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适期早播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适宜播期,主要根据温度和土壤墒情来确定。玉米种子能够在10~12℃条件下正常发芽,可作为确定播期的依据。地膜覆盖后可使膜内5~10厘米深处地温提高2~3℃,因此当表土层地温稳定在8~9℃时即可播种。土壤水分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地膜覆盖玉米适时早播,可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适当延长营养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给果穗充分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种子充实饱满,提早成熟。覆盖地膜后适期早播地温比气温高,有利于幼苗根系生长,人土深,分布广,茎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的方法,从采集于桑树的真菌中分离到一个菌种,经初步鉴定该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冬菇属,暂定名为桑金钱菌(Flammulina sp.),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孢子发芽的初始温度要求相对偏岛(28℃),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8℃以上的高温对孢子发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25℃的偏低温度有利于孢子的正常萌发和生长。菌丝生长的适温范围在6℃~30℃,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PDA培养基上26℃下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时的气生菌丝最多,且菌丝纯白、厚实,而在高温下菌丝萎缩发黄,因此,该菌是适于在偏低温度下生长的一类真菌。菌丝体能够在pH4~9的条件下生长,其中以pH7的中性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该菌能够在供试的6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以黄豆芽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最为旺盛,在麸皮米糠培养基上的子实体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其年生长规律可分为:发芽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休眠期。但栽培的桑树,一般在春蚕期采叶伐条,其年生长规律,就发生变动,改变为:发芽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夏伐——发芽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缓慢生长期——休眠期。一年中,桑树在旺盛生长期生长最快,是桑树的黄金季节,也是采叶养蚕季节。以苏州地区来讲:桑树春期的旺盛生长期在5  相似文献   

4.
4种薄荷种子萌发对干旱与低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瑞芬  杨秀云  尹大芳  郭芳 《草业科学》2015,(11):1815-1822
以柠檬薄荷(Mentha citrata)、胡椒薄荷(Mentha piperita)、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猫薄荷(Nepeta racemosa)为供试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干旱与低温的交互作用对4种薄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与低温对这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30%的PEG-6000和8~10℃的低温处理严重抑制了这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柠檬薄荷种子发芽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4种薄荷种子在22~24℃处理下发芽率最高,胚芽、胚根和叶的生长表现出差异性,柠檬薄荷在12~14℃时胚根和叶的生长良好。干旱和低温的交互作用对4种薄荷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影响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中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表层土壤为种子发芽基质,添加4个土壤粘着剂PAM浓度梯度(0、0.5、1.0和2.0 g·L-1),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4个温度梯度(15、20、25和30 ℃)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温度和土壤粘着剂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30 ℃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开始时间由第10天提前至第3天,结束时间由第26天提前至第9天,温度越高,种子开始发芽时间越早,发芽速率越快;20和25 ℃时,宽叶雀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20~30 ℃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幼苗生长与生物量显著高于15 ℃处理。添加土壤粘着剂有利于延长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历程与生长期,提高种子发芽速率;中低浓度粘着剂(0.5、1.0 g·L-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高浓度粘着剂(2.0 g·L-1)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但中高浓度粘着剂(1.0、2.0 g·L-1)可促进苗高和根长生长,提高幼苗生物量与根冠比。研究结果为宽叶雀稗在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草本化栽培桑生长发育及桑叶收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草本化栽培桑全年桑叶收获适期及其利用技术,以塘10×伦109为试验材料,探讨了草本化栽培条件下杂交桑全年枝叶生长发育与桑叶收获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草本化栽培杂交桑春季发芽比湖桑32号提早10~15天,第一生长季节(春蚕期)在5月15日~25日为旺盛生长期,大量收获时期以5月20日~25日为宜;第二生长季节(夏蚕和早秋蚕期)旺盛生长期在7月15日~7月30日之间,大量收获时期以7月20日~7月30日之间比较适宜;第三生长季节的生长时间较长,其枝叶生长速度、生长量及黄落叶比例均受第二收获期迟早的影响而表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发芽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年  李得禄 《草业科学》2012,29(2):249-254
以乡土种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和引种于民勤沙生植物园的二色补血草(L.bicolor)、大叶补血草(L.gmelinii)、耳叶补血草(L.otolepis)4种植物种子为材料,进行了温度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0~20 ℃,发芽率为95%~97%;二色补血草为15~25 ℃,发芽率为95%~100%;大叶补血草为20~35 ℃,发芽率在98%以上;耳叶补血草为20~30 ℃,发芽率为97.33%~98.67%。种子发芽势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15~20 ℃;大叶补血草为20~35 ℃;耳叶补血草为25~30 ℃。发芽指数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20~25 ℃;大叶补血草为25~30 ℃;耳叶补血草为20 ℃。发芽指数出现最大值的温度不一致,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耳叶补血草均在20 ℃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分别为36.26、37.26和24.34,大叶补血草在30 ℃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33.12。幼苗长度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为20~25 ℃;大叶补血草为25~30 ℃;耳叶补血草为20~25 ℃,4种补血草幼苗长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15、25和25 ℃,分别为4.31、2.38、1.59和1.38 cm。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认为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大叶补血草和耳叶补血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15~20、20~25、25~30和20~25 ℃。  相似文献   

8.
<正>该品种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属中日照早熟品种。生长期约240天,比对照中甲高黄早熟10~15天;生长势较强,发芽出苗较快;叶8~9片,浓绿色;鳞茎近圆球形,整  相似文献   

9.
紫云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温度下紫云英种子的发芽试验发现,紫云英的发芽率在20℃时达最大值88.3%,其发芽适宜温度范围为15~25℃,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种子的发芽。种子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达最大值,与发芽率相一致。在25℃下,紫云英的胚芽和胚根均生长良好,种苗全重也达到最大值0.030 29 g  相似文献   

10.
1特性生长快,当年栽培的幼苗可以分蘖10~20株,第二年继续分蘖,多数有30~50株,甚至可达100株。鲜草亩(667平方米)产量一般在12~15吨,条件良好的可达25吨。干草产量为1~4吨。在气温达12~15℃时才开始生长,25~35℃为适宜生长温度。低于10℃时生长受到抑制,低于5℃时停止生长。低于0℃的严寒条件下,需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水土流失区表层土壤砂砾化环境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温度梯度(15、20、25、30 ℃),按不同径级的土壤颗粒组成配制5种不同程度砂砾化的土壤作为种子发芽基质,研究温度和土壤颗粒组成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颗粒配比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初始时间提前,发芽率稳定所需时间缩短,发芽速率加快;20、25 ℃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较高,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较大;20、25、30 ℃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较高,根长较长;长度根冠比随着温度升高先降后升,25 ℃时最小。宽叶雀稗种子在土壤粗颗粒含量较高(>2 mm:1~2 mm:<1 mm=100%:0%:0%)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最低;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 mm:<1 mm=25%:37.5%:37.5%或50%:25%:25%)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随着土壤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根长、长度根冠比则随土壤粗颗粒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则在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 mm:<1 mm=50%:25%:25%或75%:12.5%:12.5%)时较高,说明土壤粗颗粒比例高有利于宽叶雀稗苗高生长,土壤细颗粒比例高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粗细颗粒比例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
西伯利亚鲟属于鲟科鲟属,是中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对象之一。具有食谱广、易驯养、生长快等特点,其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最佳生长水温为18~22℃。西伯利亚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20万~80万粒,孵化水温16~24℃,最适孵化水温为19~22℃,平均孵化水温17℃时,约105h出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水土流失区表层土壤砂砾化环境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温度梯度(15、20、25、30℃),按不同径级的土壤颗粒组成配制5种不同程度砂砾化的土壤作为种子发芽基质,研究温度和土壤颗粒组成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颗粒配比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初始时间提前,发芽率稳定所需时间缩短,发芽速率加快;20、25℃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较高,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较大;20、25、30℃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较高,根长较长;长度根冠比随着温度升高先降后升,25℃时最小。宽叶雀稗种子在土壤粗颗粒含量较高(2mm∶1~2mm∶1mm=100%∶0%∶0%)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最低;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 mm∶1 mm=25%∶37.5%∶37.5%或50%∶25%∶25%)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随着土壤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根长、长度根冠比则随土壤粗颗粒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则在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mm∶1mm=50%∶25%∶25%或75%∶12.5%∶12.5%)时较高,说明土壤粗颗粒比例高有利于宽叶雀稗苗高生长,土壤细颗粒比例高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粗细颗粒比例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是我国西部高寒草甸一种危害严重的毒害草,为明确黄花棘豆种子的萌发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发芽前处理和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增大;并且,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变温条件。其中,25℃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为15.3%;10℃/5℃变温时最低,仅为1.3%。另外,随着温度的上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大、发芽时间缩短、硬实率降低:10℃/5℃时其发芽指数最低仅为0.05,平均发芽开始时间长达22.3d,硬实率高达97.2%。再者,发芽前处理对于黄花棘豆发芽状况的效应亦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温度为变温25℃/5℃时,冷水浸种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缩短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温度为恒温10℃时,冷水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然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开始时间及硬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寒草甸年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黄花棘豆依靠种子快速建立种群的机会较小。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重庆地区15种饲料用桑树在不同生长周期粗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2年生15种饲料用桑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发芽期、旺盛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不同生长期的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发芽期,桑树叶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充桑(22.41%),含量最低的品种为延边桑27~#(14.45%);在旺盛生长期,桑树叶粗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葵桑(20.82%),含量最低的品种是延边桑27~#(13.81%);在缓慢生长期,保持有较高粗蛋白含量的品种是充桑(19.95%)和云南10号(19.09%),而粗蛋白含量较低的是嘉陵16号(13.44%);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大部分品种的粗蛋白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葵桑、双头荷叶白以及嘉陵16号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而云南10号、大中华、新一之濑、充桑以及丰台等品种在缓慢生长期的粗蛋白含量较旺盛生长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结果为了解饲用桑树叶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实现桑树叶科学、合理的饲料化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特性与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种子萌发吸水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吸水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在2h时达最大值0.1363g/h,种子萌发最低吸水量为种子原重量的83.66%.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扁穗雀麦种子在25~30℃恒温条件下萌发相对较好,发芽率达97%,发芽指数较高.25℃萌发条件下活力指数最大,为679.41,其次为30℃.胚根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胚芽为25℃.综合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后确定扁穗雀麦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30℃.当温度降低到10℃或升高到40℃时,种子发芽受阻,发芽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7.
马棘种子发芽及人工加速老化测定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土保持植物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种子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发芽和加速老化条件。在发芽试验中,设置15~25、15~30、15~35、20~30、20~35、25~35、20、25、30、35℃共10种温度处理,光照设8 h光照和24 h黑暗2个处理;在加速老化试验中,设置39、41、43、45℃共4个温度水平和24~96 h之间的7个时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马棘种子发芽率不同,在8 h光照和24 h黑暗适宜发芽的条件均为恒温25℃或变温20~30℃,种子发芽对光照不敏感,但黑暗条件会导致种苗黄化,温度和光照间存在互作效应。初次发芽计数时间为7 d,末次发芽计数时间为14d。加速老化最适条件为43℃、72 h,且老化温度和时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高丹草在种子发芽阶段对盐分、温度的响应,采用4个NaCl浓度(0、50、150、250mmol/L)和3个温度(15℃、25℃、35℃)处理高丹草种子。结果表明:25℃时,NaCl溶液处理均使高丹草种子的萌发延迟,而发芽温度为35℃时NaCl处理并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芽时间。15℃时,150mmol/L和250mmol/L NaCl处理种子均未萌发。25℃时,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以及幼苗干鲜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50mmol/L NaCl处理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5.9%和93.9%。在高NaCl浓度(150mmol/L和250mmol/L)时,与25℃相比,35℃可显著提高高丹草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以及幼苗干鲜重。NaCl浓度为250mmol/L时,35℃处理组的种子发芽率为66.7%,比25℃处理组提高了50%。总体来说,在0~250mmol/L范围内随NaCl浓度的提高,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35℃的发芽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当外叶长有一定数量后,就进入外叶生长后期。开始包心结球。从结球开始到叶球紧实为秋白菜的结球期。一般早熟品种为25-30天,晚熟品种为40-50天左右。结球期还可分为:一是结球前期,从卷心到拉桷,这个时期要求白天20-22℃,夜间10-12℃,晴天多,光照足,土壤湿度大,肥料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