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植物对不同形态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植物主要吸收水溶性硒,包括部分有机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多数研究表明植物对硒酸盐的主动吸收是通过高亲和力的硫酸盐转运子完成,最近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可以调节亚硒酸盐的吸收,磷酸盐转运子在亚硒酸盐的主动吸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植物吸收的硒酸盐很快从根部转移到地上部,在叶片中被还原成亚硒酸盐,进而转化为有机硒化物进入其他组织;而亚硒酸盐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积累在根部,极少转移到地上部。进入植物体中的硒转化为含硒氨基酸和硒蛋白参与植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3.
土壤硒水平对两种春大豆硒吸收与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硒水平的土壤上研究春大豆成熟时硒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与存在形态。结果表明, 高硒土壤上两品种大豆籽粒中硒的积累量没有明显差异。在低硒土壤上, 大豆籽粒硒的转化效率低于高硒土壤,但高硒大豆中硒的植株内转运且向籽粒的富集的能力显著较强,且有机硒/无机硒比率较高。这提出了不同品种在不同土壤硒水平下的硒运转与有机硒合成能力的不一致性问题。同时,外源富硒条件下获得的硒可能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这对于富硒大豆的生产和加工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及生理功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转化及硒的生理功能的影响,阐述植物硒的新陈代谢分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硒的植物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植物吸收、富集硒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硒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生产开发富硒农产品是解决硒缺乏症、改善人类硒营养的主要途径。文章综述了硒在自然界的自然分布、存在形态,在植物中的吸收转运和转化规律,富硒农产品的开发现状,旨在研究硒的食物链传递规律,为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硒和硫相互作用对烟草氮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低硫处理促进烟株中氮含量的提高,而高硫降低烟株氮含量。烟株氮含量随硒用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上升趋势。低硒低硫或高硒高硫处理时,硒,硫对烟株中氮吸怍表现出颉颃作用。硒和硫对烟草氮积累量的影响则因烟草部位和生育期而异。 相似文献
8.
植物硒的营养特点及吸收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国内外植物硒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植物硒的含量、分布和形态以及硒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分析了影响硒吸收的因素.主要从生理和分子水平方面介绍植物对硒的吸收以及硒在植物体内转化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土壤施硒对魔芋含硒量与吸硒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定的土壤施硒范围内,魔芋叶含硒量为2.648-343.946μg/g,球茎含硒量为1.560~101.906〉g/g,呈现叶大于球茎的规律,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魔芋叶、球茎的吸硒量分别为0.012~1.906mg/pot、0.142~9.731mg/pot,呈现球茎大于叶的规律,亦均与土壤施硒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魔芋叶、球茎的吸硒量占每株魔芋总吸硒量的比例分别为7.89%~16.38%、92.11%~83.62%,这表明球茎的吸硒能力大于叶;魔芋对土壤施硒的利用率为7.26%~15.47%,与某些条件下植物对磷肥的利用率相当。 相似文献
16.
17.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中含硒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土壤中硒含量略低于我国土壤中平均自然含硒量,并且土壤环境硒水平不会造成硒中毒. 相似文献
18.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