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轮斑病     
由于茶树轮斑病病原菌(pestalotiatheae SAWADA 引起的轮斑病(grayblight)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被忽视了。可是约自1973年随着动力往复式采茶机的普及以来,在日本静岗县,发生了另一种Pestalotia 病原菌所引起的传染病。每当夏季高温时期,多数茶园受害严重。薮北(yabukita)是在日本普遍种植的主要品  相似文献   

2.
茶树病害,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我国约100余种,常见的病害约50余种,其中发生较多较普遍的约30余种,如危害叶部的病害有茶芽枯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心枯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茶赤叶枯病,茶褐色叶斑病、茶灰斑病、茶藻斑病等。在茶树生长茂密,湿度较大的茶园中  相似文献   

3.
一株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发生于贵州省湄潭县茶叶所茶树资源圃中的茶轮斑病病原,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离体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分别观察形态学特征及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ZYP04-5能够侵染茶树叶片,是茶轮斑病的致病菌;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原菌的ITS、β-tubulin和tef1基因分析结果确定引起茶轮...  相似文献   

4.
多抗霉素对四种茶树病害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用微生物杀菌剂——多抗霉素对茶树病害: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褐色叶斑病、茶赤叶斑病,进行病菌抑制作用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500倍多抗霉素对四种茶树病害的抑菌效果依次是茶轮斑病>茶褐色叶斑病>茶赤叶斑病>茶云纹叶枯病,抑制效果依次是75.50%、72.70%、51.90%、47.00%。实验证明:多抗霉素500倍—800倍液对茶树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生物农药低毒、无污染可在无公害茶园使用。  相似文献   

5.
粤西垦区有20多年的种茶历史,1989年,全区茶园面积达2.4万亩,年产干茶3000多吨,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茶树病虫害相继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目前,垦区茶园的主要病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黄蓟马、茶卷叶蛾、茶蚜、螨类、刺蛾类、介壳虫类、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红锈藻病、圆赤星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中,假眼小绿叶蝉对生产茶园构成了严重威胁,一般年份,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产量损失达30%~40%,发生高峰期,当轮茶减产达70%以上,严重的可造成无茶可采。经过防台,产量损失仍达10%左右。每年全区用于防治害虫的农药达35.5吨,费用60多万  相似文献   

6.
茶新梢枯死症是鳞片、鱼叶脱落后的叶痕及其他伤口感染轮斑病菌(Pestalotialongiseta)形成小病斑,再由云纹叶枯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为主的其他病菌共同侵染,使病斑扩大,在新梢成熟期出现嫩茎基部局部坏死,而导致整个新梢缺水枯死的一种茶树病症。日本1973年开始在静冈县中西部茶园发现此病,到八十年代中期大为流行。据资料介绍静冈县1985年调查19717公顷茶园,有9432公顷发病,发病面积占48%,而感病品种薮北的发病面积竟达67%。爱知县1978年发现此病,1986年的  相似文献   

7.
<正>日照市位于鲁东南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城市群南翼,因蓝天、碧海、金沙滩和盛产绿茶而富有魅力。1966年,日照"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实现了我国种茶区域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益突出的绿茶生产基地,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一、日照茶区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情况日照茶区虫害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绿盲蝽、茶橙瘿螨、角蜡蚧、黑刺粉虱等;病害主要有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茶煤病,由于夏季干燥、冬季寒冷,通常年份病害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8.
一、茶树病害的现状茶树病害,据报导全世界有380余种,我国约有100余种,常见的病害约有50余种,其中发生较多较普遍的约30余种。如危害叶片的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轮斑病、茶心枯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  相似文献   

9.
英德市茶园土壤昆虫病原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昆虫病原真菌的重要贮存库,本文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标准平板技术,对广东省英德市4个茶园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共分离出了4个属8个种的昆虫病原真菌;其中以淡紫拟青霉最多,占90.20%;金龟子绿僵菌其次,占5.60%。昆虫病原真菌多样性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两季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7148和0.6918;秋冬两季多样性指数较低,分别是0.4940和0.4302。茶园植被类型越复杂,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也越高,分离总数也越多。单一茶树品种但有乔木层遮蔽的茶园,其多样性指数为1.0651,远远高于没有乔木层遮蔽茶园的0.3393。增加茶树的种植品种,可以增加茶园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的多样性与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也可以提高。调整茶园植被类型对于茶园土壤中昆虫病原真菌群落结构的丰富与多样性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叶》1982,(2)
(一)陈雪芬编译0067夏秋期的病害防治对策——堀川知广;茶,1981,34,NO8,8—14(日)。作者介绍了茶树主要叶病(炭疽病、轮斑病、云纹叶枯病、赤烧病、饼病、网饼病、白星病、褐色叶斑病)的症状、发病条件、生态和防治方法。从夏秒期的为害程度出发,作者认为饼病、网饼病、炭疽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赤烧病应予重视,尤以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的研究中,调查发现、茶白星病、茶饼病的发生与土壤含磷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后,测试了国营东山峰农场茶园的土壤营养成分,发现该场茶园土壤含磷量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2.
海南蔗区甘蔗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年来对海南甘蔗产区8个县(市)28个乡镇进行病害调查,初步明确了海南甘蔗病害种类。共发现病害31种,其中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有19种,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有3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2种和由线虫引起的病害3种及由于甘蔗生长期出现的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等生理性病害4种。在这些病害中,甘蔗黑穗病(Ustilago scitaminea Sydow.)、赤腐病(Colletotrichum fuleatum Went.)、黄斑病(Mycovellosiella koepkei(Kruger)Deighton.)、轮斑病(Leptosphaeria sacchari Breda de Haan)、梢腐病(Gibberella fujikuroi(Sawada)Wollenw)、宿根矮化病(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 Davis)和甘蔗黄叶病(Sugarcane yellow-leaf virus,SCYLV)、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最为普遍,而对甘蔗生产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甘蔗黑穗病和甘蔗花叶病。总结甘蔗苗期、生长中期及后期发生的各类主要病害,对指导海南蔗区甘蔗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茶树保护工作中,人们往往注重茶树虫害的防治,而忽视茶树病害的防治,这个问题在茶叶生产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茶树病害发生情况从六十年代初期以来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茶树叶部病害有30余种,枝干病害20余种,根部病病10余种,共有80余种。其中常见的病害,叶部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芽枯病、茶心枯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茶褐  相似文献   

14.
茶网饼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 Ito et Saweda)侵染所致.该病的发病条件与茶饼病很相似,每年春、秋季有两个发病盛期.各地发生时间的差异主要决定于气候,一般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较重.茶网饼病的生长温幅10~30℃,以20~25℃最适,担孢子形成的温幅在10~28℃间,最适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需大于9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近十年来,茶网饼病在我市茶园发生为害逐年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占总茶园面积的33.6%,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科学的化学防治,用药品种不当,长期以来我市茶农对茶网饼病病原和发生特点认识不清,而且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不能对症下药.有关该病有效的药剂防治报道甚少.为了控制其发生为害,笔者于200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网饼病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茶白星病是我场高山茶园的主要病害,历年发生严重,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很大,为了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对茶白星病进行了观察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两种不同管理方式(常规和有机种植)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高通量测序、功能预测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管理方式和坡位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方式和坡位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在门水平,管理方式及不同坡位样地的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管理方式没有改变土壤优势真菌的种类,但影响其相对丰度。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管理模式导致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常规管理方式下不同坡位之间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机种植下不同坡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群落差异分析(LEfSe)表明,37个差异物种对管理方式非常敏感,不同管理方式富集了不同的真菌类群。共现性网络分析发现,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网络节点数、平均聚类系数、边数、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密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茶园,说明其生态网络结构更为复杂。不同处理茶园土壤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66.67%~70.18%),有机茶园土壤中内生-垃圾腐生-土壤腐生-未定义腐生真菌、木材腐生真菌和动物病原-内生-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常规茶园,而未定义腐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和动物病原-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则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提高了土壤有益真菌的数量(被孢霉属),增强了土壤真菌网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病原真菌的丰度(如拟盘多毛孢属和假拟盘多毛孢属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甘蔗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是决定甘蔗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甘蔗亲本资源单个性状研究较多,但是,多种病害的综合性评价较少。为了解甘蔗亲本抗病性,优化甘蔗杂交亲本选择和组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海南甘蔗杂交基地筛选常用甘蔗亲本274个,包括引进美国(US)15份、引进其他国家(GW)31份、引进中国台湾(TWCHN)25份、引进国内其他地区(GN)92份和自育亲本(GT)111份,进行甘蔗叶部白条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花叶病、黄叶综合症(黄叶病)、梢腐病、黄斑病8种甘蔗叶片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评价和甘蔗黑穗病发病率调查,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锤度与中国甘蔗8个主要病害的关联度和亲本的抗病性加权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轮斑病是甘蔗常用亲本群体中发病最普遍的病害,有214个亲本发生病害,发病比例达78.10%,但其抗病级别7~9级只有9个亲本,总体感病程度较轻。亲本群体感病数最少的3个病害分别为白条病、梢腐病和黄斑病。美国和中国台湾是我国大陆甘蔗最重要的亲本来源地,已育成多个优良品种。美国引进亲本群体感染白条病、叶焦病和黄叶病的发病比例最高,分别为20.00%、33.33%和33.33%,但其他叶部病害的发病比例较低;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中,轮斑病、黄叶病和叶焦病的发病比例较高;国内其他地区引进和自育亲本群体的发生病害比例较一致,属于中间水平,但自育亲本群体的轮斑病发病比例高达80.18%。黑穗病是中国大陆危害最严重的甘蔗病害。美国15个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13.33%,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仅为2.17%,属于感染亲本多但病害发病较轻;中国台湾引进亲本群体的黑穗病发病比例为24.00%,且其中最大发病率为10%,在各来源地亲本中发病率最高;甘蔗亲本叶部病害与锤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梢腐病与锤度关联度最高为0.960,而黑穗病最低为0.711。灰色关联度加权分析常用亲本的抗病性表现为:F171、Tai98-2817、RB92-579、YuanL7、YueY R1、GF2、GT03-1462、GT08-120抗病性优良,而YZ99-596、CP01-1178、YunY06-450、CP94-1100、CP09-4256抗病性差。以欧式距离分类法对274个常用亲本的8个叶部病害和黑穗病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常用亲本可分为6类,其中第一类群是ROC28、MeiY8、YG45、YZ11-1204、GT05-1141和GT09-268,中抗轮斑病和黄斑病,高抗其他病害。本研究对甘蔗杂交亲本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对甘蔗育种材料的创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石门县系统调查海拔、品种、树龄及栽培影响因子与茶白星病发生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茶白星病发病率与海拔高度正相关,茶园修剪是生态防控茶白星病的有效农艺措施,并提出不同海拔茶区生态防控茶白星病的三种修剪模式。  相似文献   

19.
粉虱拟青霉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虱拟青霉(Paecilomyces aleurocanthus)是从茶园中罹病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虫尸上分离获得的一种新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为一新种。目前,有多种拟青霉是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有的种类如粉质拟青霉(P.farinosus)、玫烟色拟青霉(P.fumosoroseus)等已开始应用于防治多种害虫。经对粉虱拟青霉的研究表明,该菌分布广泛,在浙江、福建、安徽、陕西各省茶园中均有发现,对黑刺粉虱、椰圆蚧有较强的致病力。为了探…  相似文献   

20.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a)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幼虫固定在叶背吸食汁液,其排泄物含有糖分,能诱发煤病。邵武茅岗茶厂有3000多亩茶园,1986年6月间有100多亩茶园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由于人力、气候等原因,至年底已蔓延到全厂茶园,为害严重,茶园一片乌黑,最严重的900多亩,平均每张成叶卵数达110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