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 蚕种质量监测及检验技术研究情况 1988年开始,我省暴发家蚕微粒子病,使农村蚕业生产损失严重,为了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省内蚕种生产、检验部门对检测手段和检验方法进行改进,实施了新的概率计算抽样袋蛾集团镜检,采用了科学实用的集团磨蛾镜检办法,从此结束了延用多年的百分比抽样、单蛾镜检的老办法。 家蚕微粒子病的核心检验方法是母蛾显微镜检查,母蛾显微镜检查自法国著名科学……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面临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食下传染和蚕种带毒传染,防控环节多,防治难度大。本文总结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宫栋材  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79-179,210
结合多年从事蚕种生产和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实践,总结出抓好蚕宝和桑园防治蚕微粒子病的2个重点环节,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综合的若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桑园防虫网可有效隔离桑树与外界环境中动植物的直接接触,既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微粒子病的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又能提高桑叶内在质量与桑叶的清洁度。有利于提高家蚕的食下量与消化率,提高种茧的结茧率、健蛹率以及蚕种繁育的产质量。针对防虫网的结构与功能、选材合理性和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科学设计,能大大降低生产风险,改变蚕种生产过程只有通过全龄桑叶药物浸渍消毒这个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方法,增强蚕体体质,提高种茧质量。因此种茧饲料桑园采用防虫网覆盖这种简单适用而又有效的防虫技术,在蚕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5.
赵晓 《河南农业》2014,(21):20-2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最近几年在农村养蚕中多有发生。因此,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蚕桑生产的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蚕病,它的发生、发展和病原的存在、养蚕的环境条件以及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发生该蚕病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带毒、环境污染、忽视"防微"。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一、养蚕前消毒  相似文献   

6.
自家蚕微粒子病被发现近200a来,它给世界各养蚕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被列为蚕种生产的唯一检疫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总结家蚕微孢子虫现有的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该研究主要对近些年来在光学显微镜检测、电镜观察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家蚕微粒子病进行更快速、准确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蚕种繁育中的种茧生产、蚕病的综合防治及桑蚕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详细总结,旨在为蚕业生产者提供经验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生 《广西农学报》2007,22(4):50-51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是蚕种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介绍蚕种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一是进行标准化生产,二是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蚕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微粒子病害,给广西的蚕业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笔者对广西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家蚕微粒子病是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的一种病害,轻则降低养蚕收入,重则全部失收。因此,对家蚕微粒子病加以严格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要求把微粒子病的病毒率控制在0.5%以内,就是说如果家蚕母蛾的病蛾率(即微粒子病病毒率)小于0.5%,则该批蚕种为合格蚕种。否则为不合格蚕种。但由于制种批很大,一般采用抽样检查方法。在抽  相似文献   

12.
配套蚕药筛选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试验与农村中试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自国内近年研制的常用蚕药中筛选出防病效果好、无环境污染,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蚕用消毒剂“845”、蚕用氯霉素、灭蚕蝇三种优良蚕药。蚕用消毒剂“845”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微粒子病等病原有明显的杀灭效果,用于蚕室蚕具及蚕体蚕座消毒;蚕用氯霉素对防治蚕期败血病效果显,用于蚕期添食;灭蚕蝇对防治家蚕蝇蛆病有特效,用于蚕期添食或体喷,将三种高效蚕药按单张蚕种的用  相似文献   

13.
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蚕锈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该病一直沿用法国巴斯德镜检法进行防治,对控制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但柞蚕放养于野外,还有食下传染这一途径无法解决.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柞蚕微粒子病治疗药剂的研究,经过近10年对80余种药剂的筛选,研制出了治疗药剂--"蚕锈康",其使用浓度为0.10%~0.15%,吃药叶天数为12 d;最佳用药时期为3龄前."蚕锈康"对轻症胚种传染的治疗效果达77.7%,生产防治中的防效可达85%以上.该药具有对蚕安全,体色新鲜,增强蚕体抗病性,促进生长发育,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被列为蚕种生产的唯一检疫对象,母蛾镜检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简称Nb)是目前最主要的检疫手段,但其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建立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Nb检测技术,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米金(AuNPs)比色法原理,对AuNPs探针的制备及其标记的最佳抗体浓度和最佳pH值进行探究,以及探究AuNPs比色法检测Nb的灵敏度。结果表明,Nb抗体与AuNPs(20 nm)结合最佳浓度为每500μL AuNPs溶液中添加5μL 0.5 mg/mL抗体蛋白,标记最佳pH值为8.5。AuNPs比色法能够最低检测出Nb蛋白量为10 ng。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基于AuNPs比色法检测Nb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口腔微量注射接种法,研究了壮蚕(4~5龄)感染微孢子虫与蛾期微粒子病显微镜判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显微镜检别出微粒子病的时期随微孢子虫接种剂量的增大而提早,造成蚕蛾镜检有毒的壮蚕感染微孢子虫的下限剂量为32~64个/条,其下限感染剂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试验结果对于当前蚕种生产上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蚕病的发生往往会对整个养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蚕种生产单位表现更为突出,而蚕病防治的效果对蚕种的产量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采用春、夏、秋多批次饲养的繁育形式,蚕批连接,病原易于传播,家蚕容易发生病害.而作为生产蚕种的单位,在原蚕区饲养数量增大的前提下,养蚕环境复杂,更增加了蚕病防治的难度.因此,做好蚕种生产中蚕病防治工作,是生产优质蚕种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细菌病是蚕业生产上最常见的蚕病,对蚕茧生产的高产和稳产影响很大.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严格消毒、防治桑树害虫、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养蚕环境卫生、及时隔离病原、加强蚕体蚕座消毒、防止蚕病的蔓延、精心饲养、提高蚕儿体质以及药物防治等,防治药物主要有蚕服康1号、盐酸诺氟沙星、杀菌灵、蚕病灵和丰产抗菌素等.  相似文献   

18.
有符合蚕种生产要求的种用桑园;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蚕宝及有关设备;无微粒子病污染或对微粒子病能实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家蚕白僵病是农村原蚕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这一威胁一旦酿成实质危害,不仅严重影响蚕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会否实现,更严重影响广大蚕农原蚕生产的经济收益。必须切实把握家蚕白僵病的病原特征及其为害规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贯彻蚕前彻底消毒,蚕体经常防僵,调好蚕室温湿,合理处理病蚕,着力防控僵蛹,防治桑园害虫等家蚕白僵病防治要法,有效控制家蚕白僵病对农村原蚕生产的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镜检法确证蚕种的带毒现象是不可能的;带毒蚕种催青,可在已1胚子发育前后(戊3—已1—已2)镜检到成熟态微粒子原虫孢子;现行家蚕品种微粒子病蚕无“斑点蚕”的特殊症状;发育大小开差显著,体色呈“锈色”的群体表现,仅在幼虫发育三龄期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