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大通县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32份海产品样品,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分离、增菌培养、形态观察、染色镜检、三塘铁、生化特性和嗜盐性试验测定,检出的4份阳性菌是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为12.5%,同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证明4份阳性菌都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CBS琼脂培养基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分离,采用糖分解试验、氧化酶试验、IMVi试验等生化试验鉴定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毒力调控基因toxRS和看家基因gyrB、recA作为靶基因,对浙江沿海地区40株副溶血弧菌海产品分离株与8株临床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toxRS的多态性位点比例(10.2%)虽低于gyrB(12.0%)与recA(25.4%),但与gyrB均可分辨出最多的序列型(38),具有最强的分辨力(0.986)。3个基因串联后可分出44个序列型,分辨力达0.994。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呈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各地的海产品分离株分布于A群、B群,而临床分离株则主要集中于A群;C群仅包括1个临床分离株。其中临床分离株C2、C5、C7与海产品分离株F24属于同一个序列型,由此可推测该序列型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广泛并可引起人发生胃肠炎等。因而副溶血弧菌所引起的对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6.
副溶血性弧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 溶 血 性 弧 菌(VibrioParahamolyticus)又名致病性嗜盐菌(Halophilic vibrio)。1951年藤野等在日本首先报告了这类细菌,随后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报道,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副溶血性弧菌是最常见的食物中毒菌之一。1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细菌,呈杆状或稍弯的弧状。在不同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形态差异很大。一般是两极浓染,多单在, 相似文献
7.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耐热血素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18株神奈川试验阳性副溶血血性弧菌均呈阳性反应,而6株神奈川试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呈阴性反应,其中9种弧菌和8株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也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本研究通过采用核糖体分型R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三种方法,对从水生动物中分离到的5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将5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43个RT型,9个大的聚类群,DI为0.9754;51个PFGE型,13个大的聚类群,DI为0.9988;53个ST型,包括107个新的等位基因、46个新的ST型,DI为0.9982。结果显示PFGE的分辨力最高,MLST较PFGE稍低,RT的分辨力最低。总体来看59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从同一年份、同一地区、同类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被分为不同的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岛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对来自临床和食物源的1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检测已知的毒力因子(tdh,trh)、系统性毒力基因(toxRS/new和orf8)和7个毒力岛(VPaI-1~VPaI-7)。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8株大流行株(食源株16株,人源株92株),有6株缺乏orf8。18株tdh阳性的菌株均含有全部或部分的VPaI-7基因。大流行株均含有VPaI-1,有107株大流行株含有VPaI-5。12株临床致病株均含有VPaI-7,但缺乏VPaI-1和VPaI-5。几乎所有大流行株含有全部或部分的VPaI-2和VPaI-3基因,多数致病株和非致病株还有部分的VPaI-2和VPaI-3基因;4株trh阳性的菌株均只有VPaI-3的VP1094阅读框。VPaI-4基因只存在于大流行株菌株中。所有菌株都有全部或部分的VPaI-6基因。食物链中出现大流行克隆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危害因子。 相似文献
15.
应用常规细菌分离法对西宁市某几个农贸市场采集的70份仔虾样品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经细菌形态观察、嗜盐性试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和生化特性测定,结果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阳性菌株4株,阳性率为5.7%(4/70),同时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4株分离菌对小白鼠有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是进出口动物产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致病菌,进出口动物产品尤其水产品容易受这两种致病菌的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率约为20%左右,各国有关检验检疫技术法规对这两类致病菌的检验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把好检验检疫关,应对进口国的技术壁垒,促进动物产品的出口贸易,我们在实验室检验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虾源副溶血性弧菌编码蛋白PirB的重组蛋白,用SDS-PAGE、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纯化后的PirB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用ELISA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共筛选到7株能够稳定分泌抗PirB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小鼠腹水的效价最高效价达到1∶2.56×106,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PirB蛋白,表明成功制备了虾源副溶血性弧菌PirB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虾源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疾病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依赖于核酸序列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依赖于核酸序列恒温扩增(NASBA)技术,以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为扩增的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可快速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NASBA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NASBA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检出量为5.1×102 cfu/mL,高于普通PCR方法,而且与其他种属的菌无任何交叉反应.此外,本研究将副溶血弧菌扩增产物采用通用型核酸扩增物快速检测板进行检测,实现了特异性强的快速副溶血弧菌的检测.该方法对仪器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适于基层单位应用的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序列.针对该菌的属特异性基因t1基因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片段大小为449 bp.运用该PCR法可特异性的从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标准株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100%.而经常污染海产品的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茵标准株J-1,铜绿假单胞茵标准株ATCC27853结果均为阴性.该PCR法最低检出菌体DNA量为10-2ng以及最低检出菌数为5.7 × 103 CFU/mL.对临床上送检的35份样品进行菌体DNA PCR方法检测并同时与国标GB/T4789.7-2003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完全符合,与国标中使用的检测方法相比可大大缩短鉴定时间.因此该PCR法能快速鉴定当前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有利于流行病学溯源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单增李斯特氏菌(LM)和副溶血性弧菌(VP),根据各菌的相关基因设计引物,分别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O上的hlyA基因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建立一种MPCR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结果表明,三条特异性扩增片段分别为279bp、243bp和202bp,经DNA测序证明其序列与模板被扩增片段一致。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