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微受精技术是体外受精与显微操作技术相结合的一项胚胎工程技术,使得由透明带和卵质膜所形成的生理受精障碍得以排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显微受精研究近况,探讨了显微受精过程中的精卵互作机理,对卵龄、精子获能、注射针参数、操作技术和显微注射方法等影响显微受精的因素以及显微受精卵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胞质内精子注射(intraeytoplasmie sperm injection,ICSI)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体外受精技术.它是借助显微操作仪,将处理后的精子或生精细胞直接注入卵母细胞胞质内,从而完成受精的过程.理论上讲,只要1个精子就可以受精,这就大大降低了受精过程中对精子数量的要求.因此,该技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牛体外受精研究发展迅速。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可使体外培养成熟的牛卵泡卵子受精,并培养发育成囊胚,将新鲜的或经过冷冻、解冻后移植给受体牛,最终获得犊牛。利用附睾尾部精子进行体外受精时,受精率在种公牛之间没有差异,而利用射出精子时个体间则差异很大。显微受精可以得到稳定而高的受精率,并缩小精子方面所引起的受精率差异。目前,显微受精有以下三种方法:透明带开孔法、卵黄周隙精子注入法、卵细胞质精子注入法。本文所报道的显微受精试验是用卵细胞质精子注入法。卵细胞质精子注入法是利用显微操作仪在显微镜下将一个精子或精  相似文献   

4.
猪第一极体核物质参与卵母细胞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核物质能否参与体外受精及其进一步的胚胎正常发育.第一极体(FPB)获自猪卵巢卵泡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的MⅡ期卵母细胞.存活极体从成熟卵母细胞内分离后采用显微操作术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胞质中.第一极体重组卵母细胞分别采用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胞浆注射法进行受精,来自极体核重组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和分析其进一步体外卵裂发育的能力.结果显示:极体显微操作重组的成功率约为80%,20%左右的重组卵母细胞于重组后的受精和发育培养过程中退化、崩解;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注射后2-细胞卵裂率分别达到12.9%和29.8%.结论:猪第一极体核物质具有参与卵母细胞受精和进一步胚胎发育的能力.据此推测利用第一极体将有可能繁殖正常仔猪后代.  相似文献   

5.
单精注射法生产转基因小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胞质内显微受精技术(ICSI)作为辅助受精的一种手段,将体外受精研究和胚胎的显微操作技术结合起来,比以往对精子质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使其无论在畜牧业生产实践还是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生理基础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小鼠精子及小鼠精子与GFP基因孵育后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ICSI,获得子代鼠。提取鼠尾基因组DNA,应用PCR、Southern blot进行整合检测。在发育至成年的11只小鼠中经PCR和Southernblot检测到3只阳性(27.3%)。结果表明,利用ICSI技术可以高效地生产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6.
正哺乳动物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简称为IVF)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它由精子采集、体外获能和卵母细胞采集、体外成熟、受精、受精卵培养等技术组成。目前已有10多种哺乳动物的"试管动物"相继出生。但在羊的体外受精技术研究中,一直存在着精子获能效果差和卵母细胞卵裂率低等问题。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在幼龄绵羊的卵母细胞体外  相似文献   

7.
家兔显微受精影响因素及显微受精胚胎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兔为实验动物,利用胞质内精子注射技术和透明带下精子注射技术,对卵龄、精子获能、注射针管口径、操作室温和操作方法等影响显微受精的因素以及显微受精胚胎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胞质内单精子注射,hCG后15-17h卵的存活率为69.4%,显著(P〈0.05)高于hCG后19-21h卵的存活率(47.3%);而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52.9%和41.2%)分别低于hCG后19-21h卵的  相似文献   

8.
水牛分离精子与不同来源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水牛分离精子与不同来源(活体采卵或屠宰场卵巢采卵)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效果。活体采卵是选用20头空怀河流型母水牛(其中摩拉母牛12头,尼里-拉菲母水牛8头)每间隔3 d采卵1次,连续采卵5~6周,活体采集卵母细胞;屠宰场卵巢采卵是收集屠宰场水牛卵巢,用10 mL注射器连接18 G针头吸取水牛卵巢上可视的卵泡来收集卵母细胞。将收集的AB级水牛卵母细胞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体外成熟、然后用分离或未分离精子进行体外受精以及体外培养至囊胚。结果发现:活体采卵组和屠宰场收集的水牛卵母细胞组用分离精子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没有差异(P>0.05);分离精子和未分离精子的体外受精分裂率和囊胚率也没有差异(P>0.05)。由此说明,水牛分离精子可以用于体外生产性控胚胎。  相似文献   

9.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集显微操作技术与体外受精于一体,先后在人和多种家畜动物上成功获得后代,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动物性控胚胎制备、转基因动物生产和哺乳动物受精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文章以猪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猪ICSI技术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卵母细胞透明带溶孔、透明带切口、将精子植入卵周隙内以及将精子注射到卵母细胞质内的辅助受精技术(assisted fertilizati-on),可为精子排除透明带障碍或越过透明带和精一卵细胞膜融合等过程,提高精液利用率和治疗某些类型的不孕症。前三种技术可排除透明带对精子形成的障碍,这时的精子应是能运动的而且能与细胞质膜融合。第四种技术可排除透明带和精卵膜融合这两重障碍,精子不一定是能运动的、活的、甚至完整的。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家畜和野  相似文献   

11.
实验用TYH、T6两种培养液做为精子获能培养液和受精培养液进行了金黄地鼠的体外受精。用经获能培养的精子分别与具卵丘和去卵丘的卵子进行受精培养。结果在TYH中分别得到了27.5%和33.3%的受精率。在T6中得到了47.2%和26.3%的受精率;用未经获能培养的精子分别与具卵丘和不具卵丘卵子进行受精培养,结果在TYH中得到了41.8%和7.1%的受精,在T6中得到了48.5%和57.7%的受精率。实验结果说明:(1)适用于小鼠体外受精的培养液T6和TYH并不适合于金黄地鼠,其主要原因是不能使精子有效获能;(2)卵丘细胞的存在有使受精率提高的趋势;(3)来自不同公鼠的精子的受精能力差异很大,进行体外受精时必须严格挑选公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4):728-734
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技术为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机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虽然猪IVF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囊胚发育率仍然较低,亟需建立更为稳定、高效的体外受精方法。本试验通过比较精子浓度,精子获能处理,不同精卵共孵育培养体系以及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添加不同激素等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能力的因素,以求找到最佳的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体系。结果显示:在精子浓度为1×10~5~1×10~7/mL,5×10~6/mL的精子浓度显著提高体外受精效率(P<0.05);以茶碱、咖啡及咖啡因联合使用肝素作为获能物质处理精子,发现2.5 mmol/L茶碱处理组体外受精效率显著提高(P<0.05);通过比较不同的受精体系,发现使用40个卵/500μL体系显著提高体外受精效率(P<0.05);在卵母细胞成熟液中添加不同激素组合,发现添加10IU/mL PMSG,10IU/mL HCG和2.5IU/mL FSH激素组合,体外受精效率显著提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M199中添加10IU/mL PMSG,10IU/mL HCG和2.5IU/mL FSH体外成熟培养卵母细胞,以5×10~6/mL精子浓度,2.5mmol/L茶碱作为获能物质处理精子,40个卵/500μL共孵育的IVF体系效果最佳,其卵裂率为(61.33±0.77)%,囊胚率为(28.33±1.08)%。本试验将为深入研究猪IVF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作为辅助受精的一种手段,自从出现以来,就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ICSI将体外受精和胚胎的显微操作技术相结合,大大降低对精子质量的要求,在畜牧业生产实践和哺乳动物生殖生理的基础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ICSI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其效果,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精子和卵子本身的状态.论文就精子有关方面的因素,简要综述了精子顶体与核周鞘、细胞骨架与中心粒、DTT处理和卵母细胞激活因子(SOAF)等对IC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红  王文涛  付博  仁亮  刘娣 《兽医大学学报》2013,(9):1451-1453,1457
通过比较参与受精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存在与否、精子上浮时间、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受精液等4个方面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以求找到最佳的猪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体系。将选择带有不同颗粒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分为3组:含全部颗粒细胞、2~3层颗粒细胞和裸卵;调整精子在受精液里的上浮时间为0、30、60、120min研究其受精能力;比较3、6、20h精卵共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体系下,在mTBM受精液中,将精子上浮处理60min,与含2~3层颗粒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共孵育6h的IVF体系最为有效,其卵裂率为(77.6±2.3)%,囊胚率为(25.7±2.6)%。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1):40-42
在牛体外受精(IVF)过程中,比较不同浓度的牛卵泡液对其卵母细胞的成熟效果,并将成熟的卵母细胞与不同方法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分析其卵丘细胞在受精前后的脱除对卵裂率及囊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的牛卵泡液(BFF)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卵丘细胞在受精后的脱除效果显著优于受精前的脱除(P0.05);上游法和离心法的精子获能方式对IVF没有显著差异,但离心法略优于上游法。  相似文献   

16.
动物胚胎生物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一。近 3 0年来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这些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胚胎生物技术主要涉及对动物配子及胚胎的操纵。包括超数排卵、胚胎移植、体外受精与显微受精、孤雌生殖、胚胎分割与嵌合、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等等 ,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发展及在实验动物上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技术在实验动物、家畜上已非常成熟 ,实际应用中已程式化。体外受精与显微受精体外受精体外受精是由M C Zhang等 (1 95 1 )发现动物精子获能现象开始的 ,第一例试管动物是 1…  相似文献   

17.
应用体外受精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屠宰的青年母猪卵巢巾的未成熟卵,大量、廉价地实验室生产胚胎。这对加速我国良种猪群的繁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胚胎工程技术。借鉴国内外实验室生产猪胚胎的经验及根据我们实验室的实践,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体外受精猪胚胎的生产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获得、培养、精子获能、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仃与移植等。  相似文献   

18.
应用体外受精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屠宰的青年母猪卵巢中的未成熟卵,大量、廉价的实验室生产胚胎。这对加速我国良种猪群的繁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胚胎工程技术。借鉴国内外实验室生产猪胚胎的经验及根据实验室的实践,文章较详细地叙述了体外受精猪胚胎的生产过程,包括卵母细胞的获得、培养、精子获能、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存与移植等。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牛卵泡卵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其受精过程的发生。从屠宰场收集800枚牛卵泡卵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并用体外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在用m-TCM199培养21、22、24、26、28h后,达到中期Ⅱ的卵母细胞比例分别为33.89%、74.16%、77.78%、86.67%、85.71%;25h后,如果继续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比例不再显著增加。卵母细胞的自身形态显著地影响其成熟效果,A、B、C级卵培养24h后分别有94.60%、55.43%、31.25%的卵母细胞达到中期Ⅱ。卵泡卵在体外滞留8h后,其成熟率(47.11%)明显地低于45min(77.92%)或4h(74.60%)。肝素和钙离子载体A 23187都能诱发牛精子获能,二者在受精效报上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都有多精入卵现象发生。授精后6h精子进入卵内,精子入卵后2~3h头部膨大,6h后出现早期原核,最早发生卵裂是在授精后30h。  相似文献   

20.
一、体外受精的实验操作 1.精子的准备供体外受精的精子必须是获能的精子.要得到获能精子方法有二:一是从母体生殖道中回收交配后经过一定时间的精子;二是对公畜直接射出的精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在体外诱发其获能.前一种方法较近于自然状态,多种动物都有成功的例子.在实际体内受精过程中,精子从子宫向输卵管移动期间就已获能,到达输卵管的精子已是完全获能的精子,唯实际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