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田排水沟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农田排水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该文从水文效应、生物效应和去污效应等方面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农田排水沟渠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农田排水沟渠与农田地下水位、生物多样性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机制,同时简要介绍了沟渠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研究,结合目前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农田排水沟渠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刘燕 《世界农业》1995,(1):25-28
荷兰农田暗管排水技术的发展江苏省农林厅刘燕荷兰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1989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438人,人均耕地仅0.06ha(合0.9亩),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但是,荷兰人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了现代化农业,并在世界上占有显...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排水沟设计往往是先确定排水沟断面,得到一个确定的沟深,然后再用公式反复迭代得到排水沟间距,使得两者间无法出现一个最优组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水沟设计的优选性.本研究根据影响排水沟建设、运行费用的各因素建立排水沟断面与沟深的综合优化模型,当总费用最小时,得到排水沟间距和断面组合的最优解.针对传统优化方法求解这种多维、非线性复杂问题的低效性,引入蚁群算法进行求解.实例表明,蚁群算法能够有效解决田间排水沟的优化设计问题,并且能严格满足系统约束条件,操作简单,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农田暗管排水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及成本、效益计算,研究不同铺设方式暗管排水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暗管布设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土壤表层pH值,降低了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及饱和土壤导水率;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埋设暗管处理的番茄产量和水分生产率远大于对照,其中T2处理产量达35 693.1 kg/hm2.预计T1处理在暗管运行后1.45年可收回成本,T2处理在暗管运行后1.60年可收回成本,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农田塑料暗管排水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田排水技术,和传统的砖瓦暗管及鼠道排水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排水效果好、增产作用显著等优点。目前,荷兰、以色列等国农田已全部采用塑料暗管排水,美国、比利时、德国等也达到60%以上,北非、西亚、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大面积推广使用。 80年代初,我国新疆、上海等地开始引进该项技术,我省无锡县开始少量埋设。1990年起我们在吴县、扬中、太仓、昆山、响水等县(市)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以及农田塑料暗管埋设和养护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地区排水沟渠的建设特点,改变以往工程建设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类型排水沟生态化建设及改造的思路和方法,使其既能满足农田排水,又具有生态功能,对类似地区未来沟渠设计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迁移转化及净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田排水沟渠中氮、磷污染的视角,在综述排水沟渠底泥吸附、植物吸收、微生物作用等一系列净化机理的基础上,从温度和季节、pH、植物状况以及沟渠结构等角度分析归纳排水沟渠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目前排水沟渠中氮、磷净化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控制排水、筛选适宜的基质和应用生化措施等加强排水沟渠对氮磷的截留净化,进一步开展生态沟渠的构建和管理技术,在野外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深化实验模拟量化研究,再到区域的系统化管理应用研究等建议,旨在提高排水沟渠的氮磷净化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10.
<正>(续第4期第35页)渍涝型农田是指易受洪涝灾害造成积水的农田,湖南省的渍涝型农田约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5.1%。河湖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河湖周边广阔平原的低洼地,或虽有排水沟但排水不畅和排涝能力不足的平坦地带。丘岗冲垅区主要分布在冲田的下部和垅田的中下部,以及受新建道路阻隔而排水受阻的局部区域。丘陵山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地地势相对低下、缺少必要排水设施的农田。一、成因渍涝型农田所处的地形部位相对较低,农田排水设施配套不全,或因淤塞导致排水能力变差,往往到生产季节,因为有水排不干而无法耕种,或播种后作物易受到洪涝影响而减产,  相似文献   

11.
县域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uperMap为开发平台,开发了一个县域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从系统各功能模块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两方面阐述了农用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在江苏省金坛市的实际应用,总结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编写稿件处理应用程序,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利用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Visual FoxPro6.0,可视化编程技术编写稿件处理应用程序。结果和结论:实践应用表明,该软件可大大地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工作负荷,实现了“无笔”稿件处理自动化,可显著提高编辑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氨氧化细菌(AOB)在全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农田土壤潜在硝化率(PNR)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氨氧化细菌的研究报道,综述在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对不同肥料处理、种植方式的响应,旨在为提高土壤硝化能力、促进碳氮良性循环、构建健康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品种(品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培育成的三个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在外型差异上并不显著,单从形态学特征尚不能达到品种(品系)鉴别的目的。当今分子遗传标记被公认为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个体及群体遗传信息。提出了可用于品种(品系)鉴别的几种分子生物学策略,并且对其进行了评估。分子生物学策略将为梅花鹿品种品系鉴定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所有权认知与耕地保护性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性投资不足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和农业经营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重点难题之一。基于预期理论和"公地悲剧"理论,利用8个省份微观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并通过CMP模型纠正可能存在内生性偏误,分析不同产权认知情况下农户的有机肥施用和工程措施两类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差异,探讨土地所有权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的耕地保护性投资现状并不理想,平均有机肥施用量只有1.442 t/hm2;2009—2012年仅有12.1%的地块进行过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开垄沟、修建水渠等工程措施类耕地保护性投资。农户对土地所有权的认知可分为强产权认知和弱产权认知。强产权认知的农户有机肥施用量显著高于弱产权认知的农户,强产权认知农户比弱产权认知农户平均多施有机肥1.137 t/hm2。土地所有权认知对工程措施类耕地保护性投资具有显著且稳健的影响,强产权认知农户比弱产权认知农户采纳工程措施的概率高4.9%。因此,在"制度先行,认知滞后"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明晰产权、加强农户的土地所有权认知以促进农户耕地保护性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额牛(Bos frontalis)与瘤牛(Bos indicus)杂交利用潜能及杂交育种前景。【方法】选用婆罗门(Brahman)母牛,以CUE-MATETM(孕酮阴道栓)+ PG(氯前列烯醇)法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大额牛冷冻精液对其进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调查记录母牛产犊时间、妊娠期及犊牛性别等;测定大额牛与婆罗门牛杂交F1(大婆F1)、大额牛和婆罗门牛的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的体重;进行大婆F1的核型分析;对大婆F1的繁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① 婆罗门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妊娠率和产犊率分别为83.87%、60.56%和45.07%,母牛(n=24)的平均妊娠期为(290.83±5.26)d;② 大婆F1中母犊占71.88%,分别显著高于大额牛和婆罗门牛(P<0.05)、极显著高于大额牛与黄牛杂交F1(大黄F1)和BMY牛(P<0.01);③ 大婆F1(n=29)初生体重及6、12和18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69±4.84)、(153.08±37.58)、(219.34±31.31)和(302.06±28.92)kg,分别比大额牛(n=18)高68.18%、37.12%、45.07%和40.13%(P<0.01);分别比婆罗门(n=45)低14.40%(P<0.01)、5.23%(P>0.05)、13.12%(P<0.01)和12.76%(P<0.01);0—18月龄大婆F1中公牛和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03.09±44.91)g和(502.89±53.54)g,分别比大额牛高35.98%和39.85%(P<0.01),但分别比婆罗门牛低16.49%(P<0.01)和6.63%(P>0.05);④ 大额牛、婆罗门牛和大婆F1的染色体数目(2n)分别为58、60和59;大婆F1母牛(n=2)的初妊娠年龄、初妊娠体重和初产年龄分别为(16.00±2.83)月龄、(342.50±30.41)kg和(26.00±2.83)月龄,且年产1犊;⑤ 对5头、15—24月龄大婆F1公牛进行电刺激采精,均未采集到精液。【结论】大额牛和瘤牛杂交,其杂种牛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杂种优势明显;F1代母牛可繁育,且成熟早,繁殖力强;但F1代公牛是否可繁育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和主体功能凸显三个阶段;2)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分别为权衡—协同—持平,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此外,针对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ISSR-PCR扩增结果的5个因素,如Mg2+、dNTP、引物、TaqDNA聚合酶和模板DNA的浓度,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比较优化,建立了适合铜鱼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mol/L Mg2+,0.16 mmol/L dNTP,0.2μmol/L引物,1UTaqDNA聚合酶和140 ng模板DNA.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反应体系对铜鱼进行ISSR-PCR扩增可获得多态性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电泳条带.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6月,对在自然水域捕捞的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选取每尾体重20~30的亲鱼。用DOM LRH-A2(马来酸地欧酮)催产剂进行催产,在21±1℃的水温下,经过效应时间为16h,产出卵约5000粒,并且在流水中进行了人工孵化,受精率为86.42%,85h出膜,121h仔鱼平游,孵化率为49.10%。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力法基本原理,参照JTG D60—2004的规定,对桥梁设计中较常使用的一类实用手工查表算法-刚接板梁法,采用横向自动加载优化的方法,进行了Fortran 90程序设计,实现了自动求取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给出了算例分析,说明了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