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湖广 《食药用菌》2012,(6):325-329
银耳培养料栽培是取代传统的木材(原木或段木)栽培,主要以杂木屑、棉籽壳等为原料,辅以麦麸、蔗糖、石膏等作为培养料,进行塑料袋或罐、瓶式栽培。目前我国银耳产量的95%为培养料袋栽。1银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含水量培养料(50%、56%、63%)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并对银耳产量及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料降解速度、胞外基质降解酶分泌量、菌丝生长速度随着培养料含水量的提高而加快(63%56%50%);培养料含水量对银耳菌丝生长及其农艺性状具有显著影响,含水量56%培养料栽培银耳产量及农艺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3.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白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银耳原是野生于枯木上的胶质菌,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工银耳栽培,实践证明,室内层架栽培银耳法,比一般方法增产25%,每100kg培养料可收干银耳16~20 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同庆 《蔬菜》2006,(2):16-17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白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银耳原是野生于枯木上的胶质菌,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人工银耳栽培,实践证明,室内层架栽培银耳法,比一般方法增产25%,每100kg培养料可收干银耳16~20kg,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0%~25%,生长周期为35d-40d。从银耳栽培季节的选择、培养料配方、栽培室的设置、菌草栽培银耳工艺及其子实体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探索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  相似文献   

6.
夏季银耳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靖 《食用菌》2010,32(5):36-37
以棉子壳为主要组分,添加不同配比的菌糠和麸皮,进行夏季银耳培养料配方的筛选。试验表明高海拔地区夏季栽培银耳培养料配方以棉子壳61%,菌糠20%,麸皮18%,石膏1%最佳,银耳干耳直径平均达到16.2 cm,每袋平均产干耳达89 g,投入产出比达到1∶1.85。  相似文献   

7.
银耳是中国的特产,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一般采用人工栽培。银耳的人工栽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文综述了我国银耳的研究历史,并对栽培、加工、药用、育种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秸秆沼渣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利用潜力,以棉籽壳为主的常规配方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的秸秆沼渣替代棉籽壳对银耳菌丝、子实体生长及绝对生物转化率的影响,并监测了培养料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培养料配方中,随着秸秆沼渣比例增加,培养料的C/N递减,而EC值递增,银耳菌丝生长速度渐增,成耳率和绝对生物转化率渐减;秸秆沼渣替代量为20%与40%的处理2、处理3的绝对生物转化率与CK差异不显著。但在银耳的生长过程中C/N和EC值都是逐渐下降的,而pH均在6~7之间。由此可见,秸秆沼渣可以部分代替棉籽壳进行银耳栽培,培养料中添加秸秆沼渣可促进菌丝生长,但配制培养料时必须调节好C/N,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秸秆沼渣在食用菌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一般为锯末和棉籽壳,一些平原地区和不种棉花的地方,原料短缺。最近,一些栽培食用菌专业户利用高粱壳和葵花籽皮做培养料培植银耳、黑木耳、猴头、平菇、凤尾菇喜获成功,生产速度和产量与用锯末和棉籽壳差不多,农户们不  相似文献   

10.
摘要:详细介绍银耳栽培及出耳管理技术,包括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茵、接种、发茵管理、出耳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银耳属普遍存在的伴生现象,对银耳属各种菌与其伴生菌的关系,及在人工栽培中菌种制备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对照已研究较清楚的银耳,对银耳属中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基础研究及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车海忠 《北方园艺》2011,(3):188-190
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西北高寒冷凉地区银耳栽培技术,包括银耳制种、发菌管理、栽培管理及采收等过程,突破了近年来西北高寒地区无成功栽培银耳的历史,为西北高寒地区人工栽培银耳提供了准确的理论数据,以期在今后的银耳栽培中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银耳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降低银耳工厂化栽培成本,采用从福建引进的银耳菌株,进行栽培袋装量、含水量、p H、通气、加湿方式等对其产量和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袋装干料650 g,银耳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培养料含水量53%时,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达516.7 g。接种后10 d将胶布一角揭起,不仅可缩短原基分化时间和生产周期,还可加大产量;采用加湿器雾化的方式进行保湿不仅可避免采用传统盖报纸喷水方式而出现的栽培袋现原基期黄水分泌多、产量低、杂菌污染的问题,还可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14.
1.耳房设置。银耳栽培的房屋可利用空屋,但须考虑按照银耳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线、空气,同时应提前扎好放置支架,房内应消毒备用,除此之外还应有接种培菌室和塑料袋筒。 2.原料配制。培养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耳产量和质量,因而必须认真把好配制培养料这一关。通常配方有: 木屑培养基:木屑70%,麸皮25%,石膏3%,糖2%,硫酸镁0.3%,水1:1,pH5.5~6.4。棉籽培养基:棉籽60%,木屑15%,麸  相似文献   

15.
棉籽壳作为培养料已广泛应用于平菇、银耳、构菌、凤尾菇、猴头、草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其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00%、100%、87.5%、113%、100%、38.7%。这些实践说明,用代料栽培食用菌,棉籽壳  相似文献   

16.
通江(县)是银耳人工栽培发祥地。通江银耳特指在四川省通江县境内生长在青冈木上的银耳子实体。介绍通江银耳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和创新栽培四个历史阶段:古法栽培是找寻自然长有银耳的山林采伐青冈树,置于林间让其出耳,选山是其重要工序;旧法栽培形成了选山、砍棒和排山等13道作业工序;新法栽培融入了现代食用菌栽培理论技术,应用人工菌种和设施干预,形成有制种、砍棒、斫眼、接种、发菌、排堂等15道作业工序,增产和稳产效果显著;创新栽培突出栽培作业轻简化,在“凹口式”接种生产栽培种、电钻打孔和以钢架塑料大棚代替土墙耳堂等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列举通江银耳历史产量和销售价格,指出曾经作为清朝贡品和达官显贵高端消费品的通江银耳,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产量的大幅增加及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普通群众也能够消费。  相似文献   

17.
〈一〉银耳新栽法的特点银耳过去只局限在少数山区生产,六十年代初推广了人工接种段木棒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千家万户的农民采取木屑合成培养基瓶栽与袋栽法,克服了天然场地和段木栽培银耳的许多不利因系。这种新法栽培银耳有以下特点:(1)用材省。每立方米木材木屑可产干银耳120~160斤,平均每百斤木材木屑可收银耳8~15斤,比段木栽培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银耳的食疗     
顾智章  陈瑛 《蔬菜》2000,(1):33
银耳又名白木耳,雪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含胶质较多的珍贵食用菌。子实体色白如银,半透明,状似人耳,可供食用。银耳野生分布于中国20多个省区,现可进行人工栽培,以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栽培较多。银耳是中国传统的食药两用保健品。据《本草再新》记载,银耳...  相似文献   

19.
菌种的好坏关系到食菌栽培的成败。我国大规模银耳人工栽培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菌种质量很不稳定,经常给栽培者造成意外的损失。因此,迫切希望了解优良银耳菌种的生产方法。二十年来,笔者致力于银耳菌种的研制、推广和普及工作,为了使我国食用菌栽培事业更快地发展起来,也想略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先进同业,裨得去伪存真,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20.
1母种分离的种耳标准 银耳母种分离的种耳,来源于野生和人工栽培。野外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和植物群落组成;了解其采集地的基质、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为驯化提供原始参考资料。各地科研部门驯化银耳菌种已取得成效,许多菌株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成为定型的速生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