零转弯半径割草机连续翻滚模型有效地预测了割草机的CRH(翻滚保护装置临界高度)。此预测模型可以为不同割幅的ZTR割草机选取合适高度的翻滚保护装置,以避免连续翻滚。  相似文献   

16.
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实际控制过程,建立了针对不同车辆运行状态的多个局部线性固定模型,同时引入一个能够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以提升系统控制精度。基于误差最小的模型切换控制策略在线选择最佳匹配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节最佳阻尼力,从而构成系统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大范围行驶工况下的控制品质,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幅达22.8%,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小型玉米收获机在丘陵地带工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侧翻和爬坡。针对此问题,对丘陵山区玉米收获机械整机的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整机作业关键模型参数的调整,基于ADMAS软件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并对G型玉米收获机在不同坡度上的侧翻、爬坡性能进行了虚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15°坡度是G型玉米收获机发生侧翻的临界值,且其最大爬坡能力为5°坡度,旨在为以后小型玉米收获机械的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用三轮运输车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理论上对农用三轮运输车和四轮车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此分析,结果表明,只要质心位置配置合适,三轮运输车在行驶中能够达到与四轮车同样高的方向稳定性,但在侧翻稳定性上,三轮运输车不如四轮车稳定,且质心纵向位置是影响三轮运输车侧翻稳定性的敏感因素。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供设计人员开发新型农用三轮运输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少华  窦辉  孙晓强  殷春芳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335-342,356
针对电控空气悬架在车高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过充、过放以及振荡等不良现象,提出一种能够对气体质量流量进行自适应调节的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根据车辆系统动力学和变质量充放气系统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数学模型,设计了车高调节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并对控制器的实际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防止车高调节过程中因四角高度调节不同步而引起的整车姿态失稳现象,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对系统局部控制量进行了修正,从而形成整车姿态模糊控制器。最后,基于D2P快速开发平台搭建了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控制系统,进行了整车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身高度的有效调节,同时还能抑制车高调节过程中的整车姿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