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为研究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尿素为施肥材料,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对施肥量分别为225 kg·hm-2(T1)、450 kg·hm-2(T2)、900 kg·hm-2(T3)、1 800 kg·hm-2(T4)、3 600 kg·hm-2(T5)等5个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捕获的土壤动物分属3门13纲19目40科,各处理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CK>T2>T1>T3>T5>T4,类群数排序为T1>CK>T2>T4>T5>T3。随着施肥量增加,大型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总体减少。同时,各处理中,T2处理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总体来看,过量施肥会减少土壤动物数量,降低土壤动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施用不同肥料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分布方面,探讨了施用不同肥料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试验共获得土壤动物813头,隶属于4门、11纲、17目。各处理土壤动物的数量表现为:有机肥组(325)>对照组(265)>化肥组(223);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有机肥组(1.982 5)>对照组(1.702 4)>化肥组(1.490 6);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动物的数量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大量施用化肥则抑制土壤动物或致死。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市粮棉种植区农田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前气门目、隐气门目、弹尾目和中气门目是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秸秆焚烧对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对玉米地块的影响比对大豆地块更为明显;土壤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与对照区相比,秸秆焚烧会使群落数量高峰期明显后延,群落的多样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除草剂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乙草胺、2,4-D-丁酯和噻吩磺隆3种除草剂推荐用药量影响下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310头,隶属于2门4纲10目.群落结构分析显示除草剂影响并未造成大型土壤动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降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也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群个体数和类群数在不同类型除草剂影响下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月份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垂直结构分析显示大型土壤动物在5~10 cm土层最多,表层较少,除草剂的施用没有导致土壤动物垂直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型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成分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通过实验室模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污染土壤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试验共获得土壤动物1 128个,隶属3门、6纲、9目。其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分别占全捕量的41.49%和35.99%,常见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线虫纲(Nematoda)、双翅目幼虫(Diptera larvae)、膜翅目(Hymenoptera)、蜘蛛目(Araneae)和小蚓类(Microdrile oligochaetes)。这6个类群分别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9.57%、6.59%、4.52%、3.39%、1.33%和1.01%,其余类群均为稀有类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DBS处理浓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呈递减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逐渐减小,优势度指数变化则相反。优势种类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可作为SDBS污染的敏感指示生物。随着染毒历时的延长,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生物菌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更好地利用生物菌肥,采用田间定点试验的方法,设置施生物菌肥样地、施化肥样地、不施肥样地3个处理,并分3次进行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1 289头,隶属于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节肢动物门3门,5纲,11目。施生物菌肥样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合计多于不施肥、施化肥样地,施生物菌肥样地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合计低于不施肥、施化肥样地。施生物菌肥样地棘跳科动物个体数量明显高于不施肥、施化肥样地,而施生物菌肥样地双翅目幼虫个体数量明显低于其他2种样地。除7月施生物菌肥样地表层获得的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少于下层外,其他样地的个体数量均表现出表层多于下层的特征,各处理样地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垂直结构并未表现出表聚性特征。不同处理样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随取样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9月8月7月的特征,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取样时间各处理样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F=163.952,P0.01),而不同取样时间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量(F=1.246,P=0.35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1.990,P=0.217)、Simpson优势度指数(F=2.039,P=0.211)、Pilou均匀度指数(F=4.866,P=0.055)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F=0.534,P=0.612)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Cu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密度急剧减少,以重金属污染指数Pi来表征Cu的污染程度时,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种类数、均匀度指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动物中,蜱螨目、膜翅目和弹尾目是优势种,它们分别占全捕量的41.07%、35.23%和17.21%,同翅目是常见种,占全捕量的2.11%,其中弹尾目昆虫的裸长角跳属Sinella对重金属Cu污染反应不灵敏,陷等跳属Isotomurus、棘跳属Onychiurus对Cu污染敏感,而盐长跳属Salina、叶跳属Lobella只在污染严重的处理中才有出现。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氮浓度作用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对施加不同浓度氮肥的农田和防护林进行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调查,一次性向样地中施加不同浓度氮肥,施肥后不同时间通过手捡法分离大型土壤动物,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2583个,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2门、4纲、10目.施氮肥使农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降低,不同浓度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引种栽培对当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10月,以毗邻乡土竹类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和农耕地为对照,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收集到土壤动物3 477只,隶属于3门9纲24目;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雷竹(3.47×105只·m-2)>慈竹(9.65×104只·m-2)>农耕地(4.58×104只·m-2),类群数为慈竹(30个)>雷竹(28个)>农耕地(15个),其中,各样地间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差异显著(P<0.05)。密度-类群指数(IDG)以雷竹和慈竹样地显著高于农耕地(P<0.05),各样地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地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均呈现表聚性分布特性;雷竹与慈竹样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相似性较高,各样地土壤动物的相似性指数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雷竹的引种栽培对当地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图2表5参32  相似文献   

11.
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农药染毒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乙草胺对中型土壤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染毒处理的土样中,弹尾目和甲螨亚目计510只,与对照组比较,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显著减少,与乙草胺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染毒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数量随农药处理浓度的递增而显著减少,其中以弹尾目和甲螨亚目对乙草胺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由文辉  方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84-12588
为探讨城市系统下不同土壤背景对绿地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对上海外环线(闵行段)土壤背景为农田土和客土的两种绿化带的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到土壤动物22189只,隶属3门8纲18目,优势种为蜱螨目,占总数的93.08%,常见类群为弹尾目。不同土壤背景的绿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组成一致,类群数与密度为农田土绿地〉客土绿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密度一类群DG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农田土绿地〉客土绿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与之相反;凋落物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捕获量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土壤pH值、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不同,对凋落物土壤动物捕获量、主要类群及类群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分别占总捕获量的53.90%和18.03%;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分别占总捕获量的9.48%、4.83%、2.79%、2.23%、2.04%、1.86%、1.30%、1.30%;蝉、双尾虫、蜈蚣目、摇蚊(幼)、弹尾虫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河边人工林地(H)>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人工草地(R)>菜地(P)>校园人工林地(X)>废弃荒地(D),与类群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差异突出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物种较丰富,而废弃荒地(D)动物群落较贫乏,同时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校园人工林地(X)>河边人工林地(H)>人工草地(R)>废弃荒地(D)>城市道路绿地(L)>菜地(P),与均匀度指数基本相关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密切。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7种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中菜地(P)和废弃荒地(D)的相似性最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4.
对银川市爱伊河湿地7个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捕获土壤动物30类2 605只,隶属于4门11纲。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2.03%和36.24%。常见类群有线虫类、蜘蛛类、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幼虫和双翅目幼虫。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捕食性土壤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数量、种类在土壤各层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优势度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7个样地间土壤动物的相似程度由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  相似文献   

15.
土壤吸附乙草胺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平衡振荡法在288 K2、98 K和308 K温度下对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土壤吸附乙草胺的热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乙草胺在土壤吸附的推动力是配位基交换,属于化学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三难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2002年间,对湖南祁东县的桃树林(样点A)、马尾松林(样点B)和廖家镇的芦竹林(样点C)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了该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三类林地中,蜱螨类和线虫类是优势类群,密度—类群指数(DG)为A>C>B,但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为C>A>B,相似性指数分析A与C之间的相似性最近,从土壤剖面分析来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表层>上层>中层>下层。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是夏季低于冬季。以冬季土壤动物数量最高。甲螨类和矛线虫类是紫色页岩土基形成的主要"拓荒者"。  相似文献   

17.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对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动物进行了3次定点采样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3 064头,隶属5门12纲45目242科300属。对常绿阔叶林(A)、针阔混交林(B)、竹阔混交林(C)、竹林(D)、人工针叶林(E)和天然针叶林(F)共6种典型生境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动物优势种有蜱螨目Acaraina、双翅目Di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从土壤剖面图看,土壤动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表层>上层>中层>下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阿特拉津和乙草胺残留量。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在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5.9%~87.6%和87.4%~89.4%,变异系数分别为3.93%~4.67%和4.67%~5.60%。回收率均大于80%,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农田栽培人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测定了1、2、3、4、5年生农田栽参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的活性部分,分析了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农田栽培人参根区土壤以i15∶0,a15∶0,16∶1ω9c,16∶0等4种PLFAs占有优势地位;农田栽参根区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生物量具有相同的降低趋势,均低于对照,且2年生降低的幅度最明显;真菌生物量和放线菌生物量具有相同的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均有增加,但增加的比率相差明显,真菌增加的幅度明显,接近10倍,放线菌虽有增加,但幅度微弱。真菌占总生物量的比率迅猛增加,是农田栽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