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采用了正交区组二次回归设计 ,以氮、磷、钾配方施肥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进行了湖北麦冬产量的分析 ,建立的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表明 :氮肥、钾肥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磷肥则不明显。氮肥与磷肥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呈互补关系 ,在较低磷肥时随施氮肥的增加而产量增加 ,反之则下降。高氮、高钾、低磷配方施用能达最高产量点 ,施用N 4 5 5 7~ 4 95 4kg/hm2 、P2 O52 5 9 5~ 312 2kg/hm2 、K2 O 6 95 1~ 75 7 3kg/hm2 ,产量为 75 0 0kg/hm2 以上的概率为 99%。  相似文献   

2.
宣威市紫色土辣椒氮磷钾肥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土辣椒氮、磷、钾适宜施用量研究表明,紫色土氮磷钾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磷是限制辣椒产量的主导因子。在施用菜籽饼肥600kg/hm^2,折N31.2kg/hm^2、P2O5 11.7kg/hm^2、K2O 8.1kg/hm^2的基础上,辣椒产量≥20400kg/hm^2的氮磷钾优化组合施肥范围:N=113.9~204.6kg/hm^2,P2O5=145.9~177.2kg/hm^2,K2O=49.3~153.8kg/hm^2,N:P2O5:K2O=1:0.87~1.28:0.43~0.75。建议氮、磷、钾肥适宜用量为:N159.2kg/hm^2,P2O5 161.5kg/hm^2,K2O 101.5kg/hm^2,N:P2O5:K2O=1:1.01:0.64,辣椒最高产量预测值为21961.5kg/hm^2,施肥利润5417.7元/hm^2,投产比1:5.00。适量的氮、磷、钾营养使得养分比例平衡,有利于增加辣椒收果数,提高鲜椒产量,从而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3.
早熟芋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芋艿施肥田间试验,表明获得早熟芋艿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为N448.5kg/hm^2,P2O5 52.5kg/hm^2,K2O 180-270kg/hm^2,N-P2O5-K2O比例为1:0.12:0.40-0.60,并推荐有机无机复合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早熟芋艿生育期短,施用充足的氮肥才能保证芋艿在较短的生育期内获得较高的产量,芋艿还是一种喜钾作物,施用钾肥能明显促进芋艿高产;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不足的情况下,施用磷肥能促进芋艿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配施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青贮玉米最大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其适宜的氮肥(N)用量范围为308.4—365.0培柑,磷肥(P2O5)适宜用量范围为100.1—117.0kg/hm^2,钾肥适宜用量(K2O)范围为65.5~89.8kg俯。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对青贮玉米中粗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磷和钾的施用有助于干物质含量和钙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钾锌锰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山西石灰性褐土上施用氯化钾、硫酸锌、硫酸锰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锌、锰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马铃薯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的配方施肥方案是:氯化钾297.9~396.0kg/hm^2,硫酸锌69.70~109.1kg/hm^2,硫酸锰92.54~126.27kg/hm^2。钾、锌、锰肥配施可显著增加块茎中的淀粉、粗蛋白含量,降低NO3-N含量。  相似文献   

6.
饱和D-最优设计在高蛋白大豆施肥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高蛋白大豆生产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合理施肥是实现高蛋白大豆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利用饱和D-最优设计对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氮、磷、钾肥施用量进行研究,旨在为高蛋白大豆生产中的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高蛋白大豆冀豆21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每个因素分别设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肥料均在大豆开花期分批次施用,成熟后测定大豆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建立了以氮、磷、钾施用量编码值为变量因子,高蛋白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式。通过对模型解析寻优表明,氮、磷、钾肥对高蛋白大豆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氮肥>钾肥>磷肥;当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95.46、183.8和128.7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值为0,当氮、磷、钾肥分别为120.8、178.4和141.3 kg/hm^2时,边际蛋白质含量效应值为0。氮磷、氮钾、磷钾对高蛋白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产量超过3104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46.04%以上的施肥方案为施氮量76.13~101.1 kg/hm^2,施磷量131.1~168.5 kg/hm^2,施钾量104.9~134.8 kg/hm^2。【结论】利用饱和D建立的肥料函数模型可以很好的说明氮、磷、钾施肥与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变化关系和氮、磷、钾间的互作效应,适量的氮肥、磷肥、钾肥可有效提高高蛋白大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供试条件下,最佳肥料配比是N76.1~101.1 kg/hm^2、P 131.1~168.5 kg/hm^2、K 104.9~134.8 kg/hm^2。  相似文献   

7.
氮磷肥配合施用对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肥施用水平对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适合用量配比能明显促进桑树生长,桑树每株枝条数、枝条长和枝条基部径围及桑叶百叶重均明显随氮肥和磷肥用量提高而增加。结果显示在氮肥用量为450kg/hm^2时,N:P2O5施用比例为3:1时桑叶产量最高,在各种氮磷肥用量组合中,N450P150处理的桑叶产量比其他处理平均高5139kg/hm^2,增产率达22.4%。试验结果表明,氮、磷肥对桑叶增产效果有互促作用,即高量氮肥施用需要有足够的磷肥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节水栽培冬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计算了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对氮肥反应不明显。氮肥利用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同时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了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不同生育期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表现为施氮量157.5kg/hm^2或226.5kg/hm^2时氮肥一次性底施处理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分次施用处理,成熟期表现为施氮量157.5kg/hm^2时氮肥分次施用处理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而施氮量226.5kg/hm^2则相反。由此可见,节水栽培条件下施氮量157.5kg/hm^2一次性底施既可满足冬小麦高产的要求,同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在硅、镁、硼营养较缺乏的甘蔗田,进行硅肥、镁肥、磷肥的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硅、镁、硼肥及其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的株高、茎径、锤度、产量和产糖量有明显的影响。施用硅肥使甘蔗锤度、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42~1.11,11.04~14.96t/hm^2和1.84~2.10t/hm^2;施用镁肥分别比对照增加0.93~1.26,4.02~9.55t/hm^2和0.99~1.53t/hm^2;施用硼肥分别比对照增加0.41~1.20,5.00~10.00t/hm^2和0.80~1.82t/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磷水平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磷水平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苜蓿充分供应氮、钾等其它营养的情况下,施用磷肥能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高度和侧枝数,增加植株生长高度8.2~10.1cm,增加植株侧枝数0.9~1.8个/株;能大幅度提高苜蓿鲜草产量,增产30.8%~70.2%;对反映苜蓿品质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增加单位面积牧草营养成分总产量;增施磷肥不仅可以显著增加苜蓿对磷的吸收,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苜蓿对钾和钙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磷(P2O5)量为102.4k/11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0%海水灌溉下1年生库拉索芦荟氮、磷两因素各五水平组合的效应,建立了芦荟叶片产量与氮、磷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芦荟叶片产量在施氮、磷肥量分别为N2~N3及P2~P3范围内取得最大值;通过计算,30%海水灌溉下2年生芦荟叶片的最高产量为Ymax=26015kg/hm^2,最高产量下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Nmax=141.9kg/hm^2、P2O5max=84.0kg/hm^2。在同一施磷水平下,芦荟单叶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相同施氮量的各施磷组合芦荟单叶重在P2~P3为最大。和对照(不施氮磷肥)相比,氮磷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芦荟成熟叶片蒽醌含量,以N3P3处理下的叶片蒽醌含量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23%。氮磷配合施用芦荟甙增产效果为5%~132%,施氮量为N3的各P处理组合芦荟甙含量为最大,显著高于No,N1和N4的各施磷组合;而增施磷肥则有利于在低施氮量(N0,N1)下提高芦荟甙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萝芙木配方施肥试验,探讨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对萝芙木药材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萝芙木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施用腐熟猪粪12000 kg/hm2的基础上,加施纯氮(N)150 kg/hm2、纯钾(K2O)60 kg/hm2为最适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主要耕地土壤肥力监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8~2004年连续7年对河南省45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以及对645个土壤样品12个项目的分析化验,已初步掌握了河南省近年主要耕地类型的肥力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6年)时相比,高、中地力为主的耕地土壤各养分含量除速效钾下降明显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以及有效微量元素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速效磷提高最快。土壤速效钾7年平均值119.96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下降了18.94mg/kg,平均每年以1.05mg/kg的速度下降,但近年来下降趋势变缓;养分平衡中氮素(N)平均盈余39.5kg/hm^2,磷素(P2O5)盈余30.9kg/hm^2,钾素(K20)亏缺150.0kg/hm^2;全省施肥水平较高,每公顷总施肥量折纯养分647.96k,但有机无机比仍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投入比例1:0.42:0.17,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磷肥基本合理,钾肥不足;主要农作物小麦产量略有上升,其它主要秋收作物产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孙婷  马宏卫  王孟兰  张媛 《土壤》2019,51(6):1065-1069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前期研究,设计了华东地区小麦缓控释配方肥,研究了该配方肥对小麦产量、土壤养分平衡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配方肥能在较常规施肥减氮12.5%、减磷10%、减钾6.7%以及一次性施用的情况下,确保小麦的稳产,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6.2%,且将氮肥的偏生产力提高20.4%,同时维持土壤的养分含量。配方施肥的施氮量、施磷量超过了植株的需求,盈余50%左右,施钾量低于作物吸钾量,土壤钾素平衡为亏缺状态。因此,建议华东地区小麦缓控释配方肥的氮肥用量可降低10%~15%,磷肥用量可降低20%~30%,钾肥用量应提高10%左右,即配方肥的氮(N)、磷(P_2O_5)、钾(K_2O)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90、80~90和90~1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南板蓝产量及靛玉红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显著影响南板蓝的产量。N、P、K肥对南板蓝的增产效应为N〉P〉K,氮是主要的限制因子。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也显著影响南板蓝的靛玉红含量。施入氮肥明显地增加了南板蓝的靛玉红含量,磷、钾肥的施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靛玉红含量。结合南板蓝的产量及靛玉红含量,确定氮、磷、钾肥适宜的用量组合区间,N为931.96~1035.55kg/hm^2,P2O5为140.80~172.80kg/hm^2,K2O为388.80~432.00kg/hm^2。  相似文献   

16.
优质稻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有关施肥参数,建立优质稻施肥模型,选择高、中、低肥力田块,应用3因素4水平设计方案对优质稻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肥的施用对优质稻的增产作用是氮肥大于磷肥,磷肥大于钾肥,建议梁河县优质稻高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73 kg/hm2、P2O535.6 kg/hm2、K2O87.8 kg/hm2,应施好氮、磷肥,增施钾肥。中肥力、低肥力田块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87.48~103.7 kg/hm2、P2O559~63 kg/hm2、K2O 47.6~52 kg/hm2,应增施氮肥、磷肥,适量钾肥。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相似文献   

18.
适宜氮磷钾用量和配比提高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油用牡丹是我国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但施肥不平衡严重制约油用牡丹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和配施比例对油用牡丹产量和出油量的影响,探明油用牡丹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对提高油用牡丹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以五年生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尿素750kg/hm^2、重过磷酸钙270kg/hm^2、硫酸钾600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量的一半)、2(常用施肥量)、3(常用量的1.5倍)。调查了‘凤丹’产量,分析了籽粒出油量。对‘凤丹’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结果】1)施用氮、磷、钾肥可改善‘凤丹’单株果荚数、单个果荚重量、果荚直径、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而提高‘凤丹’产量;氮、磷、钾肥的施用使‘凤丹’分别增产283.7、276.8和150.6kg/hm^2,增产率分别为55.5%、50.3%和23.5%,增加纯收入分别为7310.4、7494.3和2118.9元/hm^2,农学效率分别为0.96、2.76和0.59kg/kg。2)施肥增产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肥料农学效率和增收效果则表现为P2O5>N>K2O,但过量施用氮、磷、钾肥会使产量有所下降,且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磷、钾肥增产和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以推荐施肥水平处理的最高,农学效率均以1水平最高。3)施用氮、磷、钾肥通过影响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来影响产油量,最高出仁率可达65.0%,最高种仁含油率可达32.9%,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3.0%、12.6%,氮、磷、钾均衡施肥产油量可高达193.3kg/hm^2,三因素对产油量影响大小顺序为N>P2O5>K2O。4)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和促进‘凤丹’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任一肥料的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降低。5)使用不同拟合方法建立肥料与‘凤丹’产量效应函数方程,通过对比分析二元二次模型为最适模型,基于该最适肥效模型得出‘凤丹’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343.2、109.7、248.4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2∶0.72。【结论】合理的肥料配比和用量是‘凤丹’增产的保障。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可提高‘凤丹’农艺性状、产量、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指标,进而提高产油量,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为343.2、109.7、248.4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32∶0.72。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养分转运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N、P、K吸收累积动态及分配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块茎产量在33.5~38.6 t/hm2之间,氮肥农学效率在12.3~50.3 kg/kg之间。与高氮磷低钾处理相比,低氮磷高钾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产量、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和氮肥农学效率(P<0.05);以低氮磷高钾且氮肥分期施用的处理最佳。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积累趋势影响不大,但可显著影响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的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收获时低氮磷高钾处理不但能增加块茎中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还利于提高氮、磷、钾养分向块茎的转运率。将部分氮肥在块茎膨大前追施可更有效提高块茎中的养分分配比例,在追施氮肥的基础上再追施钾肥仅略提高了商品薯比例。  相似文献   

20.
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马铃薯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41.15kg/hm^2,P2O5104.55kg/hm^2,K2O198.90kg/hm^2,施用比例1:0.74:1.41,最佳产量31845.30kg/hm^2,施肥利润3306.90元/hm^2,投产比1:3.63。采用平衡施肥能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薯块硝酸盐和还原糖含量,并能增加淀粉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产品品质,增加效益。马铃薯硝酸盐含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磷钾肥能明显降低硝酸盐含量。我区马铃薯生产重金属污染均未超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