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果之间多酚含量的差异,以云南引种的16个品种油橄榄叶样及13个品种的果渣样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选出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多酚物质最优水平组合为:萃取功率为600 W、萃取时间为20 min、萃取温度为120℃、乙醇-水溶液浓度为40%,以此为微波萃取工艺条件,提取油橄榄叶样及果渣样中多酚物质,并测其含量。结果表明,叶样多酚含量鄂植8号中的最低,为1.02%,城固53中最高,为8.29%;果渣样品中多酚含量,阿斯最低,为0.64%,而莱星最高,为1.56%,油橄榄叶样中多酚含量平均值(4.21%)大于果渣中多酚平均含量(1.10%)。实验结果为从油橄榄中获取天然抗氧化剂,以延伸油橄榄产业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餐用油橄榄果是广受欢迎的健康食品,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得这一传统食品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使得地中海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很难登上中国人的餐桌。为了给油橄榄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脱苦、脱涩、发酵、贮葳等工艺方面对国内外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国外餐用油橄榄果工艺研究的方向和新方法,分析了国内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油橄榄种植区域增加、面积扩大和鲜果产量的快速增长,在国内餐用油橄榄果市场亟待开发的条件下,应立足国内市场开展"中式"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研究,以研制出适合国人口味的餐用油橄榄果产品,这种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餐用油橄榄果的脱涩工艺,以单宁消减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脱涩时间、碱液质量分数和脱涩温度对脱涩效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确定了完整餐用油橄榄果和去核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优脱涩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完整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涩时间9.54 h,碱液质量分数2.85%,脱涩温度27.21℃,在此条件下完整餐用油橄榄果的脱涩率达到75.4%,感官评分为79,综合评分理论值为77.9。去核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涩时间7.48 h、碱液质量分数1.83%、脱涩温度28.48℃,此条件下餐用油橄榄果脱涩率为88.29%,感官评分为88.03,综合评分理论值为88.0。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引种栽培油橄榄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有油橄榄树200万株,占全国总株数的50%,产量居全国首位,占80%.但存在着大面积产量低,有一批适龄树不结果,结果树产量亦低而不稳,形成了大量的油橄榄低产国.是当前生产上的一大难题.为开发油橄榄资源,改变低产状况,1985~1989年由四川省林科院主持,并与广元市中区林业局、四川省林校、梓潼县林业局、三台县油橄榄公司、盐亭县林业局等单位协作,进行了油橄榄低产国改造技术研究.探明油橄榄园低产的主要原因进行系统定位研究的改造试验后,产果量由过去的每公顷产果11.3公斤提高到每公顷产果2250公斤以上,达到世界集约经营油橄榄园产量水  相似文献   

5.
以油橄榄脱脂果渣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油橄榄果渣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油橄榄果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8%、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80 min、液料比15∶1(m L∶g)。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油橄榄果渣SDF产率为28.74%,IDF产率为52.39%。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果渣I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3.38 g/g、2.20 m L/g、1.91 g/g;油橄榄果渣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5.05 g/g、4.78 m L/g、4.25 g/g。在透析90 min时,油橄榄果渣SDF、IDF和脱脂果渣的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分别为13.22%、8.55%、4.3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制备的IDF结构疏松,具有较大的空腔和裂缝,而SDF粒径较小,呈堆积状,具有较多的空腔。  相似文献   

6.
油橄榄大多数品种自花不孕,主要靠异花授粉,故座果率低;座果后落花落果现象也较严重,一般都是满树繁花而座果很少;据《国外油橄榄》一书中介绍:“在正常情况下,每100朵油橄榄花可结果1~5个”。  相似文献   

7.
据报导,目前各油橄榄生产国采收橄榄果主要沿用传统的手摘和棒击法。因手工作业,花工多,费用高,采收所需的劳力一般约占栽培总劳力的50—80%,占总开支的40%。因此,改进技术,提高工效,已成为降低油橄榄生产成本的关健问题。 陕西汉中地区早期引种的油橄榄,多已开花结果。当地采果方法主要采用手摘和竹竿击  相似文献   

8.
一、生产概况意大利栽培油橄榄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分布极其普遍。全国20个大区94个省中,有18个大区67个省有油橄榄栽培。据联合国1979年统计,意大利油橄榄总面积为224.7万公顷,占农用地的18%,年产果240万吨,产油49.6万吨,面积和株数仅次于西班牙,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从全国来看,目前油橄榄的经营方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集约栽培的油橄榄园。这类橄榄园立地条件好,品种优良,密  相似文献   

9.
腐植酸钠是一种刺激物质,它不仅对大田作物有刺激作用,而且对油橄榄也同样有刺激作用。油橄榄幼树喷施过低浓度0.05%腐植酸钠后,促进抽梢,比对照加快生长17—42%。在油橄榄花蕾期,喷施低浓度0.05%的腐植酸钠,可以提高自然授粉率。最终比对照提高果实保存率15.3%。但是喷施高浓度0.3—0.5%的腐植酸钠一星期以后出现大量落花落果。喷施0.05—0.3%浓度的腐植酸钠在油橄榄树上,它能够促进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以使用0.1%浓度为好。  相似文献   

10.
餐用油橄榄果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给餐用油橄榄果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餐用油橄榄果加工工艺更加合理,在加工过程中使其营养成分的损失降至最低,使终产品的营养成分及结构更加符合人体摄入模式、更加适口,对加工过程中餐用油橄榄果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维生素、还原糖及17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终产品的营养元素模式虽与人体吸收模式存在差异,但较之原料,其营养组成已得到极大的改善,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粉碎“四人帮”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我所油橄榄获得又一次丰收。我所1964年种植的油橄榄,1976年有12株开花结果;共收果430.3公斤,单株平均收果35.8公斤。其中有4株收果50公斤以上。一株佛奥收果112公斤,另一株收果58公斤;一株贝拉收果110公斤,另一株收果77公斤;还有一株克里,也收果51公斤(此树于1976年3月初的一次大雪,压断主枝一半)。十二株油橄榄结果情况见附表。由附表看出佛奥两株,共收果170.3  相似文献   

12.
油橄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的常绿小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油果兼用树种。用其鲜果冷榨可以得到橄榄油,用鲜果发酵可以加工制成餐用橄榄果。一、油橄榄发展现状与趋势1、面积与产量2010年中国油橄榄栽植面积2.68万公顷,四川、甘肃、云南、重庆等地栽培较多。甘肃陇南市栽培面积1.49万公顷,2011年鲜果产量6000吨,生产初榨橄榄油900吨。武都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  相似文献   

13.
油橄榄种子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站引种油橄榄已经十年,十年来职工们通过反复实践,初步掌握了栽培油橄榄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适应快速发展油橄榄的需要,现将我站种子育苗情况简介于后,供参考:一、种子的采收和贮藏油橄榄果实接近成熟或成熟时,应立即采果处理出种子(一般在10—11月进行采果),过熟果在一定的成度上降低了种子发芽率。果实采收后不宜久放,要尽快捣碎果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炭疽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果实、叶片、枝梢、芽及花等不同器官,只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严重发病植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 Gloeosporium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世代。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为在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的旧病组织中越冬的病原体,来年经春雨浸湿产生新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布侵染危害。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病状,5月中旬花有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发病,9、10月份果实进入转色成熟期,病害发生,蔓延迅速,11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品种抗病性差异可能与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米扎的抗病性可能受此特性所决定。根据调查,该病随着树龄的增长,病害发生有加重之趋势。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油橄榄炭疽病是由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所致。该病是油橄榄果期主要病害之一。国外 Almeda 和 Gorter 曾有过报导。我国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发生,但尚无正式研究报导,对病原、病名叫法不一,更无有效防治办法。陕西省油橄榄定植区结果树普遍遭受炭疽病危害,城固县柑桔育苗场油橄榄严重感病株造成落果、落叶、枝梢干枯,树势生长衰弱,降低果实产量,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已成为当前发展油橄榄生产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从1978—1980年与城固县柑桔育苗场协作,对油橄榄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周年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兹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的化学组成和加工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油橄榄果和叶中的化学组成及其药效功能,国内外油橄榄的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国内油橄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油橄榄叶的加工利用,尤其是油橄榄叶中多酚、黄酮及橄榄苦苷的分析研究和提取物精制技术的开发,为油橄榄叶提取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油橄榄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果榨油"橄榄油"经济价值高,被誉为"植物油皇后"。笔者针对湖北省油橄榄生产现状,分析了当前油橄榄产业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湖北省油橄榄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混和10%的盐酸和95%的甲醇溶液,然后浸入富士(套袋和不套袋)和红元帅成熟果的果皮。将果皮浸出液配成100%、50%、25%、125%、5%的浓度,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其吸收光谱的波长和光谱吸收率。采用TLC层析法分析富士果皮中的色素成份。富士和红元帅果皮的浸出液浓度为125%~25%时,其光谱吸收率随果皮颜色和浸出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富士果皮中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层析过程中以纤维素为载体较硅胶色带形成的时间短,分离程度大;喷洒铵化钼后,富士果皮的色带不变色和变色,说明套袋果实果皮中的红色素为芍药配质(Pe onidin),而不套袋富士果皮中的红色素主要为花青素、花葵素和花翠素。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蜜饯由鲜果加工而成,其味香甜可口。据分析,一般含有橄榄油20~25%。国外医学资料报导,橄榄油含30%的脂肪酸,60%的单一不饱和橄榄酸,10%的不饱和芒果酸和维生素A、D、E、K等。这些物质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功用。食橄榄油可促进消化,防治胃病等等。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996年,在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澳洲坚果园,运用4种杀虫剂防治澳洲坚果蛀果螟,试验分杀灭菊酯(25%乳油)、马拉硫磷(45%乳油)、敌百虫(90%原粉)、杀虫双(25%水剂)和空白对照5个处理。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均有防效,其中杀灭菊酯防效最佳,敌百虫次之。  相似文献   

20.
油橄榄炭疽病及其防治研究城固县柑桔育苗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炭疽病在陕西汉中地区普遍发生。该病危害油橄榄各部器官,但只有在果实和叶片上呈现典型症状。发病严重时引起落果、落叶、枝梢枯死,树势生长衰弱。病果含油率降低30.4—42.3%。油橄榄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异名Glocosporium olivarum Alm.]在陕西汉中地区尚未发现有性时代。初次侵染源为病枯枝、病叶和病落果所产生的新的分生孢子。该病每年4月下旬在幼嫩叶尖端出现新病斑,5月中旬花发病,6月中下旬果实开始发病,11月上旬达发病高峰。高湿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室内外接种均能发病,潜育期2—7天。抗病性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果实表皮细胞层次及缀密度有关,爱桑(Elbasan)、米札(Mixaj)较抗病。冬春剪除油橄榄病枯枝,清除病叶和病落果,结合使用1%波尔多液和50%退菌特800倍液防治油橄榄炭疽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