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土壤—植物系统中非稳态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近二十余年来土壤-植物系统中非稳态流研究的诸多方面,如电模拟模型,水流阻力及其相对重要性、水容及其相对重要性、水流阻力的变性、时间“常数”的变性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1996,33(4):360-365
本文以田间试验和生长箱内的模拟试验资料,分别讨论了土壤-植物系统(含冬小麦和玉米)中稳态水流阻力和瞬态水流阻力的差别,结果指出,在瞬变环境条件下,用稳态流来近似是不准确的,瞬态流的描述应受重视。  相似文献   

3.
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的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斌  邵明安 《土壤学报》1996,33(2):211-216
本文依据生长箱内模拟试验资料,借助于瞬态流方程,从蒸腾速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和玉米水流阻力的变性。  相似文献   

4.
土壤—植物系统中氮锌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几十年来有关土壤-植物系统氮锌交互作用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综述。论述了氮锌交互作用与植物生长、氮锌及其它元素的吸收、转运、积累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微生物生长及豆科作物固氮的影响;讨论了氮锌交互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及细胞亚细胞学机理;指出了氮锌交互作用的若干薄弱环节;展望了氮锌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盐分的迁移和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盐分迁移的机制、植物的盐害和耐盐机理、植物耐盐模型,提出了近期应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土壤—植物系统中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近年来有关锌素研究的文献资料,对锌在土壤中的含量、形态、植物有效性与植物对锌的吸收、富集以及锌污染的毒害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研究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盆栽试验表明,螯合剂种类,浓度,施用时间等对莴笋产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57.72%,16.06%,26.22%,对汞在莴笋中的积累影响程度分别为49.15%,2.47%,48.38%。在莴笋移栽时,施用0.10mol/L的DTPA,既可削减蔬菜中汞含量,又可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模拟试验表明,不同螯合剂只是对淋洗速度产生影响,而对滤液汞、土壤残留汞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综述: 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的酚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henolic acids are very common compounds in pedosphe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wa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rs of phenolic acids in plant-soil-microbe system. When phenolic acids originated from leaching, decomposition and exudation of living and dead plant tissues enter soils, they can react physicochemically with soil particle surfaces and/or incorporate into humic matter. Phenolic acids desorbed from soil particle surfaces and remained in solution phase can be utilized by microbe as carbon sources and absorbed by plants.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phenolic acids by microbe include some organic and/or inorganic compounds such as new phenolic acids. In addition, phenolic acids in soils can stimulate population and activity of microbe. Phenolic acids can inhibit plants growth by affecting ion leakage, phytohormone activity, membrane permeability, hydraulic conductivity, net nutrient uptake, and enzyme activity. Behaviors of phenolic acids in soils are influenced by other organic compounds (phenolic acids, methionine, glucose, etc.) and/or inorganic ions. The role of phenolic acids as allelopathic agent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only based on their low specific concentrations in natural soils, because numbers and interactions of phenolic acids will increase their allelopath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0.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b-Cd interac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on the chemistry of elements in plants was conduct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 with red soil-wetland rice system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Cd interactions on growth and metal uptake varied with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chemical compounds added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root weght were markedly affected by Pb-Cd interication in the young stage but not in the ripening stage of rice at the treatments of PbCl2 and CdCl2 added.However,the weight of rice straw in the ripen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b-Cd interaction with the treatments of Pb(OAc)2 and CdCl2.The chemistry of elements in plants also depended on Pb-Cd interaction in varying degrees on account of different plant parts and growth stage.It seems that Pb-Cd interaction occurred not only in roots but also in other parts of wetland rice.  相似文献   

11.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土壤-植物根际磷素养分状况及利用机理,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使土壤中潜在的难溶性磷库活化,提高磷肥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根际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根际pH值,根系分泌物,菌根,根际土壤磷酸酶等各种因素对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P的形态、数量和循环方式,对常规和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P的来源、数量、输入、输出途径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P的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有机农作方式下P投入水平低,输出与常规农作方式相当,系统表现为负平衡,但P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农作方式,对减少P素的负效应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阐述了磁处理 (如磁场、磁化水、磁改良剂等 )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并对土壤—植物系统磁生物效应的共同特点和微观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浸提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对人和动植物体的健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浸提形态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首先,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土壤硒的浸提形态,然后介绍了植物中硒的浸提形态,最后展望了硒在浸提技术上的发展趋势,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及其与植物吸收的关系,论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机制、硒在植株体内的存在形态及其生物学效应,讨论了低硒地区食物链中硒水平调节的方法和效果,提出了土壤-植物-食物链系统中硒素研究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耦合基质区与裂隙网络的土壤优先流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土壤裂隙存在下的土壤优先流运动模式与特点,建立耦合基质区与裂隙网络的土壤优先流模型(crack preferential flow model,CP模型)。用控制体积有限元法求解两区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采用整体法将土壤基质水流运动方程和三维土壤裂隙网络区水流运动方程耦合。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增加降雨或灌溉强度能促进激活裂隙通道作为优先流通道,有利于优先流形成。CP模型及耦合方法较好地描述出了优先流运动的特点,模拟与实测的土壤饱和度均方根误差为0.016~0.025,决定系数均在0.78以上(P0.05),偏差为0.020~0.026,一致性指标为0.918~0.938。与等效连续体模型(Richards模型)相比较,CP模型模拟裂隙存在情况下土壤水流非均匀性规律更有效。研究丰富了土壤优先流理论,对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氯及施用含氯肥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了土壤中Cl的来源与分布;植物对Cl的生理需求与忍耐;施用含Cl肥料对土壤、植物的影响;并提出了施用含Cl肥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稀土的持续开采和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稀土进入土壤环境的风险逐渐增大,导致稀土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问题,其中稀土元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研究已表明,外源稀土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与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迁移分布特征,可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也可能和重金属产生协同毒害作用。分别从浓度-剂量、作用时间、稀土或重金属元素种类、稀土元素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以及植物品种等方面详细综述了稀土元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稀土影响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措施对土壤-植物系统植物地上部产量及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对黑麦草发芽有抑制作用,干旱下植物易受F中毒,黑麦草地上部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及F含量在2种土壤(黄壤、石灰土)间呈相同变化趋势,试验所选4种物质不利于黑麦草干物质量的积累。硅钙肥、石灰对黑麦草F含量均为负效应,有利于降低F含量,粉煤灰对2种土壤黑麦草F含量均为正效应,风化煤对黄壤黑麦草F含量表现为正效应,而对石灰土黑麦草F含量则表现为负效应;硅钙肥和风化煤对2种土壤黑麦草F含量均表现为负交互作用,而石灰和粉煤灰对黑麦草F含量均为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不施钾肥、不采用秸杆还田措施,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的钾素年表观亏缺量在134~258kg/hm^2;西北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的年表观亏缺量在220~261kg/hm^2之间。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种植制下,小麦秸杆还田能使作物吸收的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钾素归还土壤。施钾肥能使土壤-作物系统钾素的产出与投入更趋于平衡,乃至钾素在土壤中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