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特早熟杏试管育种技术创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论述了特早熟杏育种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首批物质早熟,性状优异的试管杏新优系及特早熟杏试管育种的技术关键,分析研究了4个杂交组合后代的果实性性遗传变异特点,并对杏试管育种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特早熟杏新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红荷包与二花槽杏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并结合胚培技术,培育出90-08,90-112两个早熟性优系。它们具有树冠开张,自花结实,开花晚,成熟早,果个大小,风味逍,外观美,品质优,丰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特早熟杏的育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有性杂交与胚培技术相结合的办法,首次获得200余株基因重组后代,并从中选育出1株果实发育期仅52天的特早熟优系。研究结果表明,特早熟杏育种的关键技术措施是:①选用优良的早熟杏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②于硬核期(PF,值0.9~1.0)采集杂种胚接种于Tukey BA0.2mg/L的培养基上;③1~3℃低温处理80天以上;④9月下旬气温较低时移植于盛有消毒沙的纸袋中;⑤加强肥水管理、接种VA菌根等促进胚培苗的营养生长;⑥当胚培苗高达2.5m左右时,于5月份叶面喷施1000mg/L的PP333,可控长促花,提早结果,比常规层积播种法缩短童期2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杏特早熟品种胚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选用特早熟杏红荷包为试材,首次将果实发育期45天的胚培养成株,从发育55~59天的胚得到300余株壮苗,栽植于选种圃.提高特早熟杏胚培成首的技术关键主要是:①选择适宜的接种时期,在花后59天硬核期PF1值达0.9时采样接种;②选用改良Tuber培养基,附加BAO.2毫克/升;③经80天以上0~3℃低温处理,④在15℃条件下,增强光照炼苗,9月下旬气温较低时移栽. 相似文献
5.
6.
特早熟杏胚培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树极早熟、早熟品种胚发育不全 ,其种子采用常规播种育苗的发芽率极低 ,而采用胚培养技术 ,不仅能提高胚的萌发率、成苗率 ,而且可望选育出成熟期更早的新品种。目前 ,桃、樱桃、李、梅等核果类果树多个早熟品种胚培养已经成功 [1~ 4 ] ,杏早熟品种幼胚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 [5~ 7] ,本试验以杏极早熟品种红荷包幼胚和胚珠为试材 ,进行了培养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为杏特早熟品种红荷包自然杂交果实的胚珠、幼胚 ,试材摘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杏品种资源圃 ,于盛花后 45天(半硬核期 )采样。胚珠培养 … 相似文献
7.
8.
特早熟杏新品种‘试管早红1号’和‘试管早荷1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以‘ 红荷包’为母本, ‘二花槽’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 胚培养育成‘试管早红1号’和‘试管早荷1号’等新品种。‘试管早红1号’果实发育期50 d 左右, 通常5月14日前后成熟, 比红荷包早5~8 d。‘试管早荷1号’果实发育期52 d左右, 通常5月16日前后成熟, 比红荷包早3~5 d。两品种突出的优点是特早熟, 花期抗霜冻, 早果, 丰产, 品质优良, 市场竞争力强, 经济价值高, 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杏特早熟新品种──金星吕增仁(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保定071001)杏特早熟新品种──金星,系串枝红杏自然授粉实生后代,原品系代号为CS—B3。1978年播种,1984年以其果实特早熟入选为优系,1986年在专家鉴评会上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有望特早熟新品...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杏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实验从S系列(Sangon公司)100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18个引物,用这些引物首次对新世纪与红丰等20个杏品种进行了扩增,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18条带,10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48.6%;建立了红丰及新世纪等优新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找到了它们的特异谱带。利用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可将参试品种鉴别出来。同时利用STATISTIC软件,根据RAPD标记相似系数采用UPGAM聚类策略,对20个杏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在LD=0.4时划等值线,将参试品种分为7类。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杂种胚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李为母本、杏为父本进行李、杏远缘杂交,在获得果实的5个杂交组合中,授粉后30d的坐果率为4%~30%,授粉后90~100d的坐果率为4%~16%。杂交后90~100d,取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S1:改良SH+6-BA1.0mg/L+IAA1.0mg/L和S2:改良SH+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上,杂种胚均可萌发。对萌发芽进行继代培养,结果在MS+6-BA1.0mg/L+NAA0.5mg/L培养基上增殖和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