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优质中稻新品种鄂中5号(商品名润珠537)每公顷产量6375kg以上,且米质优,食味佳,2002年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评审为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1名。一般4月底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秧龄25d左右为宜,每蔸插植单、双粒谷苗,株行距13.3cm×26.7cm或13.3cm×30.0cm,或宽窄行移栽,每公顷24.0万-28.5万蔸。  相似文献   

2.
优质中籼稻新品种鄂中5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鄂中5号属优质迟熟中籼稻新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综合农艺性状好,其显著特点是米质优良,是当前进行无公害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实践证明,引进国外优质品种进行鉴定、系统选育、南繁加代是优质稻选育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鄂中 4号是从胜泰 1号的变异株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籼稻品种。具有米粒透明 ,食味可口 ,稳产丰产 ,适应性广 ,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熟期适中 ,后期转色好等特点。栽培技术上要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小蔸密植 ,肥水适宜 ,及时防虫 ,确保品质。  相似文献   

4.
金卫兵 《农家顾问》2007,(11):I0001-I0001
由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湖北省优质水稻研究开发中心选育成,商品名润珠537。通过湖北省审定。鄂中5号属优质迟熟中籼稻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综合农艺性状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秧苗素质,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苗期设置5个氮肥梯度,移栽前进行秧苗素质考察。结果表明:秧苗的株高、叶龄均在施氮量为36g·m-2条件下达到最大,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根长在施氮量为12g·m-2条件下达最大;秧苗根数、百株地上干重、发根力根数均在施氮量为24g·m-2条件下达最大,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基宽同样在施氮量为24g·m-2时达最大,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苗期施氮量24g·m-2时,秧苗根数、茎基宽、百株地上干重、发根力根数等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是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濮单5号玉米杂交种产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濮单5号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3个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濮单5号以中、高种植密度(3000、3500苗/hm2)、高施氮量(300kg/hm2)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濮单5号适宜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濮单5号玉米杂交种产量,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濮单5号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3个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濮单5号以中、高种植密度(3 000、3 500苗/hm2)、高施氮量(300 kg/hm2)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鄂中岗地作一季中稻种植的新品种,以两优培九等26个新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从适应性、丰产性、品质、多抗性等方面进行筛选,以培两优3076、扬两优6号和Q优6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应在本地种植,并结合品种研究了相应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湘早籼45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湘早籼45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0 kg/hm2到180 kg/hm2纯氮施用量梯度上升时,湘早籼45号的产量也呈上升趋势,在180 kg/hm2纯氮的基础上再增加氮肥的用量反而会使湘早籼45号的产量降低.综合分析在生产上湘早...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水稻土上进行油菜-水稻轮作中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碱解氮为125mg/kg的中等肥力水稻土,施氮肥后的增产率油菜为3.9%~41.5%,水稻为7.3%~42.5%,全年8.3%~41.3%;氮肥最高施用量为水稻78.1kg/hm2,油菜62.3kg/hm2,全期72.4kg/hm2;氮肥最佳施用量为水稻75.8kg/hm2,油菜58.0kg/hm2,全期70.9kg/hm2。土壤碱解氮与油菜、水稻施氮增产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土壤施氮前后碱解氮增量与施氮量符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索苏粳815适宜的施肥量和分蘖期施肥方式,为苏粳815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2个田间试验,即氮肥施肥量试验和分蘖期不同平衡肥试验。[结果]苏粳815产量最高的纯氮施用量是270 kg/hm2。平衡肥施用提高了分蘖成穗数,但降低了每穗粒数,最终影响产量的形成。[结论]人工移栽苏粳815高产栽培适宜施氮量为270 kg/hm2,分蘖肥一次施足,不需施用平衡肥。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施氮量(公顷施纯氮210kg)可以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改善群体光环境,最终达到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稳定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53.1%、61.6%、39.7%和36.7%,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4.0%、80.9%、36.0%和32.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0.4%、59.5%、37.4%和34.5%。与农民习惯等氮施肥相比,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5.7%和11.6%,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9.9%和21.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8%和12.2%。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提高了产量,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高于农民习惯施氮,且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生理效率和偏生产力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施用稳定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稳定氮肥施氮量在240 kg N·hm-2且基肥与分蘖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稻氮磷钾肥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8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中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钾、磷。经回归分析,中稻最佳的施肥量为每667 m2施用纯氮10.1 kg、磷肥4 kg、钾肥6.5 kg。在此最佳施肥量条件下,中稻产量达到518.1 kg/667 m2,且施肥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宁粳3号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稻米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无显著影响。垩白大小、垩白度、垩白粒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以及食味评分均表现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水稻旱熟品种龙粳27的最佳施氮量,实现早熟品种高产稳产,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单株分蘖和株高均明显增加。施氮肥的处理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穗实粒数、空瘪率和平方米穗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y=493.11+53.747x-3.591x^2。最高产量下的施氮肥量应为112.2kg·hm^-2,最高产量为10413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新培育的优质粳稻新稻22为材料,设置0、240、262.5、285、307.5、330 kg/hm2纯氮6个施氮水平,22.2万、27.75万、33.3万穴/hm23种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垩白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先减小后增大,即27.75万穴/hm2种植密度下,稻米外观品质较好;其食味品质在低密度和中密度下较好,高密度下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不同栽插密度间差异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增加趋势(低密度下不施氮处理除外);食味值、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各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可知,栽插密度27.75万穴/hm2(行株距30 cm×12 cm)、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水稻外观和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修水县中稻"3414"试验结果表明,该县中稻施肥以纯氮177.0 kg/hm2、五氧化二磷79.50 kg/hm2、氧化钾159.0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优质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亲本的特征特性,并从制种基地选择、播插期安排、育秧、插足基本苗、肥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为该品种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