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继续开展肉牛品种改良,加快肉牛良种的培育和扩繁我国黄牛品种达28个之多,是我国肉牛业的主要品种,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5大著名黄牛品种,这些品种已逐渐由役用型向役肉兼用型和肉用型转变.研究表明,我国黄牛经适当育肥后屠宰,各项指标都已接近或达到专用肉牛的水平,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与国外肉牛品种相比,我国黄牛所产的牛肉还具有品质上乘、风味浓、细嫩多汁的特点.但由于我国黄牛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不十分理想,因此应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与我国黄牛进行适度的杂交改良,以形成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的商品杂交后代.同时还应积极培育我国自己的肉牛品种,并进一步扩大繁殖,为我国肉牛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1新疆黄牛杂交改良的必要性新疆幅员辽阔,全区各地气候条件、饲料饲养等条件差异很大。对黄牛品种改良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新疆黄牛传统上均为放牧役用牛,产肉率低,育肥效果差,而国外典型肉牛品种例如安格斯及西门塔尔等具有典型的肉牛体型,产肉效率高,生长速度快。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肉牛生产历史较短。近年来才逐步把部分放牧役用牛转为肉  相似文献   

3.
农民朋友习惯将地方黄牛称为本地牛,其体型小、生长慢、产肉性能低下,长期以来地方黄牛在农作物耕作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属于役用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养牛不再仅为了拉车、种地和积肥,牛的价值更多的来自产肉性能。我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持续大面积的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即利用国外优秀的大中型肉牛品种通过杂交提高了本地牛生产性能,开展这项工作的同时致使我省原有的地方黄牛数量急剧下降,甚至濒临灭绝。为此各级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予以保护优良的地方黄牛,以下是这方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李松龄 《新农业》2010,(12):25-25
选择好架子牛和搞好饲养管理,是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架子牛选择 1.选育优良品种目前,由于饲养粗放,一些牛种出现退化,如长得慢、体形小、产肉性能低等,这使饲养者经济收入减少,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优良的肉牛品种主要是我国几个地方良种黄牛品种及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与我国本地黄牛杂交培育出的杂交改良牛。  相似文献   

5.
胡成波 《新农业》2003,(10):24-24
沿江牛是当地黄牛与朝鲜牛杂交而逐渐形成的地方良种,是我国优良役肉兼用牛品种,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宽甸县沿鸭绿江一带.培育向肉役兼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一)饲养杂交牛不同品种牛进行经济杂交,杂交后代因杂种优势,其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均比亲代高10%~18%,国外肉牛生产中普遍使用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我国本地牛种耐粗饲,但个体小、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差,生产肉牛时应进行杂交改良。利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海福特等与本地牛杂交,其后代生长速度提高12%,屠宰率提高16%~18%。 (二)应用肉牛增重剂  相似文献   

7.
鲁西黄牛是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种之一,与其他一些地方良种黄牛一样,其许多特征和特性是国外某些品种不可比拟的。鲁西黄牛除了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适应性良好外,还具有早熟、肉用性能好、皮薄肉细嫩鲜美等特点,其屠宰指标接近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而鲁西黄牛骨量小(骨肉比为1:5.62),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8,(21)
正1肉牛品种我国本土主要的肉牛品种包括:延边黄牛、鲁西黄牛、南阳黄牛、晋南牛、秦川牛;因其役用的历史缘故,本土肉牛生长速度缓慢,平均日增重在1公斤以下,由于生长期长导致肉质差。目前,大型牧场极少育肥本土品种,基本上都是与其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的牛,但是,杂交的代数无法准确跟踪。散户的养殖以本土品种为主,含有极少量的杂交血统。国际上的肉牛品种众多,在中国常见的包括安格斯、西门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是优良黄牛品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选育的大型役用牛,居国内五大著名肉牛品种之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秦川牛的利用逐渐由生产资料型向生活资源型转变,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协同攻关,运用国际先进的育种技术,使秦川牛很快由役用型向肉用型转变,形成了秦川肉牛新品系[1].全国实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后,肉牛业有了长足发展,秦川肉牛产业的开发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架子牛的选购 1、品种肉用杂种牛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比乳用牛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在同样育肥水平条件下,肉用杂种牛日增重2公斤以上,屠宰率可达60%~65%。因此,架子牛最好选购国外优良肉牛、乳肉兼用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皮埃蒙特牛等)与我国本地黄牛(如晋南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和阜阳牛等)杂交所产的杂交牛进行育肥。  相似文献   

11.
山区黄牛一般对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好,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等优点,但由于长期以役用为主,产肉性能较差,主要表现是体躯不够丰满,屠宰及净肉率均不高。因而直接用本地品种作为肉牛育肥,日增重不高,育肥周期长,从经济上讲很不合算。利用外来的肉牛良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则可吸收其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等优点,与本地品种相互补充,获得较大收益。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肉牛良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夏洛莱等。山区农户或养殖场可依托当地  相似文献   

12.
鲁西黄牛具有体躯高大,适应性能好,而且还具有早熟、肉质风味好、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薄骨细等特点,以其优良的品种特征和肉用性能享誉国内外,是国内培育成肉牛最具优势的品种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几代的选育和改良,获得肉役或肉用品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鲁西黄牛作为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除了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适应性良好外,还具有早熟、肉用性能好、皮薄肉细嫩鲜美等特点,其屠宰指标接近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山东省黄牛改良繁育区划》指出:"为保持鲁西黄牛的优良特性,适应生产和改良的需要,应坚持本品种选育为主、导入外血为辅的原则。在选育区的边沿地带,导入利木赞血统,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试验,改善鲁西黄牛  相似文献   

14.
鲁西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除了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适应性良好外,还具有早熟、肉用性能好、皮薄肉细嫩鲜美等特点,其屠宰指标接近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其骨量小(骨肉比为1:5.62),眼肌面积大(95.5cm^2),  相似文献   

15.
以利木赞牛为父本,延边黄牛为母本,得到利延杂交F1牛,将其生长性能与役肉兼用型延边黄牛进行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从6~24月龄的体重、各项体尺指标,利延杂交F1牛均极显著高于延边黄牛,说明利延杂交F1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比延边黄牛快,且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徐州黄牛具有体型较大,役力强,产肉性能好和肉质鲜美等优良特性,为我省优良地方品种。它产于丰、沛、铜山、睢宁等县,尤其是在沿黄河故道两岸及微山湖之滨,群众饲养已有悠久历史。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曾先后引进秦川牛、荷兰黑白牛、抗旱王、夏洛来、海伏特、西门塔尔等肉用型和乳肉兼用型良种牛,与本种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7.
正秦川牛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役肉兼用品种牛,原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地区,为优良的黄牛地方品种,其体格大、役力强、产肉性能良好,因产于八百里秦川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而得名。现将秦川牛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贺宋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94-194,197
湘西黄牛耐粗饲,性情温顺,耐寒热,繁殖力高,役力强,是一个肉役兼用型地方良种牛。从外貌特征、产肉性能、繁殖性能、适应性和抗病力等方面对湘西黄牛的品种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产高档延边牛肉的机制李贵松,沈明浩,徐春成,郑振宇(延边农学院畜牧系)1形势的需要我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肉牛品种.只靠产肉力很低而肉质差的役牛来满足与日俱增的不同层次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是难以做到的.唯一的出路是采取杂交改良,提高牛的产肉力,改善牛肉...  相似文献   

20.
建国35年来,我国养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奶牛头数增长较快,由1949年的十几万头发展到1983年的95万头,增长七倍多。据1981年调查,全国参加协会的奶牛42,531头,平均产奶量为5333.9公斤,重点育种场的奶牛平均产奶量达7,000公斤以上。我国用进口的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现改良牛已达260多万头,其产肉性能显著提高,内蒙古用利木赞公牛改良蒙古杂种牛,一代公牛13月龄体重达407.8公斤,在82天的肥育期平均日增重1.429克,屠宰率56.7%,净肉率47.3%。我国黄牛约有4,000多万头,分布全国,其中以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等品种质量最好,体大力强,肉用性能好。据试验,18月龄屠宰的秦川牛,平均屠宰率为58.28%,净肉率50.5%,骨肉比1∶6.13,瘦肉率76.04%,眼肌面积97.02平方厘米,接近和超过国外一些著名的肉牛品种指标。1981年我国共有水牛1,800多万头,比1949年增长一倍多,居世界第二位。1957年开始用摩拉和尼里/拉菲水牛改良本地水牛,现杂种水牛已达15万头。杂种水牛体格高大,生产性能比本地水牛显著提高,其中三品种杂交效果尤为显著,305天平均泌乳量达2,400公斤,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和43%。我国牦牛1981年共有1,2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解放后引用普通牛种(Bos Taurus)培育品种公牛与牦牛进行种间杂交,杂种牛的乳、肉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牦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所生的杂种一代犏牛。七十年代四川、青海等省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牦牛分布地区应用普通牛冻精与牦牛作种间杂交试验,产犊率达74%,从而解决了高寒山区引进培育品种不能适应的困难,为大大提高牦牛杂种后代生产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后,我国养牛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加速发展养牛业的十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