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开展人工哺育与亲鸽哺育乳鸽对比试验,试验组为人工孵化的雏鸽100只,对照组为亲鸽自孵的100只雏鸽,且种蛋为核心育种区的欧洲肉鸽种鸽同周龄种鸽所产优质种蛋。结果表明,25日龄乳鸽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总增重3.57%;成活率提高8个百分点,差异显著,经济效益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测定冬季生产种鸽舍在舍温7-12℃时人工加温6-8℃对乳鸽增重的效果,并对乳鸽的生长进行了回归曲线的模拟。结果表明,加温鸽舍乳鸽的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28日龄体重加温组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是对照组还试验组,用logistic方程均能很好地表现乳鸽的生长规律,拟合度均超过0.99。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惠水县龙翔鸽业有限公司的白羽王鸽种鸽及其所产仔鸽为研究对象,从3000多对种鸽中随机选取125对,并对其270只仔鸽分别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生长情况测定。结果表明,5~9日龄各组雏鸽处于生长高峰期;自然育雏0~15日龄试验I组和Ⅱ组与对照组在增重方面差异显著(P〈0.05);15日龄后经人工育肥,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接近(P〉0.05)。表明自然育雏以每窝2只为好,人工哺育以每窝3只为好,可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态零排放生物床肉鸽养殖的效果。试验选择720日龄、健康、活力强、体重相近、产蛋正常的美国王鸽480为研究对象。全自动化养殖为对照组,生物床+全自动化养殖为试验组,预试期7d,试验期100d。结果表明,亲鸽在哺育乳鸽数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窝料比降低了1.53%(带4只组降低了1.34%),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乳鸽重提高了1.44%(带4只组提高了1.12%),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亲鸽产蛋间隔较少了5.91%(带4只组减少了1.6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率提高0.93%(带4只组提高0.34%),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乳鸽成活率提高了0.39%(带4只组提高1.07%),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青年鸽末重相比较提高了2.10%,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1.31%,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生物床+全自动化有利于提高肉鸽生产性能、养殖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现代生态肉鸽养殖模式的效果。选择720日龄,健康、活力强、体重相近、产蛋正常的美国王鸽为试验对象;传统人工养殖为对照组、全自动化养殖为试验Ⅰ组,全自动化+“微生物”养殖为试验Ⅱ组,预试期7d,试验期300d。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日均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0.79%和62.70%,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孵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18%和11.25%,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蛋受精率、雏鸽存活率相比较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乳鸽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乳鸽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鸽舍NH3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2.48%和30.81%,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的鸽舍H2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鸽舍H2S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对种鸽年均产值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46.32%和52.48%(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只乳鸽(含亲鸽)饲养成本分别比对照组CK显著降低了29.47%和31.90%(P<0.05)。表明:全自动化+“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可以提高肉鸽生产性能、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1日龄雏鸭7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50只,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不含菜籽粕的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分别添加3%、6%、9%、12%菜籽粕的饲料。结果表明:在21日龄中,6%、9%菜籽粕组及12%菜籽粕组日均采食量、日均增重差异显著(P0.05);12%菜籽粕组耗料增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菜籽粕试验组公母鸭能量沉积率及粗蛋白沉积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产蛋前鹌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产蛋前鹌鹑生长发育的影响,将产蛋前鹌鹑分育雏期(0~18日龄)和育成期(18~39日龄)2个阶段,设3个粗蛋白饲粮添加组.第1组:育雏期、育成期粗蛋白添加量分别为21%、17%;第2组:育雏期、育成期粗蛋白添加量分别为23%、19%;第3组:育雏期、育成期粗蛋白添加量分别为25%、21%.在0、6、12、18、25、32、39日龄称量鹌鹑的体质量和累计采食量.结果表明:育雏期末体质量第3组极显著高于第1、2组(P0.01),第2组极显著高于第1组(P0.01).育成期末,第2组鹌鹑的体质量最高,显著高于第1组(P0.05).第2组从12日龄到39日龄,各阶段累计采食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日龄乳鸽人工哺喂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日龄和15日龄乳鸽进行人工哺喂至28日龄,用同日龄自然哺育的乳鸽作对照,测定了体增重和亲鸽产蛋间隔。结果,10日龄和15日龄人工哺喂组体重提高6.04%(P<0.01)和8.53%(P<0.01),亲鸽产蛋间隔分别缩短11.4天(P<0.01)和9.41天(P<0.01),人工哺喂可明显提高体增重,缩短产蛋间隔。人工哺喂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人工哺喂从15日龄开始,可获得与10日龄开始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1乳鸽肉用乳鸽完全依靠亲鸽哺育,约1月龄即可离巢,供肉用。对于不采取强制育肥的肉用仔鸽,亲鸽哺育18~28日龄即可上市。出壳几小时至4日龄的乳鸽,公、母亲鸽均可分泌比较稀的鸽乳喂给;7日龄以后鸽乳分泌减少,在亲鸽喂给鸽乳的食物中,包含嗉囊分泌的鸽乳以及亲鸽采食后在嗉囊中泡软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肽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体况、胎次及预产期相近的健康长白×大白二元母猪12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d·头)茶多肽。试验从母猪产前7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产活仔数、仔猪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有提高趋势,分别提高了4.22%、10.43%和2.41%(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和窝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0.91%、0.90%和0.38%(P>0.05),但仔猪个体平均日增重却下降了2.36%(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增高了1.63%(P<0.05),白蛋白(ALB)和葡萄糖(GLU)含量有提高趋势,分别提高了0.89%和11.57%(P>0.05),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了22.32%(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了11.19%(P<0.05),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