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城市土地整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3):79-81
通过了解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识,参与土地整理的意愿,为农民参与土地整理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本文通过对塔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实地调查,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得出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意愿,分析总结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加强土地整理的宣传,建立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土地整理机制,确保农民通过土地整理得到实惠,才能让广大农民积极地参与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整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公众参与既是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需要,又是保证项目科学实施、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从分析现行土地整理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找出土地整理中公众参与的依据并进行经验分析借鉴,最后提出土地整理中公众参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国家繁荣和农民获得应得利益。土地整理工作中自始至终需要农民的参与,但是由于该项工作的复杂性,在土地整理工作中难免产生各种问题与矛盾。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农民在参与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魏钰奇 《农技服务》2015,(2):6-8,10
农民作为土地整理的直接实施主体和直接受益人,其对土地整理的认知应当是有关土地整理制度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基础,并且农民对土地整理的认知能真正地反应土地整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可以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农民对土地整理内涵的认知、农民对土地整理职能部门的认知、农民对土地整理知识普及教育的认知、土地整理活动对农民的吸引力4个方面来分析农民认知土地整理的状况,进而探寻提升农民对土地整理认知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选取影响土地整理农民满意度的20项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多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农民的满意程度,运用四分图模型评价土地整理农民满意度。结果表明:农民对土地整理总体满意,其中对土地整理后的生活水平改善情况较为满意,对项目实施后的管护工作和基层干部的工作则普遍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邓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42+349
结合土地实际,对农民参与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是我国土地整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使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文章分析了以德国和荷兰为代表的国外土地整理中公众参与的研究进展,并与我国公众参与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的现状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公众参与在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的方式和法律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遵义市乐山镇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存环境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得到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说明土地整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因此,今后要加快土地整理步伐,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我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践,在分析天水市麦积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前期勘测设计工作与实际脱节;项目实施方案与前期规划设计存在一定差异;当地农民积极性不高,影响工程设施建设进度;项目实施后土地权属问题凸显,给项目进展带来困难;项目实施周期长,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规划质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推动群众参与机制、重视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开发整理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要手段,是规划国土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理论研究、实际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产业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内容,以期对产业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与集约利用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手段,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一项具体工作。现从剖析绩溪县村镇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整理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将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用地的质量,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适时增加农用地的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民居住环境。但是,目前在土地开发和整理实践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已经经过了整理,但土壤肥力却没有得到提高,利用效率还很低下等,导致土地的开发整理结果与预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通过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开发整理应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是2005年2月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中的一个重要要求。笔者结合当前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现状,从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切实将土地开发整理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结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鼓励项目区及周边农民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的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存在着一些不足。为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国应当重视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加大宣传,强化公众参与,保障群众权益;夯实工作基础,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继续推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我国应当重视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加大宣传,强化公众参与,保障群众权益;夯实工作基础,探索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经济运行机制;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超  鲁成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04-10006
结合近几年在土地整理中的实践和认识,通过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土地整理态度及起因的分析,得出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态度不一致的结论,并就安徽省全面推进土地整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北碚区复兴镇的4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指标量化模型和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从土地开发利用、农民收入变化和农民满意度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土地整理项目区域的社会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水平梯田改造比坡式梯田改造能更有效地增加耕地;(2)土地整理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3)农民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满意程度比较高,但不同项目有所差别。该研究为土地整理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4以上,提高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农业机械化的提高可以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水平,进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益。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实现农民发展的根本,因此提升土地的整理是发展的关键,而农业机械在土地整理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涵,回顾了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土地整理模式、规划设计、效益分析以及公众参与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科学认识土地整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户参与到土地整理各个阶段,会对土地整理工程产生影响,定量分析农户参与和非参与条件下不同土地整理工程数量变化及其效果的差异,为今后土地整理工程更好发挥农户参与的优势,优化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农户参与组与非农户参与组6个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为实证,从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土地平整3个方面,分析农户参与条件下的土地整理工程数量和效果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丘陵地区农户参与条件下更重视生产路、排水沟建设,倾向于山坪塘维修;而田间道、坡改梯和蓄水池建设增加比例低于非农户参与组.2)就其变化产生效果而言,农户参与条件下生产路优化效果最好,生产路和排水沟对水田产生的影响效果最明显.这表明农户参与使生产路布局更优化,水田生产保障性更强,更切合丘陵地区农户耕作特性;3)农户参与下田间道密度、辐射增加幅度和坡改梯比重低于非农户参与,这表明受到补偿、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农户个体利益和某些顾虑影响,农户对这些工程不支持甚至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