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志怪类小说脱胎于古代神话,到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与此同时,于汉末传入中国的佛教也逐渐摆脱了道教的附庸地位,开始正式在中国社会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而佛教观念中最基本的因果观,随着佛教的传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在小说中,即是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佛教因果观不仅为六朝以后的志怪小说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其思想还深入到了小说的叙事逻辑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2.
《搜神后记》作为《搜神记》的续书共116则,除极少数取自《搜神记》、《孔氏志怪》、《灵鬼志》外,绝大部分素材取自当世之事。由于其创作乃为自娱,所以篇目中不少故事颇有情致,内容也比较驳杂,而最能代表其文学价值的主要是鬼神怪肄故事、神仙长生故事和轮回报应故事这三种志怪范型。它们讲述人的智慧勇敢,描绘道教仙境的美妙,阐发佛教的善恶终有报,真实而曲折的再现了乱世中的社会风潮和人文面貌。  相似文献   

3.
两晋南朝志怪小说中的“不可杀生”故事,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其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佛教的“不可杀生”思想在传入过程。中,由于本土重生观念的影响,故接受时显现出艰难及不彻底性特点;同时,其因果报应观混合了本土的“承负说”;再者,其叙事呈现出由神奇走向说教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蜜蜂杂志》2021,41(11)
蜜蜂形象的象征性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创世神话和史诗中,蜜蜂作为神化象征;在儒学兴起、养蜂技术发展后,蜜蜂走下神坛,同时伴随着蜜蜂形象由褒至贬再至褒的异变。文章旨在还原原始时期至两晋时代蜜蜂形象的演化和异变,并剖析蜜蜂形象演变、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欣玉 《草业科学》2004,21(9):38-38
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远古先民长期繁衍生息的地方。位于大青山南麓的大窑遗址,距今约有50万年,记述了原始先民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反映了以聚落形式定居的农业生活;匈奴建立的草原上第一个统一政权,创造了草原游牧文化的雏形,而后  相似文献   

6.
虎缘人生     
庾晋  周艳琼 《野生动物》2001,22(3):35-37
他没有被老虎吃掉去当了饲养员 说一个年轻人自愿被老虎吃掉;你也许不信,但这是真的,这是一个年轻人绝望的时候采取的死法。他叫陈清亮,1999年高考落榜,绝望之余,于8月17日从安徽来到桂林。 在桂林的熊虎山庄,他看见了各种各样的老虎。有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白虎;有笼养的,也有放养在露天野化区的。白虎是从美国引进的;东北虎、华南虎景我国原产的,濒临灭绝;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导游的解说中,他懂得了老虎虽然凶猛,但一样可爱,也一样通人性,他被一个个关于驯养员与老虎的故事所感染。 想到自己高者的落…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头狮子带着几只老虎、几十只狼和几十只狐狸.组建了森林里最大的捕食团队,创造了最快的捕食速度.狮子认为找到了最佳的捕食分工合作的团队发展模式,意欲大展宏图。可有一天他突然发现:狐狸缺乏了激情,狼群缺乏了忠诚,连老虎也一只只离它而去。狮子慌了.他加强了控制体系,引进了监督体系,可结果却是更大的动荡和流失。  相似文献   

8.
王保鱼 《中国蜂业》2009,60(1):46-46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裴松之注因为引用了几则具有志怪性质的材料,而被历来史家批评其“凿空语怪”、“坐长烦芜”。事实上,裴松之在引援这些注文时并非是不加选汰而盲目采用的。裴松之用审慎的态度和隐蔽的手段,把自己对历史人物及事实的评价暗蕴于注解之中。而且,其保存小说材料和用小说注史之功,是不可泯没的。《三国志》裴松之注将历史与小说相结合,则对当下的玄幻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宋茜、罗志祥合作MV《NO LOVE》照片中,宋茜化身复古华丽的神秘女郎,带着宠物猪"猪小八"与罗志祥上演一段在欧洲东方快车上故事。两人初次见面,却因宋茜的宠物猪"猪小八"迅速热络了起来,两人还交流起了养猪心得。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也是较早猎获和饲养野生动物的民族之一。据考证,距今4000年前蒙古高原的先民们,便已经驯化和饲养野生动物,逐渐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并积累了丰富的动物疫病的诊治经验,创造了蒙兽医治疗技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蒙兽医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元学说、七清三浊、脏腑器官以及黑白脉学说等。  相似文献   

1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它是对原始渔猎、原始农耕牧畜等劳动的反映以及将动植物作为图腾崇拜的原始观念的反映。蒙古民族豪爽乐观、能歌善舞,表现在萨满文化中的蒙古舞蹈更加富有特色,形成了蒙古族自己的萨满舞蹈——“博”舞。蒙古族称男萨满为“博”,女萨满为“渥都干”。蒙古族舞蹈是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的基础上,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审美内容。  相似文献   

13.
《辽宁畜牧兽医》2012,(8):39-39
一个人在森林中漫游时,突然遇见了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大吼一声就扑了上来。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逃开,但是老虎紧追不舍,他一直跑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断崖边。站在悬崖边上,他想:“与其被老虎捉到,活活被咬死,还不如跳入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他纵身跳入悬崖,非常幸运地卡在一棵树上。那是长在断崖边的梅树,树上结满了梅子。  相似文献   

14.
柞蚕起源于中国,经过历代的发展,其中乾隆年间贡献最大,形成了中国四大柞蚕主产区.通过中国古代先民的辛勤劳作,集合数代养蚕人智慧的中国柞蚕兴盛于清末.通过古文献等资料查询,把中国柞蚕分为自然存在期、人工放养初期、人工放养推广期、发展盛期四个阶段,简述中国柞蚕起源及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平安保险公司董事长马明哲在谈起对执行力的体会时,提到了一个怪圈现象.即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了一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负责任地、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徐旺生 《猪业科学》2011,(6):118-120,122
在中国古代,猪的价值不仅仅只是给人提供肉食,更加重要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在这些实用价值之外,猪在精神层面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在原始宗教中,猪的形象与龙并列,这不仅体现在早期的出土文物当中,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反映。大量的猪骨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显然不是偶然现象,特别是在很少见到其他动物的骨骼,而  相似文献   

17.
神仙·老虎·狗蜂友宋××非常形象化地说:我们蜂农真好比是神仙、老虎、狗。对有些修方来讲,确实比喻得很恰当。象小友何××(因何年轻,未婚,故称小友),春季丰收了,他的生活比神仙还要神仙。每天打开收录机,还聘请两个当地的姑娘替他看帐篷,一人进饭店象老虎一...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老虎生存艰难1968年,印度决定用老虎取代狮子作为它的国兽。因为印度是世界上老虎最多的国家,拥有全球老虎总数的55%。据记载,本世纪初印度境内有40000只老虎。后来,由于大量捕杀和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到1972年只剩下了1827只。这一珍贵...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拉弦乐器长期发展,不断演变的结果。小提琴的声音十分人性化和细腻复杂,它的琴弦就像我们的声带那样可以颤动。小提琴的音箱类似于人的胸腔、头腔和鼻腔。在琴马两侧展开的那两条奇妙的开口叫做f形开口,就像人的嘴那样,也有人在描述小提琴的特点时把它们比喻成人脸上的两只眼睛。如果说上帝是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的话,那么肯定可以说人是根据自己的形象—确切说是根据女人的形体—创造了小提琴,因为小提琴就是一位美丽的女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戏曲《伐子都》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斯》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而且也都运用到了鬼魅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但这两部戏剧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刻画鬼魂,前者让鬼魂自主地表达、行动,而后者中的鬼魂只是一个不能说话但却能引起主人公激烈内心挣扎的影子。这两种鬼魅形象塑造方式反映了中西戏剧在"情"与"理"上的不同侧重。中国戏剧强调圆情,要圆作者、人物和观众的主观情感,为了圆情可以让鬼魅像人一样活动;西方戏剧则重客观事理,偏向于按必然律或可然律编排故事,循理展开情节,即便塑造鬼魅也会尽力不悖常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