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氏田鼠是新巴尔虎右旗草原主要害鼠之一,其种群数量庞大,分布集中,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1980-2013年,布氏田鼠鼠害发生及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观测发现,布氏田鼠种群数量在自身自然消长和环境降水量、气温等因子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周期性波动变化,平均周期6-8年;种群增长时具有爆发性,种群衰退时具有快速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种群数量与环境中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并受水热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增减是生物与环境综合效应的结果。通过分析布氏田鼠种群波动一般性规律,为今后草原鼠害的预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侯希贤  董维惠 《草业科学》1993,10(4):34-35,10
氯鼠酮钠盐是国内近年合成的抗凝血杀鼠剂,用它对草原主要害鼠布氏田鼠作了毒力测定。急性LD_(50)为1.882±0.7537毫克/公斤,回归方程y=2.2476x+4.3826;慢性LD_(50)为0.20±0.0302毫克/公斤,回归方程y=2.4396x+6.7051。用0.004%、0.008%和0.016%氯鼠酮钠盐小麦毒饵作了现场灭鼠试验,其效果分别为75.83±5.90%、70.81±5.96%和98.41±4.62%。用氯鼠酮钠盐防治布氏田鼠一次投饵时宜用浓度为0.01%~0.016%。  相似文献   

3.
布氏田鼠数量调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施大钊  海淑珍 《草地学报》1998,6(3):185-190
本文探讨了常用的四种调查方法,即标记流放法,定面积捕尽法、洞口计数法和铗日法对布氏田鼠数量测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中后期布氏田鼠在我旗大面积严重发生,给草牧场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护草原生态,我旗曾在1988-1989年连续2年进行了大面积飞灭,通过飞灭基本上控制了鼠害,在这之后10多年的时间内布氏田鼠未发生严重危害。但近2年布氏田鼠又发生严重危害,2003年、2004年鼠害发生面积分别为8万hm^2和14.40万hm^2,重度面积分别为5.33hm^2和10.67hm^2。本文简述了布氏田鼠在我旗发生的历史、防治情况及危害现状,意在提示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及早做好灭鼠的资金和物资准备,以便及时开展灭鼠工作,同时指出要采取综合防治,加强生态建设,恢复草原生态平衡方可从根本上控制鼠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6.
几种杀鼠剂防治布氏田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东乌旗采用0.005%溴杀灵,0.01%溴杀灵,0.05%氯敌敌鼠钠盐、0.1万单位/克和0.3万单位/克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布氏田鼠,平均灭洞率分别是49.31%、50.60%、71.97%、41.94和47.26%,而对照(0.05%杀鼠灵)的平均灭洞率是74.74%,经统计分析,0.005%溴杀灵和0.1万单位/克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灭洞率显著低于对照,其余的灭洞率则与对照没有  相似文献   

7.
布氏田鼠社鼠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标志流放法和实验室观察研究了洞群内布氏田鼠群体亲缘关系及其对鼠群的作用。保持一定的亲缘关系对鼠群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亲体和同供的比例为高。观察表明陌生鼠间组合有3种反应形式,(1)接受,(2)容忍,(3)拒绝。繁殖期♂+♀,♀+♀均为接受,♂+♂为容忍。非繁殖期♂+♀为容忍,♀+♀,♂+♂均为拒绝。采用不同集群方式结果在20天内与母鼠共同集群有利于幼鼠发育,而此后进入陌生群有可能加  相似文献   

8.
依据2008-2010年在中蒙2国的实地调查,研究了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对栖息地的选择特点,以期为该鼠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选择316个样点,记录每个样点的布氏田鼠密度,并随机调查5~10个1m×1m的样方,记录海拔、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枯草盖度、植被优势种、郁闭指数和退化级别。利用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选取布氏田鼠栖息地选择影响较大的因子。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密度与植被盖度、枯草盖度、退化等级及郁闭指数相关;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3种植物多度、枯草盖度、植被盖度、草场退化程度和植被郁闭指数5个因子对该鼠选择栖息地影响显著,即布氏田鼠倾向于选择以冷蒿、羊草、多根葱为优势种,放牧利用程度高、植被低矮的退化草场。  相似文献   

9.
布氏田鼠社群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野外标志流放法和实验室观察研究了洞群内布氏田鼠群体亲缘关系及其对鼠群的作用。保持一定的亲缘关系对鼠群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亲体和同代的比例为高。观察表明陌生鼠间组合有3种反应形式,(1)接受,(2)容忍,(3)拒绝。繁殖期♂+♀、♀+♀均为接受,♂+♂为容忍。非繁殖期♂+♀为容忍,♀+♀、♂+♂均为拒绝。采用不同集群方式结果在20天内与母鼠共同集群有利于幼鼠发育,而此后进入陌生群有可能加快其发育。  相似文献   

10.
布氏田鼠种群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4~1995年通过对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的布氏田鼠(Microtusbrandti)采用野外标志重捕法(CMR)研究该鼠种群生产量的特点、种群的个体周转率(θN)、繁殖生长生产量(P=Pr+Pg)和生长一存活曲线(G-SCurve)等数量化指标分析布氏田鼠对草原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锡林郭勒草原布氏田鼠种群数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布氏田鼠是锡林郭勒草原主要鼠种之一,是种群数量极不稳定种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过3次大发生:1972~1976年、1984~1988年、2003年至今;布氏田鼠数量变动经过低谷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一般上升期、下降期分别为2年,高峰期1~2年,低谷期7~12年.根据布氏田鼠数量变动规律,2005年为高峰期,2006年为高峰期后期,因此2006年春季数量较多,至秋季进入下降期.建议2006年春季开展大面积灭鼠,在锡林郭勒草原建立监测站,开展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2.
标志布氏田鼠工具效果初探(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淑珍  武晓东 《草地学报》1996,4(3):228-2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摄像回放的方式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野外围栏内和室内观察箱内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按照其生活习性和各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将生态功能相近的行为归类,构建了布氏田鼠的行为谱,并分别分析了观察箱内和围栏内、不同生殖期、不同发育期和主要活动时期的行为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行为谱被分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2大类,个体行为包括运动行为、摄食行为、非社会性探究行为、排泄行为、警戒行为、维持行为和筑巢行为;社会行为包括友好行为、对抗行为、繁殖行为和杀婴行为。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箱内运动行为和警戒行为发生频率较围栏内显著降低,非社会性探究行为、自我修饰和友好行为发生频率显著升高;观察箱内哺乳期布氏田鼠繁殖行为、筑巢行为频次较发情期和怀孕期显著增长;幼体摄食行为显著高于亚成体和成体;围栏内秋季布氏田鼠的筑巢行为频次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比较方法测试毒芹(Cicuta virosa)对布氏田鼠(Lasiop odomys brandti)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毒芹对该鼠的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拒绝取食、体重下降,消化障碍、肝脏受损;驱避指数(K)87.511,高于85的临界值;非选择性试验表明,50%、15%的毒芹浓度对布氏田鼠的驱避力分别达到67.60%和41.92%;选择性试验中50%、15%的毒芹对布氏田鼠的驱避力分别为68.83%和41.56%,均显示出较强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期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姣  施大钊 《草地学报》2008,16(1):85-88
依据1983-2004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捕尽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资料。该鼠在植物生长期的种群波动特征为:不同密度年度间增长幅度差异显著,其高密度年份的增长率137.39%,低于其他密度年份206.63%,且秋季田鼠种群下降幅度34.09%,小于其他年份37.20%;布氏田鼠春季种群密度将显著影响当年高峰期(r=0.643,P<0.05)以及越冬鼠数量(r=0.769,P<0.05);年际与季节波动密切相关,高低数量年可从季节波动中反映出来。布氏田鼠季节消长曲线为单峰型,峰期在7-8月;在高密度年无明显波峰,为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PCR方法筛选布氏田鼠小片断插入微卫星文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  施大钊 《草地学报》2007,15(3):278-282
  相似文献   

17.
用头骨上齿隙鉴定布氏田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笔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布氏田鼠15项生长指标的主分量分析结果,筛选出以头骨上齿隙作为划分布氏田鼠相对年龄组客观而简便实用的指标。该鼠的头骨上齿隙没有性别差异,对雌雄鼠可采用同一标准同时划分其年龄组。通过进一步分析,将其划分为五个年龄组:幼年组的上齿隙在6.49mm以下,亚成年组为6.50~7.33mm,成年一组为7.34~838mm,成年二组为8.39~9.43mm,老年组在9.44mm以上。此外,本文尚就年龄组成及其季节变化、年龄与繁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感病毒A/WSN/33(H1N1),通过人工滴鼻接种的方式感染布氏田鼠,评估其对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并在其易感性较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建立流感病毒感染布氏田鼠疾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及其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通过对感染的布氏田鼠进行体内病毒分离及鉴定等方法,成功分离到了流感病毒,证实了流感病毒在布氏田鼠组织中的存在。试验结果表明,流感病毒对布氏田鼠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其主要侵害的靶器官为肺脏。综合感染布氏田鼠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体质量变化、死亡率、流感病毒的分离及鉴定等指标,表明成功建立了流感病毒感染布氏田鼠的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布氏田鼠是呼伦贝尔草地的主要害鼠,其密度大、分布广、危害严重。利用生物灭鼠剂BIOAT杀灭布氏田鼠,灭鼠率达89.33%,BIORAT毒铒适口性好,对牲畜、动物、鸟类无毒害,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0.
布氏田鼠是呼伦贝尔草地的主要害鼠,其密度大、分布广、危害严重.利用生物灭鼠剂BIORAT杀灭布氏田鼠,灭鼠率达89.33%,BIORAT毒饵适口性好,对牲畜、动物、鸟类无毒害,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