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摸索母牛产后交巢穴不同埋线时间与子宫复旧的相关性,选择20头黑白花奶牛作为研究对象,5头为空白对照组,15头在其产后不同时间进行交巢穴埋线,按照判定标准详细记录每头奶牛的恶露排出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显示,产后1~6h埋线效果最好,而1h以内和6h之后埋线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均比1-6h之间埋线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产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分娩后发生,因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不全、流产、死胎滞留在子宫内等原冈,使微生物乘机而人所致。急性子宫内膜炎如果治疗不当或贻误治疗时间则会继发乳房炎,更甚者全身感染全身产后败血症和产后脓毒血症而死亡。笔者对即墨市养殖户一只4岁波尔山羊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妇身心健康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00例在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产后康复按摩。产后第6天,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收缩良好、一般、差者分别为196、4、0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60、35、5例;观察组产妇泌乳量多、中、少者为144、49、7例,对照组则分别为99、56、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产妇产后乳汁淤积、乳房硬结、乳房变小、宫缩乏力、腰酸背痛、会阴坠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或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能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乳汁分泌,能有效降低产后乳房、子宫复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杨凌莱夫尔公司生产的“乳炎宁”搽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将年龄、胎次、分娩时间、日产奶量接近的14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选7头年龄、胎次、分娩时间与以上两组接近的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外敷用药,每日两次,对照组和健康组不用药,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一周后,进行BMT检测隐性乳房炎情况,并采混合乳测定体细胞数和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物对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为79.8%,表明“乳炎宁”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对贵阳市代表性的某养殖小区的奶牛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2007-2009年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且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测径器、B-型超声实时断层扫描仪(B-超)以及放射免疫等仪器和技术,对19头产后娟珊牛和50头荷兰黑白花牛的子宫复旧过程、规律以及影响其复旧速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正常牛子宫孕角、空角和子宫颈复旧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2.3±2.1,28.0±3.6,38.3±4.0(娟珊牛)和35.5±4.5,30.8±5.9和37.5±5.0(黑白花牛)。两个品种牛子宫角直径大小分别和血浆中3甲基组氨酸(3MH)和羟基脯氨酸(HP)的含量呈显著(r=0.39,P<0.05)和极显著(r=0.52,P<0.01)正相关;产后患子宫感染及胎衣不下的牛,子宫复旧时间比正常组牛极显著延长(P<0.01)。产后脂肪肝的发病率为63.2%(娟珊牛)和46.7%(黑白花牛)。患脂肪肝的娟珊牛子宫复旧的时间比同品种正常牛显著延长(P<0.05)。娟珊牛产后第1次排卵的平均时间是13.2±1.2 d;黑白花牛为15.4±3.0 d。2个品种牛产后第1次排卵时间和子宫复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5)(正常组牛)和非显著负相关(r=-0.53,P<0.2>0.1)(患子宫病组牛)。产后48h1次性肌肉注射外源性激素后,除雌二醇可显著延长子宫空角复旧的速度外,孕酮、催产素和前列腺素 F_(2α)(PGF_(2α))对子宫复旧速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淫羊藿、肉苁蓉、阳起石等9种中草药,制备中草药复合物,选用24头健康的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3组(8头/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中草药复合物)和2%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2%中草药复合物),测定和记录各组奶牛的采食量、血清相关指标及繁殖功能指标,分析中草药复合物对奶牛采食量、抗氧化能力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产前第14~7天的2%试验组外,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合物可极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P<0.01);抗氧化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奶牛血清过氧化氢酶活力在产前第14天、产后第21天显著下降(P<0.05),1%试验组奶牛血清丙二醛含量在产前第7天、产犊当天极显著下降(P<0.01),产后第14天显著下降(P<0.05),2%试验组奶牛血清丙二醛含量在产前第7天显著下降(P<0.05),在产犊当天、产后第14天极显著下降(P<0.01);生殖激素方面,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奶牛血清雌二醇含量在产前第21天显著下降(P<0.05)、产前第14天极显著下降(P<0.01)、产前第7天极显著上升(P<0.01);奶牛繁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奶牛的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发生率低且无乳房炎发生,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提前15 d。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中草药复合物能明显提高奶牛采食量,降低产后疾病发生率,促进母牛产后发情,从而使首次配种时间提前。以基础日粮中添加2%中草药复合物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在产后催乳及产后康复中的效果,以期帮助产妇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正常阴道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HBC-2000综合治疗仪于产后早期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干预护理,对照组延用我科传统产后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和量、产后子宫复旧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会阴切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护理指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催乳及产后康复方面的干预护理,有助于产妇泌乳提前、泌乳量增加,早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并能有效预防尿潴留,促进子宫收缩和复旧,减轻产后会阴切口疼痛,促进产妇体力的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产后奶牛服用"产复康"对子宫复旧情况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的影响,将75头胎衣不下奶牛随机分为5组,即产复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产后宫康王药物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头,用药后观察奶牛子宫分泌物、收缩性,子宫复旧情况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产复康用药奶牛子宫分泌物、收缩性和子宫复旧效果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药物对照组奶牛与中剂量组效果相近。服用产复康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提前,85 d配孕率升高,同时降低了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说明服用产复康中药组方可提高产后奶牛子宫收缩能力,促进子宫内恶露排除,可加快子宫复旧,有效促进奶牛提前发情,提高配孕率和降低子宫内膜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奶山羊乳房炎乳腺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实验测定了奶山羊丙二醛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膜微黏度(η)值。结果表明,乳房炎奶山羊MDA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膜微黏度(η)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疫苗组显著低于乳房炎组(P<0.01);中药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联合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疫苗组(P<0.05、P<0.01);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乳房炎奶山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乳腺上皮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影响膜的正常功能;乳房炎疫苗免疫和中药可阻止自由基对乳腺上皮细胞膜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促子宫收缩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妊娠顺产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实验组采用母乳喂养联合子宫按摩促子宫收缩,对照组使用缩宫素促子宫收缩。结果:实验组子宫复旧速度、产后恶露干净时间均比对照组快,实验组产后子宫收缩中、重度疼痛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母乳喂养率比对照组高。结论 :母乳喂养联合手法按摩促子宫收缩在临床上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各22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于分娩后第15天,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子宫角直径的测量,并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于分娩后第40天,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黏液采样、涂片、染色,镜检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后15d试验组奶牛的子宫颈直径要显著增大(P<0.05),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量(LYM)和中性粒细胞数量(NEU)显著降低(P<0.05).分娩后40 d时,试验组奶牛子宫颈黏液中各评定等级下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率均较对照组奶牛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的子宫复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推迟,子宫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试验口服促孕散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变化、子宫形态的恢复情况及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再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药处理组奶牛血清中FSH、LH、E2和P4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促孕散对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1处理组30、45 d发情率分别是75%、90%,60 d内的受胎率为65%;2处理组血清中:FSH含量在5 d开始有上升趋势,30 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FS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LH含量在15 d有上升趋势,20 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L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30 d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4含量在20 d后开始上升,20 d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 d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E2含量在20和30 d出现2个波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出:促孕散可以加强产后奶牛的内分泌水平,进而起到了加快生殖系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妊娠后期杂交母牛105头,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3个组,研究放牧饲养条件下补饲微量元素、维生素复合预混料对提高肉牛繁殖性能及预防产后疾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补饲微量元素、维生素复合预混料可显著缩短母牛产犊后初次发情时间和空怀天数13.40、12.09 d(P<0.01),1个情期受胎率和2个情期受胎率相应提高了12.86%、18.58%,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发病率大幅降低,每头牛妊娠需要的输精次数显著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杭州乳房炎试验(简称H.M.T.)作为主要诊断指标,改良华沙氏试验(Modified Whiteside test)作为诊断参考指标,对三个奶牛场全部泌乳中期的生产奶牛215头,828个乳区进行隐性型乳房炎普查,并选取检查病变较剧的阳性牛22头,84个乳区,用C.G.N煎剂(栝蒌牛蒡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同时留取检查阳性等级相近的阳性牛22头,83个乳区,不进行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经Ridit检验,u=6.518,P<0.01,差异极显著。初步证明本疗法对于控制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具有一定疗效,并提示它可能成为早期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母羊产后及时处理.母羊产后应立即注射产康宝,防止产后疾病(子宫炎产褥热乳房炎)的发生.注射催产素或灌服益母草汤,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收缩.第15日注射氯前列烯醇,20~25日即可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17.
在贵阳省贵州市的奶牛小区选择1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3%预混料提高奶牛繁殖力及预防产后疾病的试验研究.试验按相似配对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头奶牛.其中,奶牛的精料配方一样,对照组添加该奶牛小区习用预混料3%,试验组根据不同泌乳阶段,分别添加项目组设计的干奶期、泌乳期预混料3%.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3%奶牛预混料可缩短奶牛产后初次发情时间,显著降低产后瘫痪、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P<0.05),极显著提高配种受胎率(P<0.01)和降低胎衣不下、肢蹄病的发病率(P<0.01).  相似文献   

18.
牛分娩后经过一定时间胎衣不下,是母牛常见的产后疾病.母牛产后12~24h仍未见胎衣完全排出,即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近些年,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实胎衣不下是养牛业常见病之一,如治疗不当容易继发其他产后疾病如牛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使母牛妊娠间隔延长,会引起不孕症,甚至危及母牛生命,成为母牛过早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极大.因此,如何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一直是养牛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介绍一下该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益生素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共36头健康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饲喂添加啤酒糟的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含益生素的日粮,将3组的奶产量、乳品质及抗病能力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试验Ⅱ组与对照组、试验I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率试验Ⅱ组与对照组、试验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期间试验Ⅱ组12头受试奶牛均未发生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而试验I组有1头奶牛发生乳房炎,发病率为8.33%.结果表明合理地使用益生素,可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的品质,降低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将24头产后7 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剂量免疫组(记为T1、T2、T3)分别注射1010、109、108 CFU/mL无抗性基因的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基因疫苗(重组菌C500(pXAIS))各3 mL,对照组(CK)注射10%生理盐水3 mL。初次免疫28 d后进行加强免疫。用B超诊断仪检测产后奶牛子宫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加强免疫能提高抗抑制素抗体P/N值,各免疫组P/N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T1和T2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加强免疫7 d,后T1组抗体阳性率最高,达83.33%;抑制素基因疫苗免疫30 d内,前21 d子宫颈和子宫孕角恢复较快,后7 d恢复较慢,各免疫组奶牛产后子宫颈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免疫组产后子宫孕角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且T1组的恢复时间(28.75±1.92)d)与对照组((33.75±1.09)d)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非抗性筛选的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基因疫苗免疫产后奶牛,加强免疫后能引起较好的免疫应答,且能促进奶牛产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