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彭进 《河南农业》2019,(16):36-36
一、形态特征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别名刮青虫、小扯苞虫、苞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小麦、甘蔗、禾本科等杂草,以幼虫吐丝,卷住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隐居其中,并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最后叶片只剩下表皮,剩下表皮呈透明白条斑状。每个虫苞只食一叶片,成纵卷,管状。  相似文献   

2.
<正>一、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结苞为害,食去稻叶上表皮及叶肉后成白色条斑。发生严重时,全田虫苞累累。白叶连片,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水稻分蘖至拔节期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特别是孕穗、抽穗期剑叶被吃白,造成瘪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二、稻纵卷叶螟的趋性和防治适期确定1.四种趋性。①趋光性。在闷热、无风黑夜,扑灯量很大。且以上半夜为多。②栖息趋荫蔽性。白天,成虫都  相似文献   

3.
稻纵卷叶螟主要为害水稻,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结成虫苞,并藏在苞内取食叶肉,叶片只留下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导致减产。成虫羽化多在夜间9时后,少数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活动多在夜晚1头雌成虫一生产卵40-50粒,多的170-210粒。  相似文献   

4.
一、稻纵卷叶螟 1.危害症状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以幼虫纵卷水稻叶片,啃食叶肉,剩下透明的表皮,剥开里面有虫粪,严重时水稻上部叶片一片白色。 2.防治技术稻纵卷叶螟在我县的第二个主害代防治主要区域是600m以上区域及600m以下的迟熟田块。关键时间可是8月5~15日,在此期间田间百丛小虫苞达到15~20个时(即田间成虫减少,刚刚出现小虫苞,开始出现白叶时),  相似文献   

5.
一、稻纵卷叶螟防治误区(一)防治时间滞后1、见虫结苞才打药。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多数藏在心叶或虫苞内。3龄幼虫开始取食嫩叶,当叶肉取食40%左右时转苞为害。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多数稻农不见虫结苞不打药,发现结苞“白叶”慌忙打药,这肘幼虫多数在3龄以上,卷叶结苞藏在苞内,药液很难直接喷到虫体上.防治效果表现较差。据调查,见虫结苞开始打药一般都错过防治适期5-7天。稻田“白叶”率增加,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6.
一、稻纵卷叶螟防治误区 (一)防治肘间滞后 1、见虫结苞才打药.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多数藏在心叶或虫苞内,3龄幼虫开始取食嫩叶,当叶肉取食40%左右时转苞为害.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多数稻农不见虫结苞不打药,发现结苞"白叶"慌忙打药,这时幼虫多数在3龄以上,卷叶结苞藏在苞内,药液很难直接喷到虫体上,防治效果表现较差.据调查,见虫结苞开始打药一般都错过防治适期5-7天,稻田"白叶"率增加,危害加重.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幼虫结苞取食水稻叶肉,氮肥施用量大或生长嫩绿的稻田危害严重,每年发生5代。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又名稻纵卷叶虫、白叶虫、刮青虫等,隶属于鳞翅目、螟娥科。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为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幼虫结苞取食水稻叶肉,氮肥施用量大或生长嫩绿的稻田危害严重,每年发生5代。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以2代、4代发生多,分别对早稻和晚稻危害严重。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巧字上做文章,既能有的放矢,提高防效,又可节省农药,保护天敌。 看天气巧用药 有的年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恰遇长期阴雨。调查中发现:晚稻分蘖阶段50%~70%的幼虫,躲在心叶蛀食,不结苞;晚稻孕穗阶段遇上高温条件,70%左右的幼虫,甚至4龄幼虫不束尖结苞,而躲在稻穗或叶鞘内蛀食。因此,查低龄幼虫的虫量时,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2011,(10):18-18
稻纵卷叶螟主要是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在叶鞘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结苞为害水稻,活动范围主要是心叶、叶鞘或者卷苞内,一般药剂不易直接接触虫体。因此,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时,需要选择强内吸兼强胃毒、或者强渗透兼强胃毒的药剂。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其以幼虫吐丝将叶片做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田块成片白叶虫苞,影响稻株生长,早期影响分蘖,后期结实不饱满,对产量影响极大。通过本试验,旨在验证5%锐劲特SC对稻纵卷叶螟的作用效果,为大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其以幼虫吐丝将叶片做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田块成片白叶虫苞,影响稻株生长,早期影响分蘖,后期结实不饱满,对产量影响极大。通过本试验,旨在验证48%乐斯本乳油对稻纵卷叶螟的作用效果,为大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水稻纵卷叶螟危害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农民朋友由于对纵卷叶螟的习性、发生规律不是很了解,往往在纵卷叶螟卷苞以后才喷药防治,这时虫苞成了害虫的保护膜,很多药剂很难渗透卷苞进入里面触杀害虫,造成水稻减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正确掌握防治时机,选择对口药剂.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口十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1a发生1~11代,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的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稻纵卷口十螟对水稻的危害非常大,必须做好预防预报。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普查范围、防治药物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20%阿维.杀单ME 1 050~1 350 ml/hm2在每百丛有稻纵卷叶螟新虫苞100个或1~2龄幼虫80头时施用,防效达93.41%~96.7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使用和不使用农药防治的情况下,以常规品种嘉禾218为对照,对龙特甫B及其两个叶色突变系黄玉B、翠玉B田间纵卷叶螟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显著轻于龙特甫B,表现为盛发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产生的虫苞数显著少于龙特甫B,最多时分别下降37.4%和20.5%,而后者与嘉禾21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推测造成叶色标记水稻稻纵卷叶螟危害变轻的原因可能与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影响幼虫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的虫苞及幼虫田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其分布与水稻尽势等环境因素有关。当允许误差D=0.2时,不同幼虫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量为n=3.7+26.9/(?)。在几种取样方法中以平行线法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在使用和不使用农药防治的情况下,以常规品种嘉禾218为对照,对龙特甫B及其两个叶色突变系黄玉B、翠玉B田间纵卷叶螟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显著轻于龙特甫B,表现为盛发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产生的虫苞数显著少于龙特甫B,最多时分别下降37.4%和20.5%,而后者与嘉禾21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推测造成叶色标记水稻稻纵卷叶螟危害变轻的原因可能与植株叶绿素含量下降,影响幼虫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栗雪片象危害各品种的板栗,造成板栗成熟前大量落苞而减产,一般减产30%,最高可达60%以上.此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落苞内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成虫离苞上树,6月交尾产卵,8月蛀苞为害,10月幼虫老熟并留在栗实内越冬.在成虫羽化至产卵期用药剂防治,成虫致死可达95%以上,且多种药剂都有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