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田是农民维持生命的命根子,千百年来赖以为生。但如今,农民在种田成本增加和比较效益降低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选择弃田抛荒。据调查,在农村很多地方,在一片片葱绿的良田之中,时不时会出现大一块、小一块未耕种的白茬田。弃田抛荒,是农民不能承受之痛!  相似文献   

2.
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利 《现代农业》2005,(10):35-35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使用的格局,特别是土地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更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之农村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群众爱田、惜田,争相要田,以满腔热情投入土地,比谁的田种的好发展到现在出现了群众不愿多种田,不愿种好田,也不愿不种田,他们为了留后路,将来生活有保障,宁可种不好,田也不肯丢,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抛荒、半抛荒现象。目前农农村土地处于这种“种不好,流不动”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农业生…  相似文献   

3.
汪冰 《甘肃农业》2005,(12):77-77
划片承包就是根据水源及水系的不同,将能共同受益的田划在一起,由数户或独户承包。由于水源条件不同,田亩受水状况各有差异。离水近的田容易得到灌溉,远田或高岗田很难灌上,摊派共同生产费时,却要平均负担, 造成不公平。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粮价下跌,税费负担越来越重,农民种不起田,纷纷外出打工经商。这导致土地抛荒,抛荒又反过来更加重种田农户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为解决上述矛盾,一些农户提出,根据水系和水源结构,搞划片承包。它与原先的承包方案有所不同。首先,划片是根据  相似文献   

4.
<正>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农民弃耕抛荒,避免土地资源闲置浪费,然而,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和颍上县等地的农民反映,他们流转出去的土地,依然被抛荒了。颍上县建颍乡陈屯村村民反映,他们村2013年流转出去的100多亩耕地,如今处于无人管理的抛荒状态。村民们觉得可惜,想收回,但苦于流转期未到,不敢行动。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佛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红 《甘肃农业》2004,(12):28-29
农地的弃耕或抛荒 ,成为近年来我国农村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 ,虽然抛荒地占农地的比重并不很大 ,但是却呈比例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前些年土地抛荒现象还仅限于南方等较发达的农村 ,现在则全国各地均有出现。土地历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依靠 ,更被官方和学术界看成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保障。为何众多农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依靠和保障 ,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本文从多层面透视了这种现象 ,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一、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出现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 ,据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3.4亿亩 ,约占国土面积的 1…  相似文献   

6.
今年43岁的共产党员周阿龙是浙江省桐乡市新生镇红旗洋村魏家浜组人,全家4口人,妻在家务农,两个女儿都在镇办企业工作。1991年,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劳力转移,出现了抛荒田,周阿龙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想把抛荒田、烂水田等农户不想耕作的田包下来种。他的想法得到了妻  相似文献   

7.
2009年,衡东县珍珠乡富塘村村支部书记罗湘桂提出了一个设想:组织种田能人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不能种的抛荒田承包下来种双季稻,让他们无牵无挂外出务工;把农民不想种的早稻田承包下来种上早稻,让他们一心一意种好晚稻;把农民不好种的高岸田承包下来种其他经济作物,让他们自觉自愿种好  相似文献   

8.
一、村委会、村民小组侵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纠纷 (一)越俎代庖纠纷.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农地抛荒现象极为严重.不少地方的村委会、村民小组在原承包农户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这些抛荒的农地集中流转出去.而如今原来抛荒的农民返乡要求返还其农地,甚至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争地风波".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88-189
近些年宜都市农业耕地出现新一轮抛荒现象,且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所以称之为新一轮土地抛荒,原因有:1此次抛荒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税费包袱"沉重而导致的土地抛荒存在差异。2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不等所产生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土地抛荒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权,对土地资源流转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在当涂县农村实地调查所得材料,就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抛荒田、农民减负增收、乡镇和村两级组织负债、乡镇企业改制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文中所列问题虽发生在个别县域内,但其有一定普遍性,值得关注。有关方面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1"股票田"诞生概况 东阳市巍山镇施家田村现有农户152户,人口472人,耕地面积280亩,工农业总产值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多元.95%以上正常劳动力已向二、三产业转移.该村属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46亩,土地资源少,且原农业生产相对落后.1996年投资30多万元,建成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以生产粮食为主,出现了农业生产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正> 苏南是我国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行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且收入比较稳定,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将农民不愿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的务农收入,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该地区农业生产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前十年耕地减少近53333.3公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 苏南是我国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先行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且收入比较稳定,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农田“抛荒”、“半抛荒”现象,农业生产一度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将农民不愿种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肥东县耕地抛荒现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种粮效益的不断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耕地抛荒现象严重。该文以肥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抛荒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1 土地抛荒的现状、特征 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稀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在土地承包经营的现阶段,却频频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而且由零星到成片,由隐性到显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抛荒土地的  相似文献   

16.
一、土地流转现状分析近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产成本较大,农业效益趋低,再加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农村土地粗放经营和抛荒现象开始出现,并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土地由1995年二轮承包时的热俏,冷到了成为部分农民欲甩不能的负担。据调查,在怀宁县各乡镇土地抛荒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存在,如腊树、小市镇、皖河乡等水利设施较好的农业大乡(镇),抛荒程度也有5%左右;而如江镇、凉亭乡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农业基础设施一般的乡镇,抛荒和半抛荒更为严重,高达30%左右。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的需要,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土地抛荒现象为例,指出了我国土地抛荒的现实性,进而从土地承包制度等方面指出了土地抛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要从建立土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和督察制度;创新制度,促使土地流转;实行土地承包大稳定、小调整制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来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82年的农户土地承包以“均田制”和“分田制”为主。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年来,90%左右的农户进行了调田,自发转包和转让趋于活跃,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形式有:“两田制”、“调换”、“股份”、“开发”、“租赁”、“反包”等经营方式。土地流转中尚存在抛荒、半抛荒、转包、转让手续不全,制度不规范,违背政策等现象。当前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建立健全以转让、转包、局部性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0日,省农业厅下发《关于加快山垅田复耕开发防范耕地抛荒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保护有限耕地资源,加快山垅田复耕开发,防范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种植避免耕地抛荒《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当地山垅田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的农户土地承包以“均田制”和“分田制”为主。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年来,90%左右的农户进行了调田,自发转包和转让趋于活跃,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主要形式有:“两田制”、“调换”、“股份”、“开发”、“租赁”、“反包”等经营方式。土地流转中尚存在抛荒、半抛荒,转包、转让手续不全,制度不规范,违背政策等现象。当前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建立健全以转让、转包、局部性调整、租赁、拍卖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