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杉混交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在江苏丘陵山地和平原河堤进行泡桐杉木混交10年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桐杉混交的合理栽培模式和技术,可供杉木边缘产区丘陵立地平原大中型河堤立地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屏边苗族自治县栽培杉木历史悠久,原始种源来自毗邻的文山县。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解放后营造大面积杉木林的需要,县林科所的不断研究和优选,已逐渐形成了本地的环境型地理种源一一屏边杉木种源。屏边县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在全国杉木种源区划中,属南亚热带低山丘陵种源区的滇桂边境山地亚区,生态环境与南岭山地杉木中心产区相近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优质杉木资源的选择、培育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以亚热带地区30年林分的183个杉木种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量指标等基础数据,采用性状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其中生长比较优良的地理种源和本地种源的木蕊,并进行年轮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生长比较优良的45个地理种源和2个本地种源。(2)通过对杉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方差F值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差异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龄期、幼龄期、近熟期、成熟期。(3)结合年轮宽度均值比较分析4个年龄段现实增益,杉木幼龄阶段的增益明显小于后3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现实增益。在所列出的10个种源中,幼龄期的增益均值仅为9.64%,而中龄期、近熟期和成熟期的现实增益的均值则分别达到了65.59%、103.31%和96.30%。(4)比较4个年龄段年轮宽度均值,可合理地优选出后期速生型种源。其中福建三明、福建祟安、福建顺昌、福建建阳这4个产地的种源从幼龄期到成熟期属于全期速生型种源。广西融水四荣、湖南会同、贵州榕江、福建大田、福建永安5个产地的种源,在幼龄期增产能力表现优良,这5个种源和江西分宜与江西安福2个本地种源一样,都属于前期速生型种源。福建尤溪、贵州黎平、福建沙县、福建建瓯、广西三江、福建南平6个产地的种源,属于后期速生型种源。  相似文献   

4.
<正> 武穴市梅川镇李兴泗村位于本市西北端横岗山脚下,柳界公路贯穿其中,交通颇为方便,该村山地属砂子土丘陵岗地,砂砾重,土层浅,肥力差,第一代杉木林成材少,效益低,为开发该村山地资源,1985年起,恢复了村办林场。1988年春开始营造第二代速生丰产杉木林试验工作,迄今为止,已高标准完成工程造林(杉木)800亩。  相似文献   

5.
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相思类树种造林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建东南沿海丘陵山地适生树种稀少的现状,开展了相思类树种的引种造林试验。10a试验结果表明,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丘陵山地引种保存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3种相思对贫瘠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这3种相思是沿海丘陵山地较为理想的造林改土树种。  相似文献   

6.
单色软X射线杉木木材密度测定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单色软X射线木材密度计,分别测定了杉木木材质量吸收系数及22个杉木优良家系年轮宽度组成和年轮密度组成,通过杉木木材性状遗传变异研究,了解杉木木材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进行多性状早期选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人工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我省大部分山地适宜福建柏生长,除少数I类立地条件下福建柏林分生长量次于杉木外,其余地类的林分生长量均超过杉木;就福建柏林分而言,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好,混交林比纯林生长好。  相似文献   

8.
杉木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等特点,群众乐于栽培。 我县地处沿海半岛,气候条件一般能满足杉木速生的要求。但由于长期的淋溶、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丘陵山地土壤一般比较瘠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为了建立良种基地,广泛开展了选优工作。水杉是杉科落叶乔木,南至珠江,北至华北平原,不分山地丘陵,均能生长良好。它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湖南省不同混交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情况,以湖南省低山丘陵、山地中下部和山地下部3个不同地貌的5种混交林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混交林林地全N、全P、全K、速效K、水解N、有效P、有机质和pH值等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同一试验地的不同混交模式之间林分的土壤化学性质基本上存在显著差异,所有模式中,混交林林分土壤化学性质所有指标均显现出混交林高于纯林;在不同土壤层中呈现的规律为上层(0~20 cm)中层(20~40 cm)下层(40~60 cm);在丘陵地,3杉木2马尾松3闽楠2红榉混交林为较好的混交模式;在山地,8杉木2马褂木混交林为较好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江苏属北缘地区。过去在苏南的丘陵山地栽植较为普遍,近年来,在苏北平原,特别在大型人工河堤上发展较多。自1966~1976年以来,在阜宁县境内的灌溉总渠河堤上,相继营造了杉木林1200多亩,现大都郁闭成  相似文献   

12.
利用著名的生物各动态模型-Logistic方程,建立南岭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对南岭山地14 ̄20指数级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进行预估,合格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徐州市丘陵山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丘陵山地现状,提出了丘陵山地资源开发利用建议,为进一步科学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丘陵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地形地势南高北低,为衡邵盆地西南边缘向西部山地过渡的丘陵地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宜多种林木生长,马尾松、油茶、毛竹和杉木是构成森林植被群落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集水区6年定位观测并对毛竹林、杉木林的森林水文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观测和分析,基本结论是:在丘陵山地森林覆被率70%~80%的条件下,比同等条件的空旷地降水量多26.1mm,而林地蒸发量则比空旷地小;杉木林内降水量比毛竹林大,截留量和茎流量比毛竹林小;地表径流量及泥沙流失量采伐迹地>杉木林>毛竹林;林地贮水量毛竹林>杉木林>采伐迹地;林地土壤水分渗透速度毛竹林>杉木林地。  相似文献   

16.
<正>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以往,杉木被认为适宜在丘陵山地的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上生长,为长江以南的主要造林树种。但自1966年以来我们在苏北灌溉总渠河堤上栽植了近千亩的杉木,现已郁闭成林,长势良好。经调查,进入速生阶段以后的林分,年高生长量大于1米,胸径生长量大于1厘米,每亩年材积生长1立方米以上,达到全国速生丰产的指标,并高于本省宜兴、溧阳山区杉木的生长量,接近中心产区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土栖白蚁是我区林木的一大害虫,危害杉木、檫树、马尾松、栎类、樟树、油桐等主要角材和经济林,特别是丘陵山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近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各地积极开展护林灭  相似文献   

18.
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和杉阔混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3种杉阔混交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林下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草本层,除杉木×鹅掌楸混交林外,其他2种混交林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值大于灌木层,均匀度指数则是灌木层大于草本层;混交林林下植物种类较少,优势种明显,且分布不均;4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在不同混交林中差异不大,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差异亦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改进闽北山地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实现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杉木的平均年轮指数与平均月降水量及各月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月平均降水量对杉木的直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9月份降水量与直径生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2月份平均降水量与直径生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直径生长量受前1年生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杉木幼林前三年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速生乡土刚材树种,为亚热带丘陵山地速生丰产林的主要造林树种。林地由于连续栽杉,土壤肥力衰退,杉木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本研究试图通过人为投入来弥补已损失掉的杉木林地肥力,以缩短轮伐期,达到速生丰产目的,为杉木集约栽培探索一条新途径。杉木林施肥肥效问题,目前结论不同。叶仲节(1985年)报道,杉木幼林施用氮素化肥无效,施磷肥初期有效,施钾肥呈负效;杉木幼林施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