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干扰素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两位学者在研究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时,意外地发现一种可溶性的蛋白质,能干扰流感病毒在鸡胚绒毛尿囊膜组织中的繁殖,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干扰素(interferon).随后,经大量的研究,人们对干扰素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般认为,干扰素是自身产生的一种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维持机体或细胞功能自我稳定的防御性物质.在病毒病和肿瘤的防治方面,干扰素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制剂.因此,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病毒学家们发现机体感染某一种病毒后,会产生与抗体无关的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Interference)。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在研究中发现,用灭活的流感病毒接种鸡胚囊膜后,其培养基具有干扰病毒增殖的活性,这表明灭活的流感病毒作用于细胞后,细胞产生了一种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因子,这种因子能作用于其他细胞并干扰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3.
动物病毒之间存在干扰现象。一个病毒(活的或灭活的)作用于宿主的组织细胞,在免疫学上导致对另一个有关或无关的病毒株不能在其细胞中正常增殖的现象,这种病毒干扰分为病毒吸附干扰,同源或者缺损,病毒颗粒干扰、无亲缘关系的病毒之间的异源干扰,干扰素的干扰等四种...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1957年,Isaae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时能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因而将其命名为干扰素。自干扰素发现以来,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试验,发现除了抗病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能耐热,能干扰几乎所有病毒的复制,保护未感染细胞抵抗病毒的攻击,但只是在产生这种干扰素的动物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干扰素主要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释放出细胞外,被另外的细胞吸收后,另外的细胞便对原来的病毒或另外的病毒均有非特异的抵抗能力。后来发现,除病毒的感染外,还有许多刺激物也可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的,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能作用于其他细胞并干扰病毒复制的因子,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     
1957年,Issacs和Lindenmann用灭活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孵育,在培养液中发现一种可溶性的物质,能干扰流感及其它病毒在新鲜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他们称此物质为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代 ,人们发现机体感染某一病毒后 ,会对另一种抗原性毫无关系的病毒发生干扰现象。但直到 1 95 7年 ,Isaac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才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 ,作用于其它细胞 ,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 ,因而命名为干扰素 (interferon ,IFN)。目前 ,已知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根据对干扰素基因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它于 5— 1 0亿年前即于生物学细胞中存在。是生物体内一类古老的保护因子。自它发现以来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干扰素在抗病毒性疾病和恶…  相似文献   

9.
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畜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其它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它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自1957年A.Issacs和J.Lindenman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以来,许多学者对干扰素的本质、生物学特性、产生机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干扰素的体外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就干扰素的性质、作用及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1],作用于其它细胞时能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因而将其命名为IFN。干扰素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调节机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 ( Interference,IFN)是由培养的细胞或动物体因病毒感染或其他诱生剂作用所产生的一类非特异性抗病毒物质。 1 95 7年 Isaccs和 Linden-mann在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 ,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首先发现了干扰素。此后 40年 ,IFN一直是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肿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1 963年 L ampson等纯化了干扰素 ,证明其是分子量为 2 0~ 34KD的蛋白质。研究表明 ,干扰素可抑制被病毒感染细胞中蛋白质、DNA的合成 ;活化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去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诱导 MHCI分子的表达和呈递抗原。即干扰素具有…  相似文献   

13.
禽类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简介自 1 892年 Ivanowsky发现病毒后不久 ,病毒学家们就发现了一种与抗体无关的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干扰素 (Interferon,IFN)就是在1 93 5年 Isaccs和 Lindenmann[1] 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干扰病毒繁殖作用的因子。 1 96 3年 Lampson等纯化了这种因子 ,证明其分子量为 2 0~ 3 4 KD的蛋白质。之后研究者对人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干扰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表明干扰素是一类能诱导人及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类激素蛋白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史同瑞  王岩  刘宇 《猪业科学》2010,27(12):88-89
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n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一种能够干扰病毒繁殖的物质,称其为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15.
犬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FN)是由Isasscs等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的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并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由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细胞膜后,可使细胞产生一种特异因子,这种因子和细胞DNA中的干扰素基因抑制物结合,解除了干扰素基  相似文献   

16.
<正>1957年,英国病毒学家A.Isaacs和瑞士微生物学家J.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感染现象时发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能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IFN)[1]。干扰素是一类能诱导人及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类激素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以及广谱、高效和非特异性等特点。目前,在医学领域干  相似文献   

17.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修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析。细胞因子干扰素 (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1957年 Isaacs和 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  相似文献   

18.
<正>1前言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故取名为干扰素。Wheelock与Green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相继发现免疫活性细胞经丝裂原或抗原刺激后,产生一类对  相似文献   

19.
<正> “PIC”是一种干扰素的激动剂,它的全称叫“聚肌胞苷酸”(Poiyi:C),是一种核酸的水解产物。它具有增强机体抵抗病毒侵入的能力,刺激或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病毒的物质——干扰素,从而能减轻或避免细胞遭受病毒的危害。一、材料来源 1.“PIC”:中科院微生物所研制,天津生物制药厂试产,每支2mg/2ml。 2.家蚕质型病毒多角体(下简称“CP”):南通农校附近收集,离心洗涤后置冰箱甘油中保藏。  相似文献   

20.
由于干扰素(Interferon)的问世及对它不断的深入研究,给病毒病和癌肿的治疗前景带来了新的希望。病毒学家Issacs和Lindenman于1957年首次发现给鸡胚尿囊腔接种加热灭活的流感病毒后,于鸡胚内产生了一种能抵抗大量病毒增殖感染的可溶性物质,同时,还发现患者受一种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