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周巍  尹健  周颖 《中国食用菌》2003,22(4):17-18,44
本文对野生紫孢侧耳的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初步给出其生长、栽培与有关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野外采集得到的野生菌株5271、1710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经ITS鉴定5271菌株为侧耳属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1710菌株为侧耳属的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菌株5271、171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6℃、30℃,最适生长p H均为7.0,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该2株菌株都具有优良的栽培性状,其菌丝在菌包中生长速度较快、形成原基时间短、出菇期间转潮快、出菇持续时间长。对2株菌株子实体中粗蛋白、粗多糖、微量元素、VC、VE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发现1710子实体营养价值更高。通过对野生侧耳属的驯化栽培及营养价值研究,可为今后侧耳属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新种质资源的获取及遗传育种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2株野生侧耳属菌株ZY-P和SH-P为试验材料,结合形态学与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鉴定。设定不同因素对菌丝体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条件,并通过驯化试验探究野生菌株的出菇特性。结果表明,菌株ZY-P和SH-P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哥伦比亚侧耳(Pleurotus columbinus)。菌株ZY-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H-P菌丝体生长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露醇和酵母膏,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经出菇试验,菌株ZY-P和SH-P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分别达46.36%、49.89%。  相似文献   

5.
长柄侧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绍英  姜彦祥 《食用菌》1989,11(6):27-27
长柄侧耳(Pleurotus spodoleucus.Fr.)别名灰白侧耳、灰冻菌。质地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据报道,在我国吉林、云南等地有分布。本研究供试的长柄侧耳菌种是我省和龙县最近从国外引进的,现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阿魏侧耳的驯化与栽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阿魏侧耳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分布在我国的新亚维吾尔自治区;欧洲、北非和中亚也有分布。1958年至今,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1983年中国驯化栽培成功,1990年选育到一株适于商业化栽培的菌株KH2,目前已在许多省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
榆干侧耳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野生榆干侧耳的人工驯化栽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最好,原种培养基以玉米粒为最好,子实体人工栽培培养料以木屑、麦麸、蔗糖、石膏按一定比例配方为宜。  相似文献   

8.
勺状亚侧耳人工驯化栽培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勺状亚侧耳(Hohenbuelia petaloides)别名花瓣亚侧耳,是亚侧耳属的一个种,分布在吉林、河北、河南等省。笔者从吉林大石头林区采集的野生勺状亚侧耳菇木进行菌种分离和驯化栽培,现初报如下: 一、基本特性 (一)野生习性 勺状亚侧耳一般在气温渐低、温差较大的8月中旬至10月初生长在榆、椴、柞等倒木或枯枝上,若遇秋雨6天左右即可成熟。子实体群生,  相似文献   

9.
郭禧椒  黄骐 《食用菌》1989,(4):11-11
盖囊侧耳(Pleurotus cystidiosus)系高温型平菇,适宜夏季栽培。子实体营养丰富,菇肉厚,质地脆嫩致密,耐贮存耐运输,宜鲜食或制罐。我们于1984年从广东农科院引进,1985年开始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一) 生物学特性菌丝白色气生,宽约2μ,  相似文献   

10.
野生泡囊侧耳的鉴定及其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广西大学校园内泡囊侧耳为试材,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ITS序列(Gene Bank登录号为:KJ868811)等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利用棉籽壳、玉米芯、木糠、甘蔗渣、桑枝屑为主料进行栽培试验,以期为今后的品种使用者提供栽培方面的参考数据。结果表明:确定该菌株为泡囊侧耳Pleurotus cystidiosus;在5种供试碳源中,泡囊侧耳的菌丝利用淀粉最好;在6种供试氮源中,发现利用酵母粉最佳;泡囊侧耳的菌丝能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生长,但以40∶1为最好;最适pH 7.0;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0~30.0℃,其中以27.5℃为最佳;以木糠为主料时其生物学效率最高可达到43.33%,单菇重为79.51g/袋。  相似文献   

11.
以采自吉林省露水河的野生网顶光柄菇(Pluteus umbrosus)为试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探究。结果表明:供试范围内网顶光柄菇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 5.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和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12.
褐褶边小奥德蘑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采自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褐褶边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brunneomarginata)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褐褶边小奥德蘑在阔叶树木屑加富培养基(配方4:200 g马铃薯,200 g阏叶木屑,20 g葡萄糖,3 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15 g琼脂,1000 mL蒸馏水,pH自然)上生长较好,适宜碳、氮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胨,适宜pH为7;在3种供试培养料中均能形成子实体,其中在阔叶树木屑培养料中(78%阔叶树木屑,20%麸皮,1%石灰,1%白砂糖,60%左右含水量)发菌最快,形成原基最早、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3.
对22个桦纤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的菌丝显微结构、栽培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JL01、CX02、MAFF420101菌丝直径较大,且三者间差异不显著。菌株MAFF420198菌丝直径最小(2.1μm);菌株FH、JL01、HE、CX02、JL03、MAFF420102菌丝干重均在200 mg/20 mL以上,对其中4个来自不同国家的FH、JL01、HE、MAFF420102菌株进行菌核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菌核干重每袋达25.8 g,生物学效率达26.1%。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对县域野生蔬菜资源调查发现,檧木(俗称“刺龙苞”)在镇巴县内生长较为普遍,野生 资源很丰富,为了进一步开发刺龙苞野生资源,结合刺龙苞在镇巴的生长环境、分布现状和形态表现, 介绍了刺龙苞的生物特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就如何通过种子育苗栽培进一步人工培育扩大刺龙苞面 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掘与利用多孔菌资源,对采自辽宁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腐真菌裂拟迷孔菌(Daedaleopsis confragosa)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从碳源、氮源、pH值、温度4个方面进行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试验研究,从中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最适初始pH值为8,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培养条件下对裂拟迷孔菌液体发酵菌种进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 MnP)活力测定,得出酶活在第8天到达峰值19.411 U·L-1,具有一定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出菇试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25℃培养。裂拟迷孔菌可在人工栽培下形成子实体,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石膏1%、蔗糖1%,含水量65%,从接种至子实体成熟需要54 d。  相似文献   

16.
观察记录了36株可正常结实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的厚垣孢子出现时间、菌落形态、菌丝长势以及菌丝细胞核个数等特性,并应用SPSS生物统计软件将其与出菇时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落形态与高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菌丝长势与现原基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高稳系数和菇体颜色呈显著正相关;菌丝的细胞核个数与子实体破膜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黄白侧耳栽培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影响黄白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子实体生长发育的4个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白侧耳出菇期间最适宜的通风时间为每次1.5 h,早晚各通风一次;黄白侧耳在单层遮阴网遮盖下生长良好,优质商品菇比率较高;双"C"型开口较常规全开口的生物转化率高;转潮补液使用尿素营养液(50 g尿素,10 g葡萄糖,1 kg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从采集自云南省临沧市的野生子实体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YAASM4210,采用形态学法结合ITS序列分子法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栽培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培养基pH、光照条件、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5℃、6.0~7.0、黑纸包裹、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该菌株在4号配方培养料(40%新鲜牛粪,20%草坪粉,20%米糠,18%木屑,1%蔗糖和1%石膏)上生长优于其它参试培养料:菌丝萌发(2d)、封口(12d)、满袋(40d)以及子实体的采收(9d)均用时最短,头潮菇产量最高(每袋21.1g),但覆土后出菇时间(42d)最长。相对于野生子实体,人工栽培子实体菌盖的紫色减弱,采收后紫色消失较快。  相似文献   

19.
红枝鸡爪槭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槭树品种。从其生物学特性入手,总结种苗繁殖、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归纳其主要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省气候特点,对茶树菇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阐述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宜的生长条件,总结出茶树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