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南方小麦的高产稳产,从1975年起我院组织省内有关科研单位、院校和部分高产社队进行小麦高产研究及攻千斤联合试验。现将我院近几年的小麦高产栽培研究,并结合淮南地区小麦高产经验,对千斤小麦栽培技术及高产生理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省淮南和苏南地区,冬季气温不很低,小麦越冬期0℃以下的天数,一般只占越冬天数的1/4到1/2,多栽培春性大叶型品种,分蘖期较短,每亩成穗数较少。春季多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11-1621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 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溉。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亩产千斤以上小麦,需吸收纯氮(N)14~16千克、纯磷(P2O5)5~7.5千克、纯钾(K2O)10~20千克.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区各地小麦千斤田块不断涌现,产量水平越来越高,并由小面积逐步向大面积发展,大大拓宽了高产路子,丰富了技术经验,但在栽培技术方面,尚存在用肥过多,工序过繁,成本过高的倾向。为此,近两年我们从高产、稳产、省工、省肥,适应机械化出发,对千斤小麦的节约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生产上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主要产麦区六十年代前半期产麦1/15公顷的产量在300-400千克徘徊。六十年未期,单产400-500千克的高产地块开始点片出现,并集中在莱阳地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亩产超千斤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品种选择通过多年试验,豫麦70-36在豫南地区表现突出,该品种属弱春偏半冬性中早熟品种,耐寒性强,分蘖成  相似文献   

8.
<正> 一、产量指标:亩产500斤左右.二、生产存在问题和增产途径淮南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湿害、瘠薄、粗放、病虫害等.主要增产措施:排涝防渍,培肥土壤,选用良种,精种细管,防治病虫害等.增产途径是: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增加穗数夺高产.三,群体结构和个体长相指标淮南小麦应选用弱春性大穗型品种.以7023为例,群体结构:基本苗18-22万,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越来越高.小麦是需氮磷钾比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产量6 000kg/hm2小麦,需吸收纯氮180~210kg/hm2,五氧化二磷75~90kg/hm2,氧化钾150~165kg/hm2.根据小麦的吸肥规律和生育特点,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苗肥,看苗酌施返青平衡肥,重施拔节肥,适施剑叶肥,推广穗期叶面喷肥.  相似文献   

10.
1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栏粪有机肥取得了显著和极显著的增产效果,栏粪用量超过500kg/667m2,产量才能达到显著差异,其中以1500kg/667m2为最佳。施用菜饼也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施用有机肥之所以能增产,主要靠增加成穗数和增加总粒数、实粒数即大穗来实现。施用有机肥对有效分蘖期、分蘖高峰期、拔节期、抽穗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成熟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 潢川县地处淮南,长期实行稻麦两熟耕作制,由于土质粘重,在小麦播种前整地时,如遇阴雨连绵,土壤多形成大的土块,群众称为“铁蛋”,极不易整细、耙平,影响小麦播种和一播全苗。在这种情况下播种,出苗率仅40%左右。经过三年试验,通过采用播后灌水的方法,初步解决了小麦一播全苗。1984年在前两年试验的基础上,于水稻收获后,10月19日灭  相似文献   

13.
在当地套作模式基础上,兼顾小麦、小辣椒双高产,通过行距调整、株距配置、品种筛选、合理密植、共生期和中后期管理等措施,改善田间群体结构,增加小麦、小辣椒种植密度,发挥小麦边行优势,提高对小辣椒的遮阴效果,降低病虫为害,实现小麦、小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配置由1 m一带改为0.8 m一带,缩小小辣椒行距,由40 cm缩减到20 cm,每亩小麦群体增加2.5万~3.0万头,小辣椒群体增加2 000~2 500株;小麦、小辣椒每亩平均单产均达到500 kg。每亩效益5 000~6 000元,亩增效益1 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攻关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来如东县马塘镇作为江苏省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镇,开展的稻麦两熟周年高产攻关研究,及马塘镇连续稻麦周年粮食单产超过1 100 kg/亩的相关经验、数据,整理形成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技术包括:小麦:选用良种,适期半精量播种,精准施用拔节、孕穗肥,防倒防早衰,适时收获;水稻:适期播种,旱育机插,精确定量施肥,浅湿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5.
新乡地区的广大农村,在批林批孔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运动的推动下,“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兴起,科学种田水平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小麦获得了连年丰收。全区五百万亩左右小麦,一九七三年平均单产达到了三百七十三点四斤。一九七四年跨过  相似文献   

16.
小麦高产栽培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5 kg/667 m2、氧化钾3 kg/667 m2为最佳施肥量,比农户习惯施肥增产15.4%,纯收入增加95.6元/667 m2,达到5%的显著水平与缺氮、缺磷处理相比,达到1%的显著水平,与氮钾处理相比效果不显著。当纯氮用量超过10 kg/667 m2时,产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石头番茄品种多为无限生长型,生育期长,产量高,一般亩产量8000kg以上。施肥上要求氮磷钾配比施用,全生育期施肥比例为1:0.32:1.25,总施肥量为纯氮76.8kg、五氧化二磷24.5kg、氧化钾96.0kg,施肥种类为农家肥、生物有机肥、三元复合肥、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高钾型冲施肥等。  相似文献   

18.
为使小麦既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又能适时成熟收割,不影响或妨碍下茬水稻的适时播种,从适时播种、适量播种、合理施肥等方面,介绍了稻麦轮作制度中的小麦高产栽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总结了苏北地区雨养稻茬小麦栽培的限产因子,并提出了提高产量的优化施肥技术:①增施磷钾基肥,基肥尿素随播期推迟则减小用量;②严格控制返青肥,因苗因雨施好拔节肥;③普施重施孕穗肥,主攻穗大粒饱夺高产,并以麦穗基部小穗结实性好、单茎抽穗后25 d有3片绿叶作为返青拔节肥合理、孕穗肥充足的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20.
稻麦氮、碳代谢之间呈负相关,并制约着分蘖的有效性和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变化,使稻麦表现出“黑黄”生态长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