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自虎 《中国蜂业》2005,56(1):42-42
我是《中国养蜂》杂志的长期读,深感她是我们养蜂的良师益友。我们不但从中获得养蜂知识,最新科技养蜂成果,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蜂具、蜂药和种王信息。通过《中国养蜂》,我们科学养蜂成为可能,但有的广告也使我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蜂药失效起不到治病效果,延误治病期,给蜂群造成损失,在治疗蜂病前最好检查一下是否失效,现介绍几种简便方法:1.直观判别法在蜂药使用前先看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使用的药物是否超过了保质期。蜂药分乳剂和粉剂,乳剂蜂药将药瓶静置,若发现蜂药混浊,有分层现象,并出现沉淀物或絮状悬浮物,则有可能失效;粉剂蜂药若有结块,说明受潮所致,如果药味不浓或有其他异味,说明  相似文献   

3.
我越冬时蜂量在8框以上(继箱越冬,均为单下)的蜂量,但好景不长,到春繁,蜂一直往外爬,死蜂吻伸出,似中毒现象。春繁整巢时,每箱蜂量下降为不足3框。一脾开繁,蜂还是老往外爬而亡。我将“蜂百克“、“爬蜂康“种药交替使用,按说明书用量来治疗这种爬蜂病,连治两个疗程没什么效果,到去河南淅川老城去采油菜蜜时,每箱蜂已不足半脾蜂。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蜂药开发的初创时期 蜂药——顾名思义,它是防治蜜蜂疾病的药物。应该说在新华字典上找不到它的身影,因为它是近二三十年才诞生的一个专用名词。但它的孕期过程却可以上溯到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历史。可以说,随着野生蜜蜂逐步发展到家养蜜蜂的过程,也就是蜂药开始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太漫长了,直到近代活框蜂箱的发明,才真正给蜂药的开发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卢源甫 《中国蜂业》2006,57(9):21-21
中囊病是由过滤性病毒引起的,易传播、易复发,感染性极强。近年来我饲养的中蜂总是有起有落,持续了六年。但是我并没有灰心,坚持对蜂具消毒,更换药物,更换蜂种,对病蜂进行隔离治疗。从中摸索出中囊病防病胜于治疗,去年开始几十群中蜂已经复壮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碧峰 《中国蜂业》2005,56(3):45-45
我地不但没有大的蜜源植物,而且零星分布。饲养中蜂还勉强可以生产一些商品蜜。要定地饲养西蜂.有经验的老蜂友都说很难成功,但是,为了生产蜂王浆.我在2002年冬天,引进某种蜂场的浆蜂种.2003年春季,正在繁殖的蜂群开始发病,使用了很多药物都不理想。蜂群反而越来越少,荔枝花期,  相似文献   

7.
石钢 《中国蜂业》2007,58(10):22-22
蜜蜂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目前白垩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选育抗病的优良蜂种;二是国外一般采取烧箱处理,我国养蜂人多采用药物治疗。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一名蜂药厂的技术员,很多新蜂药的试验工作大多有我来做。因常年与蜂病打交道,于是总结了一套防治白垩病的方法。一、春季消毒预防春繁季节只要能开箱检查,就可以进行蜂箱消毒预防。消毒包括:蜂箱内外、带蜂的脾以及准备使用的蜂具、饲料、旧花粉脾、旧蜜脾。保障蜂箱内病菌降到最低水平,确保发病期不会迅速爆发。具体措施是:1.用升华硫熏蒸或百菌杀(苯扎溴铵溶液)喷雾。场地也最好消毒处理,奖饲的花粉必须先消毒处理;2.第一次奖饲时加白垩净等药物预防(按最大配水量配制)。  相似文献   

9.
鲍敬恒 《中国蜂业》2003,54(6):18-18
从开始养蜂至今 ,本人一直采取只在春繁开始时喂药预防蜂病的办法 ,而且只使用土霉素和大黄苏打片两种药物。除了个别群有时出现白垩病外 ,从来没有发现一群蜜蜂患过欧 (美 )洲幼虫腐臭病。我认为 ,蜂病并不是总会发生的 ,没有必要经常用药物预防。俗话说 :“是药都有毒”。给蜜蜂喂了抗生素等药物后 ,表面上看不出对蜜蜂有什么毒害作用 ,污染蜂产品是明摆着的事实。 2 0 0 2年我国蜂蜜出口因抗生素污染受阻便是例证。由此看来 ,预防蜂病 ,不应采取简单的喂药办法 ,应采取不污染蜂产品的综合治理办法。1 饲养抗病蜂种 ,一年四季养壮群 ,提…  相似文献   

10.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3,54(4):18-18
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 ,养蜂 2 0余年 ,曾有过一次滥用药物的教训 :记得是 1983年开始养蜂 ,春天出窖群势很好 ,我用抗生素类药和磺胺类药来预防蜂病 ,由于用药过量 ,只见蜂群大片子不封盖 ,最后 10多箱蜂全部垮掉 ,不得不重新买蜂。这次教训后 ,我采取饲养强群 ,综合治理的办法。 2 0多年来 ,除治螨外没有饲喂任何药物。一、饲养强群 ,增强抗病力春季蜂群排泻后 ,立即合并弱群 ,群势在 3框足蜂以上 ;夏季繁殖期不能低于 5框足蜂 ;秋季流蜜期及准备越冬群不能低于 10框足蜂。只有饲养强群才能有强的防病、抗病能力。二、定期更换蜂箱春季排…  相似文献   

11.
防治蜂螨的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象林 《蜜蜂杂志》2009,(11):38-40
目前我国防治蜂螨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草药,如硫磺等;二是西药,如各蜂药厂商生产销售的治螨药。防治蜂螨的药剂可分为4种:水剂、烟剂、粉剂、螨扑挂片等。  相似文献   

12.
康中山 《中国蜂业》2002,53(4):26-26
我是业余养蜂爱好者 ,已养蜂十几年。定地养中蜂 1 0多群 ,每年蜂群都不同程度感染囊状幼虫病 ,我翻遍很多书本 ,按书本上的方法和药物治疗 ,效果都不理想。我地有一种叫尖刀草的草药 ,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 ,是治无名肿毒的良药 ,此草属一年生植物 ,叶片长约 2 0厘米 ,叶窄而尖。我用这种药治囊状幼虫病效果十分理想 ,轻者一个疗程治愈、重者二个疗程治愈。具体用法 :采收本草回家 ,阴干 ,切成 1寸左右长 ,放于蜂箱巢框梁上 ,气体散发于蜂箱内 (鲜草气味太浓 )让蜂接触 ,每箱蜂放干草 5 0克左右 ,我将此方献给养蜂同仁 ,请蜂友不妨一…  相似文献   

13.
周婷 《中国蜂业》2012,(8X):53-53
<正>2012年6月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保护专业委员会召开了换届会议,第四届专委会在蜜蜂保护课题上取得一定进展。第四届专委会的工作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开展。一、提高蜂药质量,规范蜂药市场我国是蜂业大国,但不是蜂业强国。因此对于大部分蜂场,"蜂药"使用不可能依赖进口,而要依靠我们自己的蜂药企业,因此我国蜂药的质量和我国蜂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2005年以来,我国几家主要的蜂药企业先后通过GMP认证,使蜂药质量的规范生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自从养意蜂以来,时时为蜂螨困扰,当然也就经常和治螨药物打交道. 首先感谢蜂药制造商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治螨药物.据蜂友反映,不同的人在防治同样的病敌害中效果却不同,有的很好,而有的用后不仅治不了螨,反而伤蜂,导致一批批幼蜂缺肢、无翅,甚至大量死亡,蜂群不能很好地发展,有的蜂王也被拖出.  相似文献   

15.
我养蜂 2 0余年 ,每年都要向蜂药、蜂具厂及蜂种场邮购物品 ,每当款从邮局汇出 ,总是翘首期盼厂 (场 )家能迅速邮来货真价实的物品 ,以解燃眉之急。特别是对初次打交道的商家 ,更多几分焦虑 ,该商家的诚信如何。当及时收到满意的所购之物时 ,又感觉自己的疑虑是多余的 ,欣喜与满足之情也洋溢于心间。由此可见 ,蜂农与各商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多么紧密呀 !如果双方都视对方兴衰为己之兴衰 ,就能共存共荣 ,迈向未来。广大蜂农对各商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在此谨代表众蜂友提出几点建议 :1 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和创新意识 ,名副其实地做好蜂…  相似文献   

16.
目前 ,蜂针疗法及其疗效逐渐被人们承认和重视 ,为此 ,许多蜂疗研治工作者付出了不懈努力。然而 ,蜂疗研治工作者多是养蜂员 ,因缺乏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 ,只能盲目施治 ,严重地阻碍着蜂疗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学科 ,使蜂针疗法的效果达到医学科学的水平 ,笔者倡议临床科研工作者及蜂疗医师 ,采用现代医学科学的原则与方法共同研究这一课题—蜂针疗法研治规范。1 蜂针疗法的特点蜂针疗法不同于单纯的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 ,它博采了以上两种疗法之精华 ,是一种集针、灸、药三位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 ,有着事半功倍的疗效。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7.
1 .探明病因 ,对症下药目前生产蜂药的厂家多 ,蜂药品种多 ,特点各不相同 ,因此 ,选择蜂药时必须全面考虑。根据病蜂的病因 ,选择合适的蜂药 ,对症下药 ,同时要注意选择的蜂药最好能够防治 2种或 2种以上蜂病的广谱性蜂药。绝不选择无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的蜂药。2 .掌握施药时期 ,适时施药每种病虫害都具有最佳防治时期 ,因此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来选择施药时间 ,以做到适时用药 ,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在蜂产品的生产季节 ,尽量少用或不用蜂药 ,以提高蜂产品的质量。一般选择晴天的上午或傍晚使用蜂药 ,切忌在阴雨或大风天气下使…  相似文献   

18.
王锡九 《蜜蜂杂志》2007,27(9):23-23
养好中蜂一定要选好蜂种,如要具备抗病力强、高产、不爱分蜂等优点。但千万不能将自己的蜂种马上就用从外地引进的蜂种全部换掉,应先换少部分观察1年以上,若确实比自己原有的蜂种好,再陆续换种,否则很容易失败。这方面我有过教训。  相似文献   

19.
胡元强 《中国蜂业》2005,56(5):34-35
今年,欧盟进口蜂产品除了不得含有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外,新增加禁用药物磺胺、硝基呋喃、甲硝唑等.我国蜂产品出口欧盟等国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如何杜绝蜂产品中蜂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当前蜂业界首要任务.蜂产品中蜂药残留是蜂农在防治蜂病过程中喂饲蜂药污染蜂产品造成,有的是蜂农盲目用药的恶果.蜂群无病蜂农就不会用药,健壮的蜂群是生产无公害蜂产品的基础,也是杜绝蜂药污染蜂产品的根本.如何培育健壮蜂群,笔者根据实践与调查研究,总结以下经验供蜂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志 《养蜂科技》2005,(6):22-24
我国蜂药研究滞后。蜂农缺乏用药常识,用药方法不当。导致蜂药残留。污染蚌产品。并危害蜂群。只有加快进行天然、高效、低毒、低残留蜂药的研制,合理使用蚌药,掌握蜂病信息。以管理为主线,防治结合,减少蜂药污染。才是适合我国蝽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