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为了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用抗生素及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腹泻仔猪,颈静脉放血处死后,腹腔解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电镜包埋切片观察小肠黏膜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则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结果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为防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药颗粒剂对断奶腹泻仔猪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选择(28±1)d、体重10.04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腹泻仔猪18头,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两组分别于用药后14 d每组随机抽取3头猪颈动脉放血处死,腹腔解剖观察病理变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显著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和营养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36头,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抗生素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盐酸林可霉素2.0 m L/头饮水,2次/d,连续5 d;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在饮水中添加2.0 g/头饮水,2次/d,连续5 d。分别于用药后14 d时,每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测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其余仔猪继续饲养14 d,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小肠黏膜组织结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杯状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养分消化率:对于有机物质、磷的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钙的消化率为57.1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56.10%),并与健康仔猪组(57.4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79.30%,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78.50%),并与健康仔猪组(79.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48.3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46.10%),并与健康仔猪组(48.20%)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对粗脂肪的消化率为63.40%,极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62.10%),并与健康仔猪组(63.60%)差异不显著。结论: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修复,并能显著提高小肠的养分消化率。为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自制中药复方颗粒剂对断奶腹泻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用人工感染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的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54头,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和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空白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分别于用药后第14天测定腹泻频率,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头屠宰,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并分别于试验前及治疗后2周及4周末对各组猪只进行称重,检测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的腹泻频率为12.85%,抗生素治疗组为14.70%,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21.01%(P0.05);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仔猪56日龄体重为17.14 kg,显著高于抗生素治疗组的16.15 kg和空白对照组的16.00 kg,抗生素治疗组(16.15 kg)与空白对照组(16.00 kg)差异不显著。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大肠埃希菌数量为6.44 CFU/g,与抗生素治疗组(6.29 CFU/g)差异不显著,极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7.52 CFU/g);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乳酸杆菌的数量为8.53 CFU/g,极显著大于抗生素治疗组的7.25 CFU/g,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的8.09 CFU/g,抗生素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7.25 CFU/g)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8.09 CFU/g);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的双歧杆菌数量为7.51 CFU/g,极显著大于抗生素治疗组中的6.57 CFU/g,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的7.28 CFU/g,抗生素治疗组双歧杆菌的数量(6.57 CFU/g)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7.28 CFU/g)。试验结果说明,该中药复方颗粒剂能显著减少断奶仔猪的腹泻频率,有效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并能显著增加断奶仔猪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断奶腹泻仔猪小肠病变,以期为临床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断奶腹泻仔猪及健康仔猪各4头,处死后观察小肠病变及通过显微测微尺测定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1)腹泻仔猪小肠发生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腹泻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小肠绒毛出血率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3)腹泻仔猪空肠绒毛高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极显著小于健康组(P<0.01).结论:断奶仔猪腹泻造成小肠严重的病变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选取临床检查健康的90头新生"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在14日龄,分别对组Ⅰ(对照组)、组Ⅱ、组Ⅲ仔猪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复方中药制剂和基础日粮+2%复方中药制剂。每组选取10头仔猪,于14、24、32和45日龄,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在45日龄时,每组选取6头仔猪,屠宰取样,测定仔猪小肠黏膜上皮间淋巴细胞(IELs)和杯状细胞(GSs)数量。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复方中药制剂,能显著提高仔猪血清IL-2水平、小肠黏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提高仔猪免疫力,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的治疗效果,试验以灌胃方式给予不同剂量中药复方,观察中药复方对小鼠增重、脏器指数及小肠的影响。结果表明:0.02 mL/g组与0.03 mL/g组和0.01 mL/g组比较,增重效果最好;各剂量复方组小鼠的脏器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0.02 mL/g组虽然绒毛间质仍有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但肠黏膜绒毛明显变细长,层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说明该中药复方对肠绒毛修复保护作用显著,3个剂量中以0.02 mL/g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口服液抗腹泻的作用机理。方法:以发病仔猪病料(小肠及内容物)、蓖麻油和番泻叶分别对小鼠灌胃,后灌服复方中药口服液,研究复方中药口服液对小鼠攻毒后的保护作用。结果:病料攻毒后小鼠的主要病理变化在肝、胆及小肠,复方中药口服液对病料和蓖麻油灌胃致小鼠腹泻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口服液抗腹泻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小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仔猪为靶动物,考察复方中药口服液对仔猪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未吮初乳的新生仔猪用PEDV(小肠及内容物)灌胃攻毒,制造仔猪病理模型,出现典型腹泻症状后灌服复方中药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各试验处理仔猪精神、呕吐、腹泻、死亡情况以及病理解剖特征。结果:仔猪用病料攻毒后18 h出现腹泻;复方中药口服液治疗48 h后,腹泻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复方中药口服液对仔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小肠以及肝、胆的保护作用,作用机理明确,临床疗效确切,可望为高死亡率吮乳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新的途经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深对猪流行性腹泻病理学损害的认识,试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确诊为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患病仔猪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及抗原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患病仔猪胃黏膜脱落,肠系膜肿胀充血、乳糜管消失;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绒毛缩短,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髓质区瘀血出血;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肠腺细胞、隐窝部位、小肠绒毛固有层和肠系膜淋巴结出现PEDV强阳性表达。说明PEDV的主要靶器官是胃肠黏膜上皮、腺体及相应的淋巴结,而胃、肠等器官的损伤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丁酸钠对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将12头断奶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 1g/kg丁酸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 抗生素,复合组:基础日粮 抗生素 1g/kg丁酸钠),饲喂4周后,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和杯状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空肠和回肠黏膜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肠绒毛排列整齐,柱状细胞结构清晰,丁酸钠组和复合组肠绒毛粗壮,而抗生素组肠绒毛顶端偶见肠上皮脱落,肠绒毛相对较细;各试验组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为空肠的1.3~2.2倍,且以复合组的杯状细胞数最多,丁酸钠组次之,抗生素组最少;各试验组空肠和回肠肠上皮表面微绒毛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复合组的细胞衣最厚且均匀.丁酸钠组次之,抗生素组较薄。表明,丁酸钠能促进杯状细胞增殖,改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促进仔猪的消化吸收,提高其生产性能,其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均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53-1358
采用复方中药和西药抗生素对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进行临床治疗,选取12~20日龄感染流行性腹泻病毒腹泻猪,通过观察所需治愈时间、体质量变化、治愈率和复发率以确定治疗效果;通过对比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治愈猪与治疗失败猪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石蜡切片,对比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α、TGF-β、IgM、IgA、IgG、IL-1和IL-4的变化,进一步确定治疗效果并探究其机理。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方面,中药治疗组平均4.42d治愈,治愈率86.67%,复发率0.00%,体质量最大下降0.59%,11d增重22.44%;西药对照组平均4.91d治愈,治愈率84.61%,复发率7.69%,体质量最大下降5.08%,与中药组相比差异性极显著,11d增重20.94%。石蜡切片方面,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基本恢复正常;西药对照组局部炎症反应明显,黏膜修复进度较慢。血清指标方面,中药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IgM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IL-1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西药对照组IL-4比治疗前显著升高。结果表明:采用复方中药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疗法,这可能与复方中药可以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和调节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某养殖场送检的3只病死腹泻仔猪进行临床观察、病理组织学观察,并结合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患猪腹泻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剖检病死仔猪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胃内有凝乳块,胃底部黏膜充血,小肠臌气,肠壁变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为12指肠卡他性炎症,空肠肠绒毛显著萎缩,肠绒毛上皮变为扁平上皮且发生空泡变性,肠黏膜层局部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白细胞浸润;胃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局部胃黏膜层完全坏死,甚至形成溃疡;用针对K88、K99、987P、F41的单抗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通过玻板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PCR检测结果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兽药在猪大肠杆菌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头健康仔猪,随机分为三组,各组20头,分别设定为中西结合组(苦参止痢颗粒和硫酸庆大霉素)、复方中草药组(苦参止痢颗粒)、抗生素组(硫酸庆大霉素),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观察用药7 d后三组患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变化、猪肠道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西结合组干预后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P<0.05);中西结合组治疗7 d后肠道病理变化有了明显改善,而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肠道仍然存在一定的病变特征;中西结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P<0.05)。结论:中西兽药结合用药可较好地实现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穿心莲中药复方治疗仔猪流行性腹泻(PED)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本试验采用穿心莲中药复方(穿心莲、无花果、大青叶、马齿苋等)水煎液对人工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3日龄仔猪进行治疗,检测其对感染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及空肠组织的Toll样受体3/干扰素-β(TLR3/IFN-β)信号通路关键因子mRNA和蛋白含量的影响,并观察穿心莲中药复方对PED的治疗效果(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显示:穿心莲中药复方治疗组仔猪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药物治疗组、感染不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钙(Ca)、磷(PHOS)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穿心莲中药复方对感染PEDV仔猪空肠组织中的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中药复方对感染PEDV的仔猪治疗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50%。结果表明穿心莲中药复方通过激活TLR3/IFN-β信号通路干预PEDV感染仔猪,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4 8头2 5日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在基础日粮相同的条件下,其中两组分别添加抗生素、复方中药饲料添加剂,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断奶后饲养2 8天观察仔猪采食量、日增重、腹泻率等。结果:抗生素组和中药组仔猪日增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 .14 % (P<0 .0 5 )、30 .5 7% (P<0 .0 1) ,而且中药组比抗生素组提高了14 .39% (P<0 .0 5 ) ;它料转化率则分别提高12 .5 %和19.71% ;抗生素组仔猪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4 2 .31% ,中药组则降低6 9.2 3%。试验说明该中药饲料添加剂能明显提高仔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仔猪腹泻是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一种或数种菌毛粘附素粘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及结膜层上而引起的。在实验中给禁食初乳的新生仔猪感染K88、K99、987P菌毛型的ETEC而导致腹泻,然后口服复方中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体外抑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加入复方中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后,在最初1~3小时内其抑菌作用最强,3小时以后,其作用急剧降低。到5小时,起抑菌作用消失。体外粘附试验结果表明:效价为1:2560复方中药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在体外可以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在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而且ETEC在小肠不同部位的菌毛受体并无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腹泻、呕吐、严重脱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高度传染性、高致死性病毒性肠道传染病。PEDV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以哺乳仔猪最易感,经口鼻感染后病毒直接进入小肠,在肠绒毛上皮细胞增殖进而对细胞器造成损伤,导致的细胞功能障碍引起肠黏膜细胞坏死、肠绒毛脱落,从而引起腹泻,脱水,小肠臌气、扩张、积液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仔猪死  相似文献   

19.
孙健  张敏  赵敏 《吉林畜牧兽医》2007,28(12):7-9,12
通过饲喂断乳仔猪断乳宝,观察断乳宝替代抗生素的效果。试验选用63头28日龄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健胃中药组、对照组,在无动物源性低蛋白的基础日粮相同条件下,抗生素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阿莫西林、金霉素,健胃中药组添加健胃型复方中草药.断奶后饲养30 d观察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腹泻率等。结果:中药组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49%(P<0.05),17.27%(P<0.05):中药组与抗生素组相比提高了1.33%(P>0.05)、1.70%(P>0.05).中药组与抗生素组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组、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与抗生素组的腹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组、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泻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说明健胃中药在无动物源性低蛋白含量的饲料中可替代抗生素饲喂断乳仔猪并可取得同等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性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成3组,即银杏叶复方组、脾虚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颈部注射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性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7 d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银杏叶复方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脾虚模型组(P0.05);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回肠V/C极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1);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空肠和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可知,银杏叶复方有修复脾虚性断奶仔猪的小肠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