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松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林业科技》1992,(2):30-35
油松是主要荒山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分布广,遗传变异多样,选择供山东造林的油松最佳种源,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27个种源,同时在泰山,沂山、蒙山3处试验,采取随机区设计,进行了苗期和造林对比试验,对各种源的生长量,稳定性和适应性作出综合评价。选出在山东造林的最佳种源为蒙山种源,生长增益在20%以上,划分出优良、一般和较差种源组,提出油松种源在造林后第6年是进行早期选择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36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生长量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地区的5个油松种源。  相似文献   

4.
收集油松分布区范围内的种源 4 5个 ,经两次全分布区及局部分布区历时 1 8年试验结果表明 ,种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 ,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种源高生长与年龄、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 1 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 ,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中生型和慢生型 3类 ,黄陵、洛南、南召 3个最优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6 5%、1 0 2 %和 2 6 4%,增产效益显著。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 ,是甘肃今后油松调种的主要范围 ,分布在边缘地带的油松种源生长普遍较慢 ,一般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油松种源试验幼林阶段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油松林水平分布于东经101°30’~124°55’,北纬31°~44°,跨13个省(市、区);垂直分布范围由东向西显著增高,分布幅度为海拔400~1000m。由于油松分布广、分布区气候条件变化大以及不连续等原因,油松种群必然产生较大的地理变异。为了探讨油松地理变异的规律,为本地选择适应性强、生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评定油松各生态型差异,提高种源选择可靠性,采用生态适应性指数对油松全分布区种源多点试验中的北京试点11年生林分的生长、适应性、结实习性等进行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生长量差异很大,好与差高生长差50%,胸径差120%。油松的遗传分化遵从生态型变异的格局,北京地区用东部型种源造林最适宜,其次可选用东北型宁城种源造林,其余种源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7.
油松局分布区种源地理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生态型中的24个种源或林分的种子在本溪、兴城、北票3个试验地研究油松避分布区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油松是遗传性具有较大地理变异的树种、各生态型间和生态型内部种源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生态型间的地理变异要比生态型内部种源间的地理变异大得多,多种源的生长量指数和稳定性指数与其原生地的经续度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高相关不紧密。  相似文献   

8.
以局部分布区的试验数据,分析油松参试种源的性状,适应性和生长的分化,差异显著。观测的6个形态性状、生态型、种源、机误占总变量的49.5%,19.3%和31.2%;针叶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密切,其余性状则表现为小—大—小的地理变异形式;生长趋势与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结果相同。生态型内种源间生长差异亦十分显著,种源×年度交互作用明显,种源×立地(同一生态区内不同地点)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和巴山松是用材树种,林木生长量的大小是选择优良树种1个重要指标。根据2次21a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的结果,第1批陕西宁陕和黄陵及四川广元种源,7a生树高比其它种源平均值提高15.9%。第2批陕西商县和黄龙官庄、河南栾川2#,湖北巴东1#和四川广元种源17a生长量比其它种源平均值材积提高22.8%。  相似文献   

10.
油松种源局部分布区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量的差异仍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其变异幅度不如全分布区的大,但表现速生的种源与全分布区试验基本一致。综合3次试验得出,秦岭,伏牛山地区以及陕北的桥山,黄龙山一带是甘肃油松造林的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11.
油松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油松两批种源(共36个)在甘肃四个试验点的生长等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极显著,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种源生长与年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油松地理变异趋向于不连续变异的格局。经1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和各种源生态价、生产力的计算,将参试油松种源分成速生型、中生型和慢生型三类。分布在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分布在边缘地带的种源,普遍生长缓慢。并综合选择出一批适合甘肃不同气候类型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2.
对二批油松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适应性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搞清了油松种源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及在河南的变异规律。用座标综合评定法评出5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其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了河南省油松造林的调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油松不同种源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不同种源造林效果分析王思恭,窦春蕊,周信忠(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林学会育种专业委员会组织种苗站、飞播站、防虫站、飞播队、省林科所等单位的专业人员,于1991年8月13~26日,对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区的油松人工林进行了考查。作者结合多年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36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生长量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地区的5个油松种源。  相似文献   

15.
日本落叶松种源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79年始,进行了两次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选择。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辽宁庄河、桓仁、本溪和吉林东丰种源最适应鄂西山区发展速生丰产优质工业用材林。  相似文献   

16.
17.
收集油松分布区范围内的种源45个,经两次全分布区及局部分布区历时18年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种源高生长与年龄、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1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中生型和慢性型3类,黄陵、洛南、南召3个最优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6.5%、10.2%和26.4%,增产效益显著。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是甘肃今后油松调种的主要范围,分布在边缘地带的油松各源生长普遍较慢,一般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白榆为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速生阔叶树种之一。生态适应幅广,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是良好的造林树种。磴口实验局通过实验,为本地区提供最佳种源。同时也为全国白榆种源研究提供材料,以便认识白榆遗传变异模式,从而达到适地适种源,提高人工林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云杉种源选择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外23个云杉种源苗期和造林13年内生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杉种原存在苗期试验因子差异和遗传上的差异。其中:分布在中国四川的粗枝云杉、德国(80338)。瑞典(80365)、奥地利(79412)欧洲云杉、加拿大(81586④)美洲云杉在本区生长快,苗期保存率达50%以上,病害率小于30%,出苗率在2.3%~84,93%之间,生长增益为伊犁种源的111.02%以上,存在着一定的生产潜力。其余各种源保存率、出苗率也有高低不同,但病害率较高,生长增益在107%以下。由此选择出适宜我区且生长量大的云杉种源。  相似文献   

20.
油松种源/家系苗期生长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4省11种源区的341个油松家系种子进行了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油松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苗高生长呈极显著的差异,山西浑源种源苗高生长量最大为9.24 cm,内蒙种源苗高生长量小。千粒重与大多数家系苗高相关紧密。油松苗高性状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均大于0.8,呈强度遗传。在不同种源内进行家系选择,预期遗传增益均大于17%以上,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