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免耕栽培对桂西北稻区水稻各生育性状即水稻生育期、水稻分蘖状况、水稻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2010年在南丹县开展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与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促进水稻分蘖,缩短生育期,有利于水稻的早生快发,较常规翻耕栽培相比,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分别提高0.57%、0.49%、0.96%、0.11%、0.18%、1.72%、1.90%,水稻增产1.90%,产值增加1.90%,净利润提高14.11%.  相似文献   

2.
夜间增温对水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5年6-11月,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铝箔反光膜覆盖对水稻(南粳46)进行夜间增温试验。试验设置夜间增温(NW)和对照(CK)两个处理,在水稻主要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观测水稻分蘖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参数以及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1)铝箔反光膜覆盖达到了夜间增温的目的,整个生育期夜间水稻冠层平均气温比对照提高0.4℃。(2)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分蘖数比对照平均每株减少4.33个;各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别下降0.2%、2.75%、6.31%、10.77%和32.03%,而叶面积指数差异不大。(3)NW处理各生育期水稻叶片的光合和蒸腾作用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4)NW处理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分别比对照低12.76%和19.02%,产量下降32.54%,千粒重增加3.93%。研究认为,夜间增温对水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应进一步研究不同增温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冬闲干板田免耕栽培水稻的可行性,作厢规格,田面处理方式,解决干板田易漏水问题,在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下,长寿区于2013年开展了冬闲干板田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水稻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秸秆覆盖免耕田水稻平均成穗率为65.3%,比翻耕田高9.9百分点;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分蘖率、有效穗则是免耕小于翻耕。除株高一项免耕略小于翻耕,千粒质量免耕、翻耕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各项(包括穗长、穗实粒、穗总粒、结实率,单位面积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免耕均大于翻耕。每667 m~2实际产量免耕区为562.8 kg,比翻耕区(559.7 kg)增产不明显,但是实施免耕水稻栽培占有节省人力、畜力的优势。无论是免耕区还是翻耕区,产量均为不开厢大于开厢。单从开厢来分析,有水稻产量随着厢面的宽度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菜场夏闲田一季中晚稻耕作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9月在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镇的会达菜场和鸿霖菜场, 以“黄华占”水稻为试材, 进行一季中晚稻不同耕作方法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 探索稻菜轮作系统的水稻种植省工节本、节能减排与循环利用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耕作方法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 种植方式中抛秧和插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但比直播显著或极显著增产。耕作方法中, 常耕的有效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少, 免耕、免耕旱管的有效穗数较少、穗粒数较多; 不同耕作方法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种植方式中, 直播的有效穗数最多、穗粒数最少、千粒重最轻, 产量最低; 抛秧穗数适宜、穗粒数和群体颖花数较多, 千粒重较大, 产量最高; 插植的群体颖花数与直播相近, 籽粒充实, 产量水平居中。耕作方法和种植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对千粒重影响最大, 每穗总粒数次之, 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相对比较稳定。结果表明, 一季中晚稻采用常耕、免耕和免耕旱管均可行, 采用抛秧或插植的效果比直播好。  相似文献   

5.
3年研究结果表明:旱育秧苗移栽后,分蘖温度低,日平均气温达到11℃早粳1号已开始分蘖。旱育秧的主茎分蘖强,有效穗多,每穗实粒多,产量高,增产幅度达10%左右。太阳辐射和温度对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较大。梅雨初期“阴害”对早籼品种的抽穗扬花和灌浆初期危害较大。文中考虑气象和作物群体因素而建立的水稻产量统计动态模式,由有效穗、每穗粒数、空壳率和千粒重4个子模式组成,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秸秆还田的利用效率,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连续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连续两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DSⅡ)和一年免耕一年深耕+秸秆还田处理(NDS)对土壤容重的降低最有效;一年免耕一年浅翻耕+秸秆还田处理(NLS)最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一年免耕一年翻耕和旋耕(NRS、NLS、NDS)以及连续两年旋耕处理(RSⅡ)增加土壤全土层全氮含量效果最明显;秸秆还田处理全土层速效磷含量增加较明显,但是不同耕作方式对全土层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使水稻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减少,秸秆还田处理的穗粒数比无秸秆还田处理减少12.14%,千粒重平均低5.68%,产量低约7.68%。  相似文献   

7.
1987年早造和1989年晚造分别在水稻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始穗期、灌浆初期进行喷施“多效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喷施“多效好”对水稻的根系生长、分蘖、绿叶面积扩大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均有促进效应.早期喷施明显增加生物产量,后期喷施提高经济系数.最后通过不同程度增加亩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1987年每亩增产稻谷20.0~39.5kg。增产4.1%~8.0%;1989年每亩增产稻谷24.0~40.2kg,增产6.2%~10.4%.增产幅度最大的是孕穗期喷施,其次为分蘖期喷施.  相似文献   

8.
以3个耐冷性不同的寒地粳稻品种东农428、龙稻7和松粳10为材料,设置7个施氮量水平,在分蘖期进行冷水处理,研究分蘖期冷水胁迫下施氮量对寒地粳稻分蘖消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分蘖生长速度下降,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均降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生长速度加快,最高分蘖数增加,分蘖盛期推迟,有效分蘖率、千粒重、结实率下降。100 kg/hm2的氮肥用量下寒地粳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产量及产量冷水反应指数最接近对照,最能够减轻低温冷害下寒地粳稻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稻品种耐盐碱的差异性,选用18个水稻品种(系)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耐盐碱鉴定,以不同农艺性状的相对抑制率作为耐盐碱性评价指标,分析产量性状耐盐碱性和其他农艺性状耐盐碱性及其相关关系,筛选出可作为水稻耐盐碱鉴定的指标,建立以产量为主、其他农艺性状为辅的田间耐盐碱鉴定体系。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水稻的产量、抽穗期、株高、分蘖数、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品种间耐盐碱性差异显著;盐碱胁迫对水稻不同农艺性状的抑制程度有所不同,对单株平均穗数影响最大,对抽穗期抑制作用最小;通过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株高相对抑制率、分蘖数相对抑制率、穗粒数相对抑制率、千粒重相对抑制率4个与产量相对抑制率显著相关的指标,可作为水稻品种耐盐碱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施肥技术对抛秧栽培的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施用蘖肥会因前期施肥比例过大,促进水稻的分蘖生长,使分蘖过多,中、后期因营养不足有效穗反而少,影响水稻产量;施好施足穗肥,能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使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提高产量.晚稻因气温高,养分释放快,在注重对穗肥施用的同时,也应适当注意蘖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1.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河南省稻-麦两熟区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机插稻生长特性的影响,在豫南稻区罗山,以生产上主推的常规中熟中粳、常规和杂交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籼5个类型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品种类型毯苗机插水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数、干物质量及群体生长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不同品种机插稻平均产量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即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P<0.01),第Ⅰ播期(5月11日,10.60 t/hm2)较第Ⅱ(5月16日)-Ⅵ(6月5日)播期分别增产2.15%~28.81%;杂交迟熟中粳产量(10.44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4种品种类型(P<0.01),较其他类型品种分别增产9.20%~17.53%。同一品种类型,除了中熟中粳的产量在第Ⅱ播期(5月16日)最高,随后呈显著递减趋势外,其他4种类型品种机插稻的产量均是随着播期的推迟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但品种类型间下降幅度不同。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除结实率在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在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外,其他产量构成因素在年份间、播期间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同一类型品种,除中熟中粳的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先略升后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均是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在播期影响下,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变化较大,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变化较小;且对产量影响大小为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和千粒质量呈负相关;总颖花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呈负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的是群体颖花量,最小的是千粒质量,对群体颖花量的贡献率较大的是每穗颖花数,较小的是穗数。3)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茎蘖数在拔节期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单茎和群体干物质量、群体生长率在主要生育时期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品种类型间和播期间下降幅度不同。综合机插稻高产及生育安全性考虑,豫南稻区首选杂交迟熟中粳"穗大粒多"型品种,适宜播期可推迟到5月25日。该研究结果为河南省豫南稻区机插水稻高产高效生产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otassium (K) uptake is greatest among essential nutrients for rice. Data related to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K-use efficiency by upland rice genotypes are limited.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influence of K on growth,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nd K-use efficiency by upland rice genotypes. Potassium levels applied to an Oxisol were zero (natural K level) and 200 mg K kg1 of soil and 20 upland rice genotypes were evaluated. Plant height, shoot dry weight, grain yield, 1000-grain weight, and spikelet ster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K and genotype treatments. Genotypes Primavera and BRA 1600 were the most efficient and genotype BRAMG Curinga was most inefficient in producing grain yield. Plant growth (plant height and shoot dry weight) and yield components (panicle number, grain harvest index, 1000-grain weight, and panicle length)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rain yield. However, spikelet sterility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yield.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产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51-2012年不同积温带18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和水稻产量统计资料,通过2011和2012年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田间试验,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积温带下水稻产量构成及穗部性状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期内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512、0.258和0.478℃·10a-1(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各积温带相比,气温相对较低的第六积温带升幅最大,积温越低线性趋势倾向率越大,气温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也越大.不同积温带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重,除千粒重外其它指标的差异均显著.所选穗部性状中多数指标与水稻单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依次为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生产上可根据相应指标进行优化以便在不同积温带上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籼稻早熟辐射突变类型和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本试验对50个IR_24水稻辐射早熟突变系的早熟性状进行了田间观察和相关分析,其中的某些突变系相当于迟熟早稻和早熟中稻的生态遗传型,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早熟突变系生育期缩短与主茎节数、主茎叶片数减少,叶长、穗长变短,每穗粒数、单株产量和二次枝梗数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的关系,经相关分析表明,呈显著相关,而与其他性状,如有效穗数、实粒数等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早熟性状的遗传参数表明,生育期、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不实率、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进度也较高,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水稻应用沼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稻田施用沼肥 少量化肥处理水稻前期生长较慢 ,其分蘖数和株高低于单施普通化肥或水稻专用肥处理 ,但后期转色好 ,且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优于单施普通化肥或水稻专用肥处理 ,而稻谷产量与单施普通化肥相比无明显增产效果 ,比单施水稻专用肥处理减产 4 .6 %。施用沼肥比单施普通化肥和水稻专用肥处理成本分别降低 19.0 %和 4 2 .5 % ,且提高土壤有机质和N、P、K等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杂交籼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以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秸秆处理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杂交籼稻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的产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株高、最高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主要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穗后比例和每穗总粒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反。生育后期,秸秆还田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每穗总粒数较秸秆离田处理分别增加10.9%、2.4%,而秸秆离田处理的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化率、茎叶物质的表观输出量和结实率较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加45.3%、60.3%、41%、1.4%。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最优组合为秸秆还田和施用N 150 kg·hm-2,最高实际产量可达到9 758.02 kg·hm-2,较秸秆离田和不施氮组合增产18.9%。本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杂交籼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转SCK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转SCK水稻及其对照栽培后的各项农艺性状的变化。对轨基因水稻及其对照的生育期、主茎叶数、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数、穗长、穗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着粒密度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水稻植株都在1个或多个农艺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株高均趋向矮化,穗数增加,其它性状变异的方向和幅度并不一致,如转SCK的C162的穗粒数、实粒数及千粒重都明显少于对照;转SCK的R527和M81结实率下降;转SCK的O2428的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转SCK的D62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