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市森林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市的天然次生林,其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灌丛,其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组成种类丰富,具有较强的热带性,主要的科有豆科、茜草科、大戟科、樟科、桑科、山茶科、壳斗科、紫金牛科、芸香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一些以热带亚热带为分布中心的类群;根据实地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一些珍稀濒危植物几乎都分布在森林公园内得以很好的保护;建议将兰花40种和另外52种植物列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调查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文章运用植被社会学和计算重要值的方法,通过对九峰等九个地域的森林植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目前森林植被较为丰富,主要分为9个植物群落,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同时选出部分种类,为引种驯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合肥市区不同功能区景观林组成与结构,共记录102个样方。结果表明:景观林主要组成种有111种,分属45科、81属;主要优势种是香樟、枫杨、水杉、杨树、桂花、石楠等;不同功能区景观林树种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4(公园与居住区)、0.24(高校与居住区)、0.22(公园与高校);林分平均密度560株/hm2,平均基盖度18.83 m2/hm2,平均胸径16.99 cm,平均树高10.13 m,均为正态分布。群落类型可归纳为5个植被型、16个群系及69个群丛,以落叶阔叶型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为主。建群树种主要有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水杉;群落外貌较整齐,树木整体较为健康,景观效果较佳;但层次结构、树种多样性不高,应丰富树种,增加群落的垂直层次,采用近自然经营。    相似文献   

4.
广东肇庆星湖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湖湿地以其大面积、多物种近原生态的地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地位,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星湖湿地公园",他是全家首家城市湿地公园。作者根据生态恢复学原理提出公园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滨州城市湿地公园为例探讨在公园设计中如何结合立地条件选择具有不同功效的水生植物,根据植物水体净化功能和景观性的特点进行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6.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顶级森林群落著称于世,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景观优美、生态质量优良,具有极高的观赏、游憩和科学价值。公园规划以生态优先和保护性开发为理念,重点打造"国际生态名片、国际性森林浴场以及多彩石门"三大主打品牌,把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人文休闲于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性国家森林公园和特色专业化的户外游憩基地。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绿化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植物造景已经成为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中尝试从济宁市区公园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出发,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调查实测的基础上,对济宁市区公园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点及不足,希望对今后济宁城市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阐明了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没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植物造景作为有生命的景观元素集合,是公园景观的核心,运用景观生态学、地植物学原理,以石峰公园为例,探讨了植物专类园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植物造景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对邢台市公园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以及植物造景知识,提出了集景观欣赏、休闲娱乐和科学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公园规划方案。园区突出以生态游憩为主的造景理论,突出自然生态的特点,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来构造不同的植被配置,使景色与植物达到协调一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总体规划可归纳为"四多一结合",即,乡土树种多、传统绿化树种多、造景方式多,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是一所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11.
深圳梅林山公园乡土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理应用乡土观赏植物,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是当今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深圳市梅林山公园具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绿化设计根据现有植被类型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改造和恢复方法。对于生态和景观效益好的沟谷季雨林、低地常绿季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采用封山育林的策略,促进其自然演替;对于人工林、果林、灌草丛、防火林和采石场,有针对性的选取优良乡土植物进行改造和恢复;对于景区和登山路的绿化设计,采用乡土和园林植物相结合,营造自然、美观、保健和生态的群落景观。  相似文献   

12.
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珍稀濒危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介绍了保护区植物区系及特点、植被分布规律、7个植被类型及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羊台山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14科452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26种,裸子植物3科4种,被子植物98科42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种,古树77株。公园分布有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灌丛及人工果林等5种植被类型。文章通过分析植物多样性及植被景观特色,提出其在森林游憩中的价值及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年通过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前后8次对湖南蓝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该处植物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富集;植物区系地理的复杂性与过渡性;植被类型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具有南岭山脉植物的代表性。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多样,特色群落众多;较单纯稳定性植被类型,甜槠林常绿阔叶林面积为湖南之冠。提出了加强对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建立特色植物园,保护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昆明石灰岩地区岩溶山地植物的自然环境、植被类型、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该地区共有植物668种,分属于76科134属.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藤刺灌丛和石灰岩草丛.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岩溶植物群落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抗性强,在园林、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广西天峨红水河龙滩库区植被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地区计有土著维管束植物182科、665属、1 230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9种,被子植物155科、603属、1 145种;地带性植被为含季雨林成分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库区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古老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等特点,且有相当多的中国特有分布的类群,其中有20个特有属、693个特有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数的60.02%),珍稀保护植物13种集中于此,是中国植物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中游临沧市境内。该区域植被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分布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忽视了澜沧江两岸低海拔区域植被的研究。文章以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沿江两岸低海拔植物群落为主要对象,分析该区域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以期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依据。研究发现,在沿江两岸海拔750~1400 m区域,共计发现7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及8个群落类型。除季风常绿阔叶林外,其他7个植被亚型均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其中热带季雨林与暖热性针叶林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植被类型,而暖热性针叶林与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受破坏较大,分别产生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而干热灌丛则小面积分布。并根据澜沧江周期性枯水期出现的狗牙根群落,新提出河流消落带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调查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及重点景观植物现状,分析了景观特色,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干扰和长期破坏,原生林已退化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或灌丛,在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和绿化栽植,景区的植被大部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从植被现状看,目前的各个森林植被类型季相变化不甚明显,层次结构单调,色彩变化少,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还较差。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泉州清源山区内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丛草坡、沼泽草甸及人工植被等7个植被类型。本文对代表性的17个群落特征进行论述,并探讨植被的演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