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用花药培养筛选耐盐变异体培育小麦耐盐品种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1年,应用花药培养与耐盐变异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耐盐育种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花药培养中,选择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的筛选培养基,可以筛选出耐盐变异体,获得耐盐花培株系,经5个有性世代的鉴定表明,耐盐变异体的耐盐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经筛选的花培株系中,耐盐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的株系比例约占1/4,应用于育种实践,经多点鉴定,选育出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种质材料和优  相似文献   

3.
花药培养在小麦耐盐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瑞堂  高书国 《作物学报》1995,21(2):230-234
在小麦花药培养中,采用加入一定浓度NaCl(0.1%、0.3%、0.5%)的筛选培养基,用恒定浓度筛选法和逐渐增加浓度筛选法,可筛选出耐盐变异体,获得耐盐花培株系。两种筛选方法比较,逐渐增加浓度筛选法可以明显提高筛选效率。经5个有性世代的鉴定表明,耐盐变异体的耐盐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给后代。经筛选的花培株系中,耐盐特性能够稳定遗传的株系比例约占1/4。在育种实践中,经多点试验鉴定,已选育出一批有实用价  相似文献   

4.
植物耐盐基因及小麦耐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已有许多与植物耐盐有关的基因被克隆并用于转基因研究中.文章简要论述了植物在盐胁迫下诱导表达的基因及耐盐基因在小麦耐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6.
据1979年统计资料,我国盐碱地小麦面积达3800万亩,仅鲁西北四区盐碱地小麦面积就达800万亩左右。在这些地区中,由于盐害严重,小麦产量低下。要提高盐碱地区的小麦产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良盐碱土,二是选用耐盐的作物品种。实践证明,选用耐盐的作物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有关小麦耐盐育种的报道很少。山东省德州地区农业科学研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正  李云海 《小麦研究》1997,18(2):11-13
本文分析了高产育种的现状,探讨了选育超高品种的类型。根据植物生理、农艺、模拟和育种学科方面的成就,未来高产超高产品种在栽培上的突破,很可能是一个精量或半精量播种的栽培系统,即依靠大分蘖或大穗来实现。因此,选育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的多穗与大穗相结合的品种似较易取得突破。并对若干性状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稻耐盐基因遗传及耐盐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是一种对盐浓度中度敏感的作物,耐盐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等影响,目前定位的耐盐QTL主要为苗期耐盐相关的,其中以第1、2、6和7染色体上居多.耐盐品种的选育方法主要为系统选育法,将杂交选育和胁迫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耐盐性强且品质优良的品种.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开展的关于水稻耐盐基因遗传及耐盐育种研究动态,并对今后耐盐育种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LCT1可能是普通小麦Na 和Cs 吸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发掘小麦品种中LCT1自然变异,对于通过常规育种或基因工程提高小麦耐盐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小麦离子转运蛋白LCT1(low-affinity cation transporter)基因 cDNA序列(NCBI登录号AF015523),设计引物对8个小麦品种中LCT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克隆测序和全序列比对在8个小麦品种中发现10种LCT序列,分别命名为LCT2-1,LCT2-2,LCT2-3,LCT3-1,LCT3-2,LCT3-3,LCT3- 4,LCT3-5,LCT3-6和LCT3-7。结果表明:10种LCT均与LCT1存在差异。LCT2-1,LCT2-3,LCT3-2,LCT3-3,LCT3-4, LCT3-6和LCT3-7序列发生碱基缺失,缺失均发生在其氨基端。10种LCT序列单碱基突变既有颠换又有转换且均为有义突变。不同小麦品种含有的LCT种类差别较大,其中茶淀红最多(4种),而百农3217和苏麦3号仅发现1种。在 6个小麦品种中都发现LCT3-1。  相似文献   

10.
11.
作物耐盐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恒戬 《种子》2008,27(1):51-54
土地资源缺乏是普遍性问题,大量存在的盐碱地和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土地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已多有报道,本文总结了作物耐盐诱变育种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病害黄萎病零星发生在灌溉棉区已有多年。在麦克奎尔(Macguarie Valley)流域以及达林当斯(Darling Doans)等地冷凉气候条件下传统性地严重发生。轮作制,尤其是与谷类作物轮作,还有其它栽培措施均可减轻病害的发生。80年代在度过了黄萎病相对发生较轻的阶段后,最近几年有明显回升。在1988~1989年度中,黄萎病广泛发生于从沃伦(Warren)到比洛维纳(Biloela)几乎绝大部分地区。Stephen Allen博士上年度在博尔克(Bourke)甚至发现了相当严重的黄萎病,只是由于夏季炎热,黄萎病害才没有像预计的那么泛滥。  相似文献   

13.
番茄耐盐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其中由于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尤其是蔬菜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已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现象,常障碍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大幅度减产,产品品质下降。虽然作物耐盐新品种的选育,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但对于番茄而言,普通栽培种一般表现对盐中度敏感。目前还尚未有很明确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供育种者直接进行番茄耐盐性的鉴定,番茄耐盐机理的明确,有助于相关指标的获得。研究业已表明,番茄耐盐受QTLs控制,遗传较为复杂,影响番茄耐盐的QTL在不同生长发育的阶段也不相同。因此育种难度较大。番茄在芽期和苗期对盐害最敏感,随着株龄的增加,耐盐性也增强,而影响番茄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为少数QTLs控制,且效应较大,因此开发芽期和苗期耐盐QTLs对于番茄耐盐育种意义较大。另外,耐盐QTLs还包括组成型和非组成型两种,控制番茄耐盐的组成型或非特异QTL对耐盐性贡献较大。部分野生资源材料及个别栽培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盐性,为番茄耐盐育种提供了可能。利用分子标记及生物工程技术深入挖掘这些材料,可加速番茄耐盐遗传改良。本文就番茄耐盐筛选方法、耐盐资源材料,耐盐QTL定位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基因工程等手段改良番茄耐盐新品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小麦的耐盐耐旱性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采用室内模拟盐、旱胁迫,结合田间实际测定的方法,对基因枪法获得的转BADH基因小麦多个株系的不同世代材料进行了耐盐、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旱、盐胁迫条件下,转BADH基因小麦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发育以及质膜保护等方面均比受体品种(对照)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田间生长条件下的转基因株系,其叶片蒸腾强度比对照明显降低,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小麦育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营养价值最高、总贸易额最大的粮食作物;它在我国与水稻并列为两大主要粮食作物。50年代以来,世界总产量从1949年的1.6亿吨,到1985年的5.1亿吨,增加了两倍多。在60年代中期以前的总产量增加,在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相应提高;在此以后的总产增加,则主要由于单产的提高。据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统计:从1960年到1980年之间,我国小麦的总产和单产每年分别递增6.1%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抗旱耐盐碱丰产品种育种技术──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赵松山,王学信,张焕英,李桂荣,陆莉,王奉芝(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061001)过去小麦抗逆性育种,一直用单一生态条件的系谱法处理组合后代,致使组合后代的抗逆性与丰产性基因型很难同时表达,遗传...  相似文献   

17.
鲁德1号冬小麦耐盐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坝4131为母本,运麦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鲁德1号冬小麦,在耕层盐分3-7g/kg的盐碱地上平均每667m^2产178.2kg。在各省试验结果表明,鲁德1号比对照品种德选1号增产17.05%-62.18%。抗逆性强主要表现在产量构成因素合理,叶片功能期长,对K^+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能力强,降低了植株体内Na^+/K^+比值。可在盐渍土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远缘杂交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育种是小麦育种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可以把小麦近缘属植物的外缘有益基因导入栽培小麦,从而丰富小麦的遗传基础。本文根据近年来远缘杂交的进展情况作简要综述,以期能为在小麦育种及生产上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DNA分子标记技术依靠提供准确、稳定可靠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在小麦的抗性基因、育性基因及产量性状基因的标记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针对小麦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现状,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与小麦育种有关研究上的应用进展,以期为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育种科学研究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