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养猪》2012,(4):32-32
【美联社华盛顿6月13日电】它们存在于你的皮肤上、鼻子中和消化道内—人体中有足够多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集合在一起的重量竟然能够不可思议地达到数磅之多。现在,科学家已经查明哪些微生物通常生活在人体内外以及它们所处的部位,并由此认为,健康人可以让1万多种微生物共享自己的身体。先不要觉得恶心。这些生物体中有许多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政府项目"人类微生物组工程"研究结果对于这个神秘世界的常态作出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耐药性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50年代,动物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低浓度的抗生素,可明显地促进畜禽生长。在理论上,饲料中加抗生素,可以避免致病微生物侵入动物的肠胃,使动物可以将口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用于身体组织的生长,而不用于免疫系统。然而多年来的应用,使医学界对于使用亚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将会产生耐药微生物表示担忧。耐药微生物会把耐抗生素作用的能力传给下一代。结果使抗生素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图夫茨大学Levy博士说:“耐抗生素的致病菌,并不比敏感性致病菌致病力强。”“需要同样数量的抗性及敏感细菌细胞才能产生疾病,但抗性细菌的结构很难破坏。”依照Levy博土的描述,耐药性背后的生化过程是多变的。一些细菌能在抗生素进入细胞之前,产生破坏抗生素的酶或其他成分,其他细菌在抗生素发挥效应前,通过外流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也有些细菌有能力阻止抗生素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潘玲  吴信法 《畜牧与兽医》1996,28(6):275-276
细胞外基质与微生物表面成分研究的一些进展潘玲吴信法(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近年来,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matrix,ECM)以及识别粘附基质分子的微生物表面成分(MicrobiolSurfaceCompanentsRecog...  相似文献   

4.
1牛初乳的功能研究 免疫球蛋白是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的蛋白质。它的功能类似于抗体,当外来物质(抗原)侵入身体时,身体便会产生这种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存在于牛奶的乳清、人体血清及其它人体体液内。牛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它们可以为新生牛犊提供足够的被动免疫保护,抵御微生物感染。牛初乳的采集、提纯在新西兰等国家早已实现商业化,并且其产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饲养者反对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因为抗菌素在预防性应用时,其化学残留可能污染肉、蛋、奶等产品。另外,抗菌素可能会杀死有益菌群,或造成肠道微生物群落不平衡,或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再者,广泛使用抗菌素防疫和促生长已导致了耐抗菌素菌种和突变体细菌的产生,可使人患传染病。鉴于以上原因,科学家们对研制开发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天然促进剂日趋关注,微生物添加剂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实验表明,使用克隆技术可以制造胰岛素生成细胞,未来可适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美国纽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克隆技术制造胰岛素生成细胞,与糖尿病女性患者的DNA完全匹配。他们在这位32岁女性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上提取皮肤细胞,生成匹配的干细胞,这项创新性研究将提供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被称为“万能细胞”,被认为可以分化成身体中所有类型细胞。因为这种特殊能力,科学家希望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癌症等疑难杂症。但干细胞疗法正如科学家所言那样神乎其乎,能成为未来治疗所有疾病的“灵丹妙药”吗?打个形象的比方说,干细胞就如同编程之前的空白微芯片。而干细胞就像构筑身体的“基石”,其它所有的组织类型均源于这种细胞。鉴于拥有独特的化学信号,干细胞能转化成从心脏细胞到神经细胞等一切细胞类型。从胚胎组织提取的胚胎干细胞最为“多才多艺”,几乎能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成年干细胞存在于各种组织中,包括骨髓…  相似文献   

8.
国外研究     
《中国动物保健》2010,(11):80-84
实验鼠新模型“嫁接”人体免疫千细胞可预防伤寒 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9月22日表示,他们新近开发的实验室模型有望帮助寻找到更好治疗和预防伤寒的途径。据悉,科学家是将取自人体脐带血中的免疫干细胞移植到易感染疾病的实验鼠内后建立起该实验室模型的。  相似文献   

9.
13类食品明令禁止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荆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厦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捕食品: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  相似文献   

10.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10,61(4):54-55
说到细菌和真菌,人们常联想起疾病与腐败.其实,微生物几乎在所有生物体都起着重要作用.人体消化系统中有无数微生物在帮助加工食物.蜂群也有一系列细菌和真菌,它们对储存和加工食物(特别是花粉)及控制疾病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物保健》2011,(12):85-85
据香港《文汇报》11月28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研发出“细胞清洗”技术,将从猪体内抽取出来的组织移除猪的基因,再将人体细胞移至猪的组织上培育,然后植入人体内用于治疗致命疾病,不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排斥。  相似文献   

12.
人体抵御重大疾病侵袭新的“哨兵”,已经被我国科学家发现。由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曹雪涛领衔的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经过多年攻关,发现了一种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和独特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群体——新树突状细胞亚群。这一发现,对与免疫相关性的疾病如癌症、肝炎、糖尿病等的防治以及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关于日本功能食品医疗用途的报道,每天食用3~4支香蕉可以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而减缓花粉过敏症。香蕉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花粉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原核微生物、空间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却与畜禽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猪业科学》2009,26(6)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把来自猪的体细胞(不是精细胞或卵细胞的细胞)诱导转变成多能干细胞一这种细胞就像胚胎干细胞一样,有能力发育成身体中的任何类型的细胞。这也是全世界首次使用有蹄类动物的体细胞培育出多能干细胞,可能为建立人类遗传病模型、培育供人类器官移植的转基因动物以及开发耐受猪流感等疾病的猪开创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的气候瞬息万变,时刻影响着牛羊的生存环境,在气候紊乱时,牛羊的生活及身体机能都会随着失去平衡,随之就有疾病、消亡。环境气候的变化同时影响微生物和寄生虫以及其他疾病的生存。由此可见,外界气候条件对牛羊的疾病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物保健》2009,(7):122-122
来自利物浦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近日研究发现了人类疾病过程细胞问相互沟通应对身体反应的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为新药的研发设计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大多数是靠纯培养,或者靠直接形态观察来获得的。动物的胃肠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反刍动物的瘤胃需要严格的厌氧环境,过去对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一些经典的方法如享氏滚管法(Hungate.1969)和最大可能计数法(Dehority等,1989)。因为微生物形态简单,缺乏明显的外部特征,所以胃肠道中的大多数微生物由于难于模拟其生长繁殖的真实条件而很难培养。能培养的微生物只是天然微生物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20,(1):30-30
【塔斯社莫斯科12月8日电】题:人体衰老的三个阶段一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医学》月刊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体血液中的蛋白水平是自然的生物钟,决定着人体衰老的三个阶段—34岁、60岁和78岁。研究报告说:“血液中373种蛋白的水平能够告诉我们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在科学家研究的蛋白种类中,约三分之一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从而成为衰老的自然指标。同时,它们不仅是衰老的标志,而且是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奶制品的结构有了很大变化.鲜乳需求不断增加.因其营养丰富.微生物极易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牛奶变质和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西宁地区鲜乳消费以农户散养自产自销多见.为了反映这些市售鲜乳的卫生状况.笔者对市场散销的鲜乳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芽孢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污染指标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