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粘孢子虫病是严重危害异育银鲫的一种疾病。江苏省作为重要的异育银鲫商品鱼供应基地,继2006年大面积暴发孢了虫病以后,2007年虽然引起了重视,做了很多的预防工作,但仍有很多池塘发病,造成了严重损失。现就我们发现的问题、建议和防治措施叙述如下,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异育银鲫足利用多倍体技术培育出的鲫类新品种,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一种重要养殖对象。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疾病越来越多,并且已经成为该品种养殖发展的重要障碍。其中粘孢子虫病是异育银鲫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1病鱼症状我们发现异有银鲫患多态粘体虫病较为普遍、严重,病鱼头部、吻部、各鳍上生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泡囊,数目为几颗到几百颗。当严重感染时,腹部及身体两侧鳞片下也会生有抱囊,但数目不多。解剖头部发现口腔上下颚、咽部、鳃耙上均生有抱囊。粘体虫除有本身的囊膜外,外面还包有一层由寄主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抱囊壁,抱囊壁有充血现象。病鱼消瘦,体重较同龄正常鱼明显减轻,行动迟缓,摄食能力降低,缺氧时有浮头现象,严重时常导致死亡。2流行病学对天台县岩头塘水库异育银鲫粘抱子虫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塘中所养的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6.
7.
8.
9.
2009年6月13日,浙江湖州在我地养鱼的老张打电话讲其一口银鲫夏花塘发病。笔者去后观察:池塘面积5亩,水深1.5米,水色为茶褐色,透明度约20厘米,水面上有鱼苗旋转挣扎,下风处漂浮有死鱼苗千余条,体长约3.5厘米,鱼体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10日,笔者在大丰一鱼塘发现一例异育银鲫成鱼鲫碘泡虫病,现将观察到的症状报告如下:患病的异育银鲫头后背部肿胀,呈瘤状突起,手摸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底9月初,我区北蔡一近3亩垂钓鱼池,存塘异育银鲫发生粘孢子虫病。该病来势较猛,发病急,几天之内就使异育银鲫失去商品价值,其发病率之高是罕见的。最初养殖户不知是何原因引起,面对突如其来的死鱼,心急如焚,自备的常用驱杀虫药、消毒杀菌药经使用均不见效。经现场调查取样与门诊初复诊,确渗为粘孢子虫病,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5天后病情得以控制,鱼体逐渐恢复健康.池鱼产生摄食行为.上钓率逐渐提高,垂钓业务恢复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殖区域,粘孢子虫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几乎各种鱼类均有感染。粘孢子虫病是该类疾病的一个总称。该病常表现为虫体侵袭鱼类的肠、肾、肝、脑等组织,或寄生于鱼类体表的鳃、鳞、鳍、吻、喉等部位,由于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对鱼类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引起池养异育银鲫高死亡率的粘孢子虫新种咽碘泡虫形态和分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发生在江苏省盐城地区引起池养异育银鲫大批死亡的粘孢子虫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等方面分析研究,发现该粘孢子虫主要特点是:孢子梨形,部分孢子后部外周包围有透明无色的膜状鞘和壳瓣底部内侧呈现1~6个"V"形缺刻,两个极囊大小不等,孢子前端内侧两个极囊间有一个细长的囊间突起,胚质中无嗜碘泡,孢囊大小10~25 mm,孢子长16.82±0.43(16.03~17.69)μm,孢子宽10.26±0.43(9.12~10.88)μm,孢子厚8.09±0.29(7.50~8.75)μm,孢子长宽比1.64±0.09(1.50~1.93);大极囊长8.66±0.25(8.25~9.16)μm、宽3.65±0.25(3.01~4.19)μm,小极囊长8.35±0.28(7.60~8.85)μm、宽3.58±0.23(3.09~4.11)μm,囊间突起长1.80±0.12(1.59~2.00)μm。特异性地寄生在异育银鲫的口咽腔上颚的咽组织内、具有寄主和寄生在咽部的专一性,PCR扩增得到1 576 bp的1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726700。该粘孢子虫与相近的其它粘孢子虫比较,孢子长分别与白鲟碘泡虫(Myxobolus psephurusi)和扭曲碘泡虫(M.twistus)无显著差异(P>0.05),与M.ampullicapsulatus、M.wulii和鳙碘泡虫(M.aristichthydis)分别有显著差异(P<0.05);孢子宽和厚、极囊长和宽分别与M.ampullicapsulatus、M.wulii、白鲟碘孢虫(M.psephurusi)、鳙碘泡虫(M.twistus)和扭曲碘孢虫(M.aristichthydis)有显著差异(P<0.05);分子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与M.ampullicapsulatus在同一个分支中,亲缘关系最近。从孢子形态学、寄主的特异性、寄生部位的专一性以及18SrDNA序列等特点综合比较分析,表明该粘孢子虫为一新种,命名为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 n.sp.。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许多淡水养殖区域,粘孢子虫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几乎各种鱼类均有感染。粘孢子虫病是该类疾病的一个总称。该病常表现为虫体侵袭鱼类的肠、肾、肝、脑、肌肉等组织,或奇生于鱼类体表的鳃、鳍、吻、喉等部位,由于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对鱼类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在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中,危害最大的要算粘孢子虫侵入鱼口腔上咽部软组织所引起的喉孢子虫病死亡率极高,一般为30%~40%,最高达90%~100%,有的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危害。在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孢子虫病是一种多发病、高发病,目前对于孢子虫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下面笔者将在江苏地区异育银鲫养殖中发生的几种孢子虫病作以介绍,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1989年12月初至1990年4月中旬小蕉渔场小东坑片5#、6#、7#、8#等成鱼塘先后发生鱼病,经多次观察,病鱼诊断,并参考有关鱼病学资料及市水技站、局化验室显微镜检,厦门水产学院黄少涛教授诊断,确定为粘孢子虫病。现将治疗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是异育银鲫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病害之一,稍有不慎,会引起重大损失。喉孢子虫病可感染异育银鲫鱼种到成鱼的各个养殖阶段。 相似文献
17.
18.
鳜鱼粘孢子虫病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品种室最近几年养殖的鳜鱼亲鱼,发生了粘孢子虫病,感染率达到68%,部分亲鱼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该病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发病情况调查发病池塘为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养殖鳜亲鱼的一口0.2hm2鱼池,对死亡的亲鱼进行目检和镜检,对感染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1.2目检与测量观察鳃部症状,胞囊形状、颜色,测量大小。1.3病原体处理病原体取自亲鱼的鳃部。l)病原体的处理与保存方法按《鱼病调查手册》之方法进行。2)组织病理切片制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 相似文献
19.
鱼类粘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粘孢子虫是鱼类寄生虫区系中的主要组成之一,目前国内发现600余种,绝大多数隶属于粘孢子虫纲双壳亚纲,计有11科20属,其中不少种类可致严重鱼病。粘孢子虫生活史的研究是有效防治此类鱼病的关键,现已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1)在鱼的血液中发现了“UBO“,并证实是粘孢子虫的早期发育阶段;(2)某些粘孢子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中间寄主。对于粘孢子虫病的药物防治措施近年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由淡水渔业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