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1 浙江蚕种业概况 蚕种是蚕桑生产和茧丝绸产业的基础.浙江的蚕种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品质优良,不仅为浙江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我国蚕种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浙江蚕种制造业逐步形成了与蚕桑相配套的一项独特产业.早在清代,浙江制种技术已渐趋完善,余杭、嵊县、新昌、诸暨等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蚕种产区.1897年杭州蚕学馆的创立更标志着近代蚕种业的开始.此后,微粒子母蛾镜检法在浙江开始得到推广,专业蚕种场也开始得到发展.1912年在杭州成立农事试验场并设蚕种场.1915年创建浙江省立原蚕种制造场.1927年两场合并扩充为浙江省蚕种试验场.1924年开始生产一代杂交种,此后逐年推广.1929年全省制种量约8.15万张,1931年全省已有蚕种场75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省蚕种场的所有制性质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本省嘉湖地区的桑园面积锐减,用种量不断减少,迫使蚕种生产规模压缩,蚕种场减少.现将近几年浙江省蚕种业变化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3.
阳山蚕种场始建于1985年,在省丝绸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走过了15个春秋,为广东和粤北的蚕桑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浙江蚕种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蚕种饲养量和生产量自2008年开始以每年10%~20%的速度快速下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超标淘汰率2012年至2016年超过5%,2017年后控制在1%以下,杂交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质量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审定通过蚕新品种21对,特别是雄蚕种和彩色茧品种,市场推广量较大,近几年接近10万张/年。2000年开始,国有蚕种场改制,现有22家蚕种生产企业,以民营性质为主。蚕种市场与价格逐步建立了依法、有序的产销管理体制,并在全国率先创建了蚕种储备制度,向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蚕种。  相似文献   

5.
周建阳 《蚕桑通报》2002,33(1):33-34
蚕种生产是茧丝绸行业的基础工程。蚕种质量不仅关系到蚕种场的利益 ,而且影响到整个茧丝绸行业的发展 ,因此 ,提高蚕种质量尤为重要。我场是苏北桑蚕良种繁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九十年代以来 ,蚕种质量时好时坏 ,生产徘徊不前。我们分析了影响蚕种质量的主要原因 ,到1998年 ,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几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卓有成效(表1)。1影响蚕种质量要素的剖析1.1职工思想认识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综合素质不高 ,竞争意识不强 ,质量观念淡薄 ,加之蚕种生产的特点是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工序繁多 ,生产中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蚕种质…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种业的现状、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芬 《江苏蚕业》2005,27(1):6-10
长期以来,江苏蚕种业在新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蚕种科技进步方面,在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以及全国蚕业生产区域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形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已引起江苏蚕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玉泉 《广东蚕业》2007,41(1):15-17
罗定蚕种场始建于1978年春,当年秋正式投产,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经营上有起有落,荣辱与共,2002年改制为罗定市奔康茧丝绸有限公司,真正有规模经  相似文献   

8.
浙江蚕种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浙江省蚕种生产通过调整布局压缩规模,改变了全省蚕种供大于求的局面,逐步实现了产销平衡,特别是一些蚕种供求矛盾突出的地区,初步建立了省外供应市场;加强市场管理,维护产销秩序,基本保持了蚕种的有序流通;蚕种场民营化步伐快速推进,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茧丝绸行业在浙江省经济比重的下降,传统产区政府对蚕业关注程度下降,对蚕种场的投入减少,加上生产设施老化,生产基地不稳定的矛盾逐步显现,如不引起重视将影响到蚕种的有效供应。2005年秋期嘉湖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秋蚕种未能完成生产计…  相似文献   

9.
蒋贵兵 《蚕学通讯》2000,20(1):45-49
蚕种是蚕丝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强化蚕种管理,理顺产用体制,深化改革,增加科技含量,促进蚕品种改良和选育,提高质量,增强蚕种竞争力,是重庆蚕种业的当务之急。1 重庆蚕种业的历史沿革 古人云:“养蚕之法,种为先”。重庆位于川东,《新唐书》中记载当时四川向唐皇室贡锦地区就有璧州(现璧山一带),可见重庆地区的蚕种业可追溯到唐代以前。在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合川创办蚕桑公社,以太和镇为基地,举办蚕桑教育,培训技术,改良桑蚕品种,可谓蚕业始盛。这时重庆蚕种主要是农民自留的土种。1933年全国蚕丝改良…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至今,广东省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变化,主产蚕区经历了一个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向粤北、粤东、粤西等地区转移,到现在主要集中在粤西地区的过程,蚕种生产也随着蚕区转移和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浙江蚕桑产业受茧丝市场波动的影响呈逐步萎缩的趋势,蚕种生产量随农村需求量减少而下降.但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在依法管理、强化基础、完善标准、创立储备、加强质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二五”浙江蚕种业面对保障供应出现的新问题,应在贯彻蚕种管理条例、开展标准化蚕种基地建设、实施科技提升工程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200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创立蚕种储备制度以来,到2013年省级蚕种储备共收储蚕种38.5万张,应急动用蚕种93555张,助农增收逾1.4亿元.蚕种储备制度的创建与运行,为确保蚕种供应,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浙江省省级蚕种储备制度运行与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蚕种储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1968~2005年浙江蚕种出库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推广蚕品种的定义。在此期间浙江推广蚕品种有27对,其中主要推广品种14对。指出建国以来蚕品种更新经历了六个阶段。总结了蚕品种更新中经济性状的变化、季节布局的变化、品种来源的变化和更新周期等特点。回顾了浙江家蚕育种工作的进展,分析了推广秋种春养的原因,对蚕品种的选育目标,蚕品种的分类和如何加强育种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从苏鲁浙的比较看浙江蚕种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山东、浙江三省是我国蚕业生产的主要产区,尤其是蚕种生产不仅数量相近,而且质量均在全国先进水平.本文通过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蚕种生产规模、蚕种质量、新品种开发等方面的分析比较,指出了浙江蚕种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增强浙江蚕种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质量检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硬件建设是开展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先决条件;质量体系的建立是规范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基础;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坚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现行蚕品种(原种)微粒子病流行的现状是品种间差异显著;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发病率高;春用品种比秋用品种发病率高;不同生产地点和不同生产年份发病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前蚕种场系统面临困境,本文就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就茧量平衡,提高经营水平,综合开发,政策引导,科技改良等方提出了对策 。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桑蚕新品种的选育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桑蚕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提升蚕业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浙江省蚕品种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了适合于不同饲养环境条件与不同蚕期的桑蚕新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等有关资料统计,记述了浙江省1949~2010年各年代及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普通种的制种量、发种量、产茧量,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1):18-20
本试验就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桑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中干拳式树形能极显著的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孵化率,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