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春季水稻育苗的阶段,易出现低温寡照天气,对水稻旱育苗影响很大,水稻苗床易出现青立枯病,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水稻青立枯病的病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阐述,为指导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3.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5.
1病菌胡麻立枯病的致病病菌属真菌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  相似文献   

6.
7.
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主要的一种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几年,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幼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给水稻的正常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此,本文从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主要病原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土菌消防治水稻立枯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试验表明水稻立枯病菌主要是由Rhizoctonia solani引起,其次是Fusarium spp。用30%土菌消对大棚育苗或旱育苗的立枯病防效甚好。使用浓度以500倍液防效最好,以750~1000倍液为经济、有效浓度;施用期以播前、一叶一心、以至三叶一心期连续3次应用防治效果最好,若只在播前使用防效虽也较好,但有效期仅15~20d。与敌克松,利克菌等农药相比也以土菌消防效较好,而且对稻苗有促进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永胜县永北镇海拔2140m左右,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播种育秧,而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县粮食生产的支柱产业,常年播种面积在8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0%左右;水稻青、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如何更好地防治水稻苗期病害,提高秧苗素质,直接关系到稻农的丰产丰收。因此如何预防水稻青、立枯病是水稻秧苗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就水稻青、立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以期达到为农民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为此,文章介绍了寒地水稻育秧期立枯病的症状、发病时期、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旱育秧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育秧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立枯病发生危害是粮农最烦恼的事。因为立枯病是旱育秧生产中发生最多、最容易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发生这种病害最终使粮农造成秧苗数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全部枯死,影响稻谷生产。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防治水稻立枯病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施用量烯效唑处理育苗床土,在人工气候箱内把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接种在3叶期的水稻秧苗上,研究表明,烯效唑提高了秧苗素质与抗病力,同时秧苗体内一些防御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峰均比对照提前,且峰值高;并且随着烯效唑用量的增加,这一趋势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近些年来东北寒冷稻区旱育苗发生较重,轻者成撮成片发生,重者幼苗全部死亡。个别严重的苗床全床枯死,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的产量。所以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秧苗素质,达到育壮苗的目的,以促进水稻的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苗床上常见多发的病害之一。引发立枯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受气候、苗床管理、播种量、苗床ph值、壮秧剂质量及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一样因素考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才能水稻秧苗生长健壮,减少立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病原,影响发病因素以及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几方面对水稻立枯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